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特莎食品(張家港)有限公司生產的巧克力被張家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此之前,英國也發生過名牌巧克力感染沙門氏菌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兩起質量事故再次說明,巧克力雖為糖制食品,但也易感染致病菌。
接到讀者提供的信息之后,記者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據了解,蒙特莎食品(張家港)有限公司隸屬于大型知名食品企業——江蘇梁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所產的巧克力為中國名牌產品。去年12月,蒙特莎原計劃出口的一批巧克力,被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被禁止出口。該批巧克力的數量為2700箱、9720公斤。
無獨有偶,全球知名企業“英國吉百利公司”生產的巧克力也遭到過致病菌——沙門氏菌的污染。2006年上半年,英國醫生在治療45名感染沙門氏菌的患者中,發現一個共同點:患者都食用了世界著名糖果生產商——英國吉百利史威士公司生產的巧克力。為此,吉百利公司于2006年6月23日宣布緊急召回英國和愛爾蘭市面上的100多萬塊巧克力。在該公司生產的巧克力中,發現了一些微量的沙門氏菌。
中外大型知名企業生產的巧克力先后感染了致病菌,說明巧克力的微生物污染問題亟需加以重視和預防。我國國家標準規定,巧克力是以可可制品(可可脂、可可液塊或可可粉)、白砂糖和/或甜味劑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乳制品、食品添加劑,經特定工藝制成的固體食品。按國標理解,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不含白糖和乳制品。不過,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巧克力屬糖果制品,一般都用白糖和乳制品作為生產原料。巧克力的脂肪含量很高,達20%以上;且巧克力含水量很低,一般低于1%;巧克力的含糖量也很高。按常理分析,這種特性的糖制食品不適合微生物生長。那為什么還會發生國內外知名巧克力被致病菌感染的事件呢?為此,記者采訪了食品業內人士。
曾先后在德國和新加坡等國工作多年的糖果食品配料專家周征告訴記者,從原料角度分析,以牛奶等乳制品為原料的巧克力中含有較多的乳制品成分,易受到致病菌的污染。例如,國際知名的吉百利巧克力也曾感染了沙門氏菌。人如果吃了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易發生食物中毒事故,輕則引發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嚴重時還會死亡。
據江蘇梁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黃斌介紹,該集團是一家大型食品企業,旗下有蒙特莎食品(張家港)有限公司、上海外貿申港食品廠、張家港梁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等。該集團除生產巧克力外,還生產牛奶、固體飲料、餅干等食品。江蘇張家港市只有蒙特莎公司一家企業生產的巧克力具有出口資格,其巧克力曾出口到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國。據分析,產品中出現致病菌的原因可能是生產環境和操作人員的衛生狀況不佳,從而污染了巧克力。黃斌告訴記者,蒙特莎公司已采取了相應措施,以避免致病菌污染事件的再次發生。
為防止致病菌等微生物污染巧克力、提高巧克力的安全質量,生產企業應采取全程控制的衛生保障措施:選用質量合格的原料,當用乳制品為原料生產巧克力時,特別要加強對乳制品的致病菌項目的檢測;防止交叉污染,將原料、半成品、成品嚴格區分開來,這些物品應存放在不同的車間,并按工藝流程進行運送;生產人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禁止攜帶致病菌者從事食品原料保管和直接加工工作;生產人員的口、鼻、手、腳、鞋、帽、衣褲等,都應進行阻隔防護或消毒;生產設備和包裝材料應嚴格清洗消毒;生產和包裝車間的空氣應連續殺菌消毒,以防止二次污染。 (向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