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提高,很多單位和個人都會定期進行體檢。然而,人們在樂于接受體檢的同時,也難免會走入一些誤區。那么,常見的體檢誤區都有哪些呢?
一、認為年輕人沒必要進行體檢。很多人都認為年輕人的身體好,沒必要進行體檢。然而正是這種錯誤的觀點,使很多疾病不能在早期被發現。年輕人同樣也有罹患某些疾病的風險。專家指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很大,加上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一些原本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卻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如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所以年輕人同樣需要定期進行體檢。
二、認為體檢時是否空腹對檢查結果的影響不大。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進行某些檢查時需要空腹。但很多人不知道究竟做哪些檢查時需要空腹,為什么要空腹。專家告訴我們,做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和血糖等檢查時必須空腹。因為人在空腹時身體處于相對的基礎代謝狀態,可以反映人體血液的真實情況。而人在進食后,食物經過消化會進入血液,并由血液輸送到各個組織器官。食物中的某些成分進入血液后,會使血液中相關成分的濃度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受檢者是否空腹對某些項目的檢測結果影響很大,人們應當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檢查。
三、認為一次體檢管十年。很多人都認為若近期的體檢結果都正常,今后幾年內就不用再進行體檢了。然而專家告訴我們,人體是一個動態系統,它的狀況隨時都會發生變化。一次體檢的結果正常,只能說明當時的身體尚未發生疾病,或是有些疾病雖然已經發生,但這些疾病初起時身體的變化很輕微,還沒有被檢測出來。人體的健康會隨著時間、年齡、生活習慣及工作壓力等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即使某人目前的體檢結果都正常,今后仍需定期做健康檢查。體檢中發現異常的人,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應每半年進行一次相關項目的檢查。
四、認為對小毛病沒有必要進行復查。事實上,只有少數人的所有體檢結果都正常。但很少有人在發現小毛病后能及時地進行復查。專家提醒人們,體檢時要求檢查的范圍較廣,大部分檢查只能簡單地進行,不能確切地對疾病作出診斷。然而,在體檢中檢查出來的小毛病很可能是大病的征兆或表現。所以,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做有針對性的復查,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發現疾病或排除疾病。
五、認為輻射有害,拒絕做透視檢查。X射線對生物細胞有一定的殺傷破壞作用,過量地照射X射線后,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造成染色體異常,導致癌癥的發生。然而人們完全沒有必要因此而拒絕做透視等檢查,因為偶爾做一次胸部或胃腸道透視、骨骼X射線或血管造影等檢查,并不會引起不良反應。而且,醫務人員在為患者做檢查時,會把X射線的劑量限制在安全的范圍之內。所以,人們不必擔心體檢時X射線會給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六、認為儀器的檢查結果肯定比醫生的診斷準確。不少人對超聲、透視等儀器的檢測結果堅信不移,但對醫生的問診、觸診等卻持懷疑的態度,甚至覺得可有可無。其實,經過醫生的問診和觸診,大部分疾病都可以被發現。而有些儀器的檢查結果同樣會有偏差。使用儀器的意義在于它們可以協助醫生對病癥作出判斷。醫生在為患者的病情作出診斷時,不僅要依據儀器的檢查結果,還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并結合病人的病史、癥狀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所以,人們不能過分地相信儀器而不相信醫生。
七、認為小器官的體檢不重要。重五臟而輕五官,是體檢時常見的現象。人們在進行體檢時,往往對心、肝、腎等大器官的檢查非常重視,而對眼、耳、口等小器官的檢查則不夠重視。專家告訴我們,在體檢時同樣也要重視對小器官的檢查。五臟等重要器官直接關系著人的生命,固然要仔細檢查。但五官科檢查或是普通尿檢等一些小檢查,對全身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如對眼底視網膜的檢查。它是全身惟一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狀況對全身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非常重要。
八、認為體檢報告沒必要保留。多數人在看過體檢報告之后,尤其是對檢查結果正常的體檢報告,都會隨手把它扔在一旁,很少有人能將其認真地保留起來。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一個人可能連續幾年的體檢結果都正常,但其中的某項指標卻可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很可能是某種疾病的預兆。通過對比某人不同時間的體檢結果,可以發現其身體在這期間的變化,有利于醫生對其可能發生的疾病及時地作出診斷或進行防范。因此,體檢報告要好好保存,切勿亂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