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半個月前,我在公共浴池洗澡時使用了公用的拖鞋。數日后,我出現了腳趾間皮膚劇癢、糜爛、有惡臭味等癥狀。有人說我是患了腳氣,并讓我外用龍膽紫或腳氣粉等藥物進行治療,也有人說我患的是腳氣病,除了局部用藥,還要口服維生素B1進行治療。請問,腳氣與腳氣病是一回事嗎,應如何治療?
陜西 劉文達
劉文達讀者:
人們經常將腳氣病和腳氣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一、腳氣病也叫維生素B1缺乏病。我國在隋唐時期已經有“久食白米可發生腳氣病”的記載。維生素B1也叫鹽酸硫胺,是糖代謝過程中的重要成分,對神經傳導也有直接作用。該物質不能在人體內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人體內若缺乏維生素B1,在早期可出現食欲不振、腹部不適、便秘、煩躁、易疲勞、睡眠障礙、體重減輕等癥狀。該病患者的病情若進一步發展,還可發生感覺過敏或遲鈍、痛觸覺減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行走困難、肢體遠端肌肉萎縮、垂足、垂腕、蹲坐后起立困難等癥狀,并可發生腳氣病性心臟病和腦型腳氣病。人們在患了腳氣病后除了應改善飲食結構(如多吃一些燕麥、花生、蔬菜、牛奶等食物)、保持日常飲食的多樣化以外,還應口服維生素B1(每次服10毫克,每日服3次),并可加服酵母片及其他B族維生素。病情嚴重的腳氣病患者,應肌肉注射維生素B1,每日注射100毫克,可連續注射7~10日。
二、腳氣也叫足癬,是一種足趾間皮膚的真菌感染。該病可分為3種類型:①糜爛型腳氣:糜爛型腳氣好發于足趾間。此型腳氣患者的足趾間可有潮濕、皮膚發白或起小水皰等癥狀,剝去患處皮屑后可見到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患處有奇癢。患者可因反復搔抓患處而繼發細菌性感染。②水皰型腳氣:水皰型腳氣好發于足緣部。此型腳氣患者的足部可出現一些壁厚飽滿的小水皰(也可融合成大水皰),其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患處有奇癢。患者在搔抓患處后可繼發細菌性感染。③角化型腳氣:角化型腳氣好發于足跟部。此型腳氣患者的主要表現為患處皮膚增厚、粗糙、干燥、角化脫屑、易發生皸裂。角化型腳氣一般不會出現水皰及化膿,其病程緩慢,常可多年不愈。
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若不及時進行治療,不但可使患者繼發手癬和甲癬,還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那么,人們在患了腳氣后應如何治療呢?
1.糜爛型腳氣:此型腳氣患者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1%的雷佛奴爾溶液浸泡患處,再外涂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用藥2次。待患處潮濕糜爛的癥狀減輕后,可改為外搽腳氣靈或腳癬藥膏進行治療,每日搽2次。
2.水皰型腳氣:此型腳氣患者可每日用熱水泡腳,再外搽克霉唑癬藥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每日用藥1次。待患處潮濕的癥狀減輕后,可改為外搽腳氣靈或腳癬藥膏進行治療,每日搽2次。
3.角化型腳氣:此型腳氣患者的用藥應以膏劑為主。可外搽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酊劑交替使用)進行治療,應每日早晚各搽藥1次。患者在涂藥后可將患足用塑料薄膜包扎一段時間,以便使藥物浸入厚皮,促使厚皮剝脫。
◆沈陽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