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危機百年一遇,引發的全球經濟連鎖反應波及社會各個層面,留學市場也是有喜有憂。縱觀留學市場,無論是高中的小留學生,還是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并打算留在美國發展的人士,金融危機都是他們繞不過的一道坎。
一、各大學擴大招生以應對資金不足。金融危機的出現,使受到沖擊的國家減少了對學校的撥款,從而導致學校資金不足。因此,各個大學擴招生源為其增加經濟收入,尤其是對于亞洲國家、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國的私立院校更是如此,正敞開大門,增加國際學生名額,從美國、荷蘭、新加坡等國家的學校紛紛組團來華招生中也可見一斑。這些國家的留學生簽證通過率也相應提高。例如中國留學生欲前往美國就讀高中的,按規定只能就讀私立高中,不菲的學費、極少的對外招生名額使得不少人被拒之門外。此次美國經濟的下滑給希望接受美國優秀私立高中教育的國際學生創造了良機。與此同時,他們的錄取標準并沒有降低,例如英國,雖然英國將高等教育產業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際學生的入學人數,但是英國高等教育受政府監控比較嚴格,無論在學生錄取上還是在簽證發放上都沒有降低要求,相反,還有提高要求的趨勢。
二、人民幣升值,留學成本降低。美元、英鎊、澳幣等貨幣貶值,此時出國留學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劃算。以美國的大學為例,一般學費是2萬元/年,生活費在2萬元/年,按照去年同期人民幣對美元1:7.5來計算,一年的留學費用在30萬元人民幣左右。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去美國要支付的費用大約是人民幣27.2萬元/年,留學的成本降低了近3萬元/年。而留學加拿大方面由于加幣兌換人民幣的匯率發生變化,現在去加拿大留學的費用同去年同期相比少了4萬元人民幣左右。澳大利亞留學相比去年,費用減少5至7萬元人民幣。留學性價比大大提高,很多過去錢包不夠鼓的人,開始有能力為自己支付留學學費,無疑是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福音”。
三、獎學金獲取難度增加。隨著金融危機的逐步擴散,不少行業受到沖擊,許多本來由企業資助提供的獎學金已經開始減少。而美國許多大學一般都把獎學金項目委托給專業的投資機構管理,進行相應的投資運作,此次金融危機難免會影響到各校獎學金的發放數額。
以哈佛大學為例,據哈佛大學公布的校友捐贈資金(該大學向國際學生發放的獎學金主要來源于這項資金)最新財政報表,該項資金在上一財年的投資贏利為23%,而今年的投資贏利僅為6%,贏利的大幅減少一定會影響到國際學生獎學金的發放數額。但也有例外,據悉,澳大利亞很多高校為了競爭國際學生,今年還增設了獎學金。加拿大、英國留學的學生絕大多數都為自費,受金融危機影響也較小。
四、畢業生工作簽證的顧慮。金融危機下,許多美國在校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而華人留學生還多了一層拿不到工作簽證的顧慮。因此,目前一些即將畢業的留學生持謹慎態度推遲了畢業時間,其中尤其以金融專業的學生居多。據悉,每4個美國雇主中就有1個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通過裁員、減少醫療保險或差旅費、停止加薪、修改養老金等措施來削減成本。很多留學生表示,由于工作難找,今年很多即將畢業留學生要么延遲畢業或繼續攻讀學位,要么選擇了回國發展。而對于留學生畢業難找工作的情況,移民律師支招:面臨畢業的留學生,由于就業情況不佳,可以考慮繼續保持F—1身份上學,可以推遲畢業,也可以攻讀高一級學位或其它學位。如果以F—1身份上學期間找到合適的工作,可以在有H—1B名額時申請H—1B。但是,盡管現在美國經濟不景氣,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如果申請人符合申請NIW或EB—1(a)的條件,或者雇主愿意支持EB—2或EB—3類PERH申請,還是應盡早開始移民申請。一旦申請人的I—140申請被批準,就可以永久利用I—140申請獲得了優先日期,這樣就獲得了一個移民名額排期的有利位置。
五、做好防范和資金準備。盡管留學市場風云變幻,但最重要的還是冷靜對待,靜觀其變,同時做好各種防范和資金準備。如在當地就業機會減少、需要延長留學時間時,從個人規劃、心理準備到家庭的資金儲備等都應及早打算。
六、在校生潛心修學,等待時機。電視、報紙每天都在播報經濟形勢的最新報道,身邊的很多同學都選擇回國發展,獎學金減少等因素都在提醒校園里的留學生們,金融危機正在發生,全球整個經濟環境正在發生巨變。盡管如此,但大多數留學生表示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學習、論文和研究成果,既不會對全球經濟局勢視而不見,也不會因此亂了方寸,對今后的發展仍然持樂觀態度,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潛心修煉,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無論大的經濟環境如何,依然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里加緊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