土地資源豐富的俄羅斯,農業開發潛力巨大。有關專家考察認為,我國應積極參與俄羅斯農業開發,開辟一條農村和農業發展的新路子,既能解決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能為廣大農民群眾增收拓展新的渠道。
農業開發潛力巨大
俄羅斯雖然氣候較冷,但土地資源豐富,農用地約5000萬公頃,其中耕地2665萬公頃,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災情少,具有良好的發展農業的條件。
青海省社科院研究員王恒生說,由于前蘇聯一直以來不重視發展農業,俄羅斯農業每況愈下。目前全俄約三分之一的耕地廢棄,生產手段落后,品種嚴重退化,產量甚低,畝產小麥、玉米約80公斤、大豆約60公斤、水稻約80公斤、西紅柿和馬鈴薯約600公斤。單產過低,加之生產資料漲價,許多地區農業連年虧損,如阿穆爾州就有80%的農場、農莊入不抵出。
上述原因造成俄羅斯國內農產品長期供不應求,全俄谷物缺口在30%,水果、蔬菜自給率在24%左右,市場上的商品、農產品基本上是進口的,谷物來自加拿大、意大利,水果來自美國、日本、中國,蔬菜大多來自中國、韓國。農產品價格為我國的2-6倍,到了冬季這些商品的價格會更高。
農產品長期大量依賴進口且價格不斷上漲,引起了俄政府對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問題的警覺,開始重視發展農業,提出實行“進口替代”政策,大力開發本國農業的思路,并積極尋求與周邊國家或發達國家的合作。目前,韓國捷足先登已與俄洽談畜牧業合作工程。
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確立后,兩國關系發展很快、很好,從政府到民間交流越來越頻繁,氛圍也越來越好,而且兩國都重視農業發展,并存在優勢互補,俄方也期待與我國合作。
專家考察發現,俄農業官員對我國農村、農業改革和發展很感興趣,歡迎我國到俄開發農業。俄利佩茨克(莫斯科南400公里處)官員和企業家專程到山東考察了農業,對共同開發俄農業形成共識,與山東省農業廳農業集團簽了框架意向書,并決定組建中俄合資企業,實施農業開發項目。為此,山東省的一些農業企業和農業廳也組團赴俄考察、商談,為項目的實施作準備。
農業投資環境好
政策環境好。為加強與國外農業合作,俄從國家到各級政府已經或即將出臺引進資金、技術和勞務的優惠政策。
投資成本低。專家考察發現,俄土地和能源價格低廉,租用一畝地的年租金折合人民幣僅10元,購置一畝地僅282元;一度電價0.2元,一噸煤價80元,每人每月交天然氣費折合2.7元,農用水是免費的。
投資效益高。在俄生產農產品不僅生產成本低、產品價格高,而且產量增產空間很大。只要采用良種、合理種植、使用除草劑三項措施,小麥畝產可達400公斤左右、玉米可達800公斤左右,是現有單產的5-10倍。其他作物也有很大增產潛力,經濟效益是很可觀的。
俄許多農場、農莊有較齊備的基礎設施,可成為我國公司與之合作、實現互補互利的伙伴。目前,俄羅斯許多地區社會治安很好,對投資和人身安全問題無需擔心。
與此同時,對俄農業投資可能面臨的風險和障礙也需引起重視。首先,俄羅斯政府對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進行了一刀切的土地私有化改革,這嚴重挫傷了經營管理者和生產者的積極性;加之政府對農業投入少,農業生產和農場職工保護政策不健全,致使大批農業勞動者流入城市打工,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
其次,生產手段落后,農機具嚴重短缺。前蘇聯時期農場、農莊裝備的農業機械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報廢,新型的農場、農莊又無力購置,所以播種機、中耕機械、收割機械等嚴重短缺;農作物品種長期得不到更新,大多數農場、農莊仍在使用上世紀60年代的作物品種,品種嚴重退化;缺少除草設備和殺蟲劑,又無人工除草和田間管理的傳統,不施有機肥,造成雜草叢生,與作物爭奪生長空間,使草盛苗稀,不到地頭看不到種的是什么作物。
積極參與農業開發
總體而言,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促進我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產品競爭力增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全面小康宏偉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王恒生研究員說,俄羅斯農業發展狀況與我國相比,差距很大,這為我國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農業資源,開拓農業產品市場和勞務市場提供了難得的商機。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俄農業開發。
青海省雖然幅員遼闊,但自然條件差,農業資源相對短缺,農業發展遲滯,農村勞動力存在隱性失業。通過產業轉移將本地資源和勞動力與境外自然資源結合,有利于促進農村、農業發展。
青海由于自然地理的氣候的因素,耕地少且質量不高,有大批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近年來,政府發展勞務經濟,增加群眾收入,2007年達到近100萬人次,創收30多億元。但是單純的輸出勞務,收益相對較低,平均每人每年收入3000多元,是一種數量型、低收益的創收方式。如果參與農業開發,其年收益應該是成倍增長的。
目前看來,輸出生產,參與俄農業開發是一條可行之路,有望成為青海一些農業企業發展的新天地,農民致富的新路子,進一步落實退耕還林草、保護生態的新舉措,開闊農民眼界、提高他們素質的新途徑。
青海農業企業不少,許多企業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的老企業,有一定基礎,但受自然條件及農業資源質量的制約,發展常規農業的局限性大,多數企業經營狀況不良,新的可開發資源勢必為其開拓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青海的農業企業有一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特別是鍛煉和培養了一大批有技術、有經驗的農業勞動者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廣大農村也有眾多能夠吃苦耐勞、擅長精耕細作的農業勞動者。
專家認為,開發俄農業,客觀條件良好,初期投資不大,風險小,有關政府部門應該結合實際,進行策劃部署,在俄羅斯農業開發中搶占先機。(依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