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胰島素抵抗是指患者的胰島素活性低于正常的一種病理狀態。美國的研究人員證實,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完全正常的25年前即可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在臨床上,處于胰島素抵抗狀態的糖尿病患者可表現為胰島素的用量越來越大,但降糖的效果卻越來越差。一般來說,當糖尿病患者每天的胰島素用量在200單位以上時,即可說明該患者對胰島素已經產生了抗藥性,也就是說該患者已處于胰島素抵抗的狀態。其實,胰島素抵抗并不只見于糖尿病患者,患有肥胖病、冠心病或高血壓等疾病的人也可以出現胰島素抵抗的情況。糖尿病與肥胖病往往緊密相伴。據統計,在肥胖病患者中,有30%~72%的人會患上糖尿病,90%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
目前,診斷胰島素抵抗的方法主要有:①可做胰島素敏感試驗:正常人在空腹時若按0.1單位/每公斤體重的標準靜注胰島素,可使其血糖下降50%。糖尿病患者一般對胰島素都不太敏感,所以在空腹時若按0.2單位/每公斤體重的標準靜注胰島素,也不能使其血糖下降50%;若患者按0.3單位/每公斤體重的標準靜注胰島素其血糖才開始下降,說明該患者已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②可應用計分法: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的人可各計2分;患有高脂血癥、脂肪肝、肥胖病和高尿酸血癥的人可各計1分。若患者的積分大于3即可說明其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③可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當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指數大于6時即可說明其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胰島素抵抗指數的計算公式是:(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島素水平)÷22.5。
需要指出的是,胰島素分泌量增多是糖尿病患者早期的一種代償現象。一旦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受到損害,其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就有部分被胰島素原和斷裂的胰島素多肽所代替,所以盡管此時該患者的胰島素分泌量仍然有所增多,但這只是一種假象。為了判斷患者胰島素分泌的真實情況,可為其做C肽檢查。若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量增多、C肽水平在0.4納摩爾/升以下,說明其胰島功能處于低下的狀態。這樣的患者最好應用磺脲類降糖藥進行治療;若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量增多、C肽水平正常,則說明其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這樣的患者最好應用胰島素增敏藥進行治療。
那么,處于胰島素抵抗狀態的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治療呢?
1.可進行減肥:發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與患者的基因異常、年齡增長和肥胖有關。由于前兩個原因是人們無法抗拒的,所以減肥是目前治療胰島素抵抗的最好方法。要想達到減肥的目的,患者必須將每天攝入的總熱量控制在800卡以下,同時每天還要堅持45分鐘以上的運動,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進行減肥治療,如可于每次進餐或餐后1小時內服賽尼可120毫克。
2.可控制飲食:該病患者應以低糖、低脂飲食為主,并要按照自己的標準體重計算每天應攝入的總熱量,最好按6∶2∶2的比例攝入糖、蛋白和脂肪。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可采取“嚴控主食,放寬副食”的錯誤做法,以免發生饑餓性酮癥。
3.可應用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存在胰島素抵抗,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必須盡早地應用降糖藥物(最好是聯合用藥)進行治療,必要時可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目前國外在臨床上已明確地向糖尿病患者建議,可將胰島素增敏藥作為治療糖尿病的基礎藥,也可以將該藥與其他降糖藥聯合起來應用,從而可保護胰島細胞的功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二甲雙胍可作用于人的肝臟,抑制肝糖的產生,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并具有減肥、降脂、降體重、不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不使患者發生低血糖等優點。文迪雅可改善患者的脂肪、肌肉對胰島素的抵抗。該藥除可增強患者胰島素的敏感性外,還有降脂、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優降糖的降糖作用與文迪雅相似,但它卻不能起到胰島素增敏劑的作用。處于胰島素抵抗狀態的糖尿病患者可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應用降糖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