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輪回、花開花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剛嘆“銀漢迢迢暗渡”,轉(zhuǎn)眼又是“月到中秋”、“月滿西樓”。抬頭望月,正不知所云,心中的月亮猛然間便達到了一種神奇的境界。
月是一個故事,一個千古不變的故事,那英姿不變的嫦娥、芳香四溢的桂樹、永不疲勞的玉兔、不諳世事令人討厭而又無可奈何的吳剛、還有那剛正不阿的張果老的傳說,從奶奶嘴中娓娓道來,似行云、如流水,讀不盡、說不完。
月是一首歌,一首百聽不厭的歌,而且隨著時光的洗滌、環(huán)境的變化,常唱常新,人們在“陰晴圓缺”的伴奏下,就成了一個個美麗的音符。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盡在其中。
月是一首詩,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否則,哪有屈原望月、東坡問月、李白邀月;哪有那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哪有那床前明月;更沒有那人約黃昏后,一輪明月掛枝頭。寄情于景的現(xiàn)代人,又將一首首關(guān)于情愛的言情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至于文學大師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寫月光的句子,難道不是一首絕妙的散文詩么?
月是一幅畫,是一幅價值連城的水彩畫。古人不識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我敢斷言:倘若有畫家專業(yè)畫月,猶如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黃胄畫驢,一定千姿百態(tài),其神態(tài)、其意境定能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君不見那新月如鉤、殘月如蚌、滿月如盤?還有那皓月當空,一人一椅一桌一壺酒,更有那一人一笠一葉舟、天上水中兩明月的勝景,景也,畫哉!
人生如月,免不了陰晴圓缺。
人的品行應該如月,坦坦蕩蕩、平等待人,不問收獲、但問耕耘,犧牲自己、照亮他人;
人的意志應該如月,無論風起云涌、煙纏霧繞,尋找機會、把握機遇,奮力沖刺;
人的精神應該如月,顧全大局、團結(jié)協(xié)作,因為,團結(jié)就是力量……
至于霧里花、水中月,自然是我們?nèi)松豢苫蛉钡慕梃b。
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