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成年人出現血尿的幾率較兒童高,涉及的病種多且病因復雜,但以良性病變居多。一般來說,成年人出現的血尿通常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伴有疼痛的血尿和無痛性血尿;肉眼可見的血尿和顯微鏡下血尿;排尿起始血尿、全程血尿和排尿終末血尿。掌握了成年人血尿的這些特點,有利于早期判斷患者泌尿器官原發疾病的部位、性質和程度,并可提高該病的早期治愈率。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成年人容易出現的各種血尿及其防治措施:
一、伴有疼痛的血尿
1.由尿路結石引起的血尿:尿路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該類患者最容易出現血尿的癥狀。通常,尿路結石患者在發病時先出現腰部和側腹部的陣發性絞痛或小腹部(膀胱區)的刀割樣疼痛,繼而出現血尿,并伴有排尿困難、排尿不盡感和尿痛等癥狀。男性的尿道較女性的尿道長且彎曲,結石難以排出,所以尿路結石患者以男性居多。而且,大量出汗、從事劇烈的運動或體力勞動等均可導致結石移動,這也是導致該類患者發病最常見的誘因。
除少數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嵌頓的患者可表現為持續性的腹部脹痛外,絕大多數的尿路結石患者都會表現為陣發性腹部絞痛。這種疼痛通過應用解痙藥可以得到緩解。臨床實踐證實,尿路結石患者完全可以通過應用解痙藥、利尿藥、溶石藥,或通過大量地飲水以及在疼痛間歇期進行跳躍運動等方法,將80%以上的直徑小于1厘米、表面光滑的小結石排出體外。當然,在疼痛的發作期和結石排出后,患者還要口服3~7天的預防尿路感染的藥物。若應用上述方法治療三個月以上無效,而且結石還在繼續長大、出現了腎積水和膀胱內殘余尿(排不出的小便)明顯增多的情況,則應盡早采用手術、超聲或激光碎石等方法進行治療,以防止腎功能受到難以恢復的損害。
2.由尿路感染引起的血尿:該類患者可出現持續性的腹部鈍痛以及明顯的尿頻、尿急等癥狀。通常,女性患尿路感染的幾率要比男性大,若新婚婦女患尿路感染則更容易出現血尿。這是因為,女性的尿道口與經常存在較多致病微生物的陰道和肛門毗鄰,容易在大小便后或頻繁做愛時被污染,從而可導致尿路感染。而男性尿道的長度是女性尿道的3~4倍,且有兩處較大的生理性彎曲和一處生理性狹窄,外界致病微生物不易侵入,所以一般不會引起尿路感染。男性若由尿路感染引起血尿,幾乎都與其會陰部的騎跨傷所導致的并發癥有關。該類患者若只進行抗感染治療效果很差,必須請經驗豐富的泌尿外科醫師實施尿道擴張術才能達到治愈的目的。預防新婚期尿路感染的最好辦法,是節制做愛的頻率,每周做愛不宜超過兩次(間隔的時間要均勻),每次持續性交的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不慎發生尿路感染后,應立即停止性生活10~15天,同時可口服抗尿路感染藥7~10天。已出現明顯血尿的急性腎盂腎炎患者應住院治療,直至完全康復。
二、不伴有疼痛的血尿
1.由泌尿器官腫瘤引起的血尿:成年人所患的泌尿器官腫瘤,以膀胱良性乳頭狀瘤和血管瘤居多,只有少數人會患上膀胱癌、輸尿管癌和腎癌。在臨床上,患有良性泌尿器官腫瘤的患者多突然出現血尿,并很快停止,其間歇期短則數天,長則數年。若患者所患的是惡性泌尿器官腫瘤,那么出現血尿時其病情大多已進入中晚期。通常,由泌尿器官腫瘤引起的血尿,出血量較多,對該類患者首先應進行有效的止血治療,然后抓緊時間查清腫瘤的性質、部位和大小,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但無論何種泌尿器官腫瘤,對其進行手術切除都是首選的治療方法。惡性腫瘤患者在術后應進行化療或放療,以提高治愈率。此外,該類患者在術后的五年內還要定期進行復查,以利于及時發現復發征象和進行再治療。
2.由泌尿器官結核引起的血尿:最近10多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肺結核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由泌尿器官結核引起的血尿病例也隨之增多,這與現在一些年輕人忽視體育鍛煉、飲食不合理、吸煙多、酗酒等諸多不良習慣有關。由泌尿器官結核引起的血尿患者常常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膿尿(做尿液顯微鏡檢查,可見其尿中有大量的膿細胞和白細胞),并長期存在進行藥物治療無效的膀胱刺激癥狀(尿頻、尿急及尿不盡感)。出現血尿的泌尿器官結核患者,其病變多屬于中早期,大多數人通過一年以上的抗結核治療均可取得滿意的療效。腎組織壞死較多、輸尿管狹窄且合并有腎積水和膀胱攣縮性改變明顯的泌尿器官結核患者,在進行抗結核治療的同時,可根據情況選擇適宜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以達到治愈的目的。
3.由先天性多囊腎引起的血尿:先天性多囊腎是由于患者的腎臟先天性發育異常導致的,多為兩側腎臟受累。該病患者在未成年時,一般無任何不適癥狀和腎功能的改變。而且由于其腎內囊腫很小,通過做影像學檢查也只能顯示其腎臟較正常稍大。該病患者一旦出現血尿,其腎實質內已有較大、較多無法排出積液(尿液)的囊腫,并可出現腎功能明顯減退、應用降壓藥也難以緩解的頑固性高血壓以及腰痛和營養不良性貧血等病癥。
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藥物可以遏制腎內囊腫的繼續增多、增大和腎功能的進行性衰退。惟一可以永久治愈先天性多囊腎的方法是進行異體腎移植。但由于很難找到可供移植的腎臟,加之進行腎移植的費用巨大,大多數患者的家庭都無力承受,所以該療法在臨床上并不常用。通常,發現病變較早的先天性多囊腎患者,可在B超的引導下實施腎內較大囊腫穿刺留管引流術,待囊內的積液排盡后,再經留置引流管注入適量的硬化劑,以便破壞囊腫上皮細胞的分泌功能,并使囊壁互相粘連閉合。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費用小,但要求醫生必須具有豐富的B超定位穿刺經驗。
4.由乳糜尿引起的血尿:腰部和腹部較粗的淋巴管受到腫瘤的壓迫或被血絲蟲堵塞后,可導致由腸道吸收的脂肪和蛋白質混合形成的乳白色淋巴液經腎臟隨尿排出,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叫乳糜尿。嚴重的乳糜尿患者常伴有毛細血管的破裂出血,從而可使其尿液變成粉紅色或紅色,(乳糜性血尿)。治療乳糜尿的方法主要是先設法治愈患者的原發疾病(血絲蟲病或腫瘤),再讓患者口服3~6個月的中藥或西藥,然后觀察治療的效果。若通過上述方法治療無效,則應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