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八年,
天津《青年時報》發(fā)出三問:
什么時候,我們可以
有一名選手參加奧運?
什么時候,我們可以
有一支隊伍參加奧運?
什么時候,我們可以
有國家實力舉辦奧運?
舊中國,七十六年前
劉長春只身參加奧運;
由于國運不興,
只能抱憾而歸。
新中國,七十六年后
我們在屢次參加奧運、
屢次爭金奪銀
為國爭光的基礎(chǔ)上,
又贏得了第二十九屆
奧運舉辦權(quán)。
從一九零八到二零零八,
一百年,整整一百年哪!
從百年前的三問,
到百年后的答卷,
我們勝利了,
我們圓夢了!
在這一百年間,
我們歷經(jīng)滄桑,
我們歷盡拼搏,
夢想終于實現(xiàn)!這是——
中華民族的崛起;
這是——
中國人民的站立;
這是——
綜合國力的昌盛;
這是——
體育健兒的豪氣。
北京奧運璀璨新奇,
傳統(tǒng)時尚巧妙合一;
讓中國人民
為奧運而感動,
讓世界人民
為中國而驚喜。
我們振臂高呼,
擁有同一個世界;
我們放聲歌唱,
懷揣同一個夢想。
北京歡迎你,
五大洲的賓朋;
北京奧運會,
全世界的節(jié)日。
圓夢了,
圓夢了!
我們——
圓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