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感冒的高發期。小兒的免疫功能較差,較成年人更易患感冒。小兒在患了感冒后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易發生肺炎、腦炎、中耳炎等并發癥。因此,家長們在冬季一定要對小兒進行細心的照顧,并積極地防治小兒感冒。但對于如何防治小兒感冒,目前在很多家長中還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識和做法。這些錯誤的認識和做法主要是:
1.孩子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一定不會患感冒:有些家長認為小兒只要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不會患感冒了。事實上,一種流感疫苗只能預防一種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而可引起感冒的病毒種類非常多,因此,給小兒注射流感疫苗并不能預防所有的流感。
2.感冒患兒應該忌口:不少家長認為小兒患了感冒后應該忌口,不能給其吃雞蛋、牛奶等食物,只能讓其吃些米湯和藕粉等清淡食物。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感冒患兒的食欲一般都很差,疾病的侵害又增加了其機體能量的消耗。此時患兒若一味地忌口,可使其體質進一步下降、導致其病情更加嚴重。因此,家長們應給感冒患兒吃一些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魚、牛奶、雞蛋、水果、豆腐等),并讓其多休息和多喝水,以使其更快康復。
3.發燒的小兒應穿厚衣、蓋厚被:在小兒發燒時,家長們常會給其穿很多衣服或蓋上厚被,認為患兒在出汗后癥狀就會好轉。這種認識也是不對的。患兒在穿厚衣或蓋厚被后會大量地出汗,從而可使其身體喪失大量的水分,甚至可使其發生脫水熱。此外,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給其穿厚衣或蓋厚被會使其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導致其體溫升高,甚至會使其發生高熱驚厥。
4.在感冒時要多用藥:一些家長在小兒患了感冒后,同時給其服用幾種抗感冒藥,認為這樣做,患兒康復得快。殊不知,大多數的抗感冒藥都是復方制劑,若同時給患兒服用多種抗感冒藥會導致用藥過量,從而可使患兒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此外,有的家長還把抗菌素和感冒藥一起給孩子服用,認為這樣雙管齊下,比較安全。實際上,90%以上的小兒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應用抗菌素治療幾乎無效。只有當患兒出現黃膿鼻涕,并伴有發熱和白細胞增高等細菌感染癥狀時,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其服用合適的抗菌藥。濫用抗菌藥,只能增加患兒機體的耐藥性和藥物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