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性腹瀉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腸球菌(屬于鏈球菌科)、沙門氏菌屬等。這些細菌可直接侵襲腸黏膜,產生廣泛的腸道炎癥和生成大量的腸毒素,干擾腸道的正常功能。大多數的小兒細菌感染性腹瀉都是因感染了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小兒感染大腸桿菌后,可出現腸道黏膜充血、水腫、炎性滲出、腸蠕動增強、腸道水分吸收障礙等病理改變,從而引起發熱、排便次數增多、稀便、大便中有黏液或膿血等癥狀。在給小兒做大便常規檢查時,可見其白細胞水平有輕度的增高,做糞便培養時可發現致病菌。
在臨床上,治療細菌感染性腹瀉的傳統藥物為慶大霉素等氨基甙類抗生素,及氟哌酸、環丙沙星等喹諾酮類抗生素。但這兩類抗生素對小兒的負面影響都很大,一般不用其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腹瀉。3歲以下的小兒更是禁用這些藥物。因此,在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腹瀉時,抗生素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來,在臨床上應用阿莫西林控制小兒細菌感染性腹瀉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并且該藥很少在小兒身上發生不良反應。因此,醫學專家推薦該藥為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腹瀉的首選抗生素之一。阿莫西林屬于廣譜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都有很好的殺滅效果,其口服吸收好,用法簡便。患兒在應用該藥前,應先做試敏,然后按每日每公斤體重50~100毫克的標準服用該藥,可分3~4次服用。阿莫西林的副作用很少,除了個別患兒在服藥后可發生輕微的胃腸道反應、皮疹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不良反應。
在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腹瀉時,為了更快地改善患兒的病情和縮短其病程,醫學專家主張將蒙脫石散與阿莫西林聯合起來應用。患兒在口服蒙脫石散后,該藥可均勻地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吸附多種病原體,而后隨著腸蠕動可將其排出體外,從而可避免腸黏膜受到損傷。蒙脫石散的具體用法是:1歲以下的小兒可每日服用1袋,1~2歲的小兒可每日服用1~2袋,2歲以上的小兒可每日服用2~3袋,應分3次服用。患兒首次服藥時若將服用的劑量加倍,療效會更佳。蒙脫石散的副作用很少,只有個別患兒可在服藥后發生便秘、大便干結等情況。
臨床資料表明,聯合應用阿莫西林和蒙脫石散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有效率可達95%以上。一般在用藥3~4天后,患兒的體溫會明顯下降,大便的形狀和次數也可恢復正常,因此這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有效療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兒發生的感染性腹瀉只有20%~30%屬于細菌性感染(在夏天發生細菌性感染的幾率可大大增高),其他都屬于病毒感染。因此,家長在小兒發生感染性腹瀉后應帶其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要查明患兒的腹瀉是屬于哪種感染,如果屬于細菌性感染可用上述聯合用藥的辦法進行治療,否則不可使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