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放暑假,參加了一個書法興趣班,老師讓他回家也練習寫字,兒子問我用啥紙練習,我說用報紙吧,廢物利用,而且和宣紙一樣吸水,不會洇化。兒子便老老實實地每天用報紙練習好幾個小時,可是一個月過去了,卻總不見進步。
一天,愛人沒空,由我負責送兒子去興趣班。我隔著窗,看到兒子一筆一劃地寫著,字體遒勁有力,與家里練習時寫的字不可同日而語。我很困惑,課后專門請教了兒子的書法老師,老師笑著說:“許多家長都有這個疑問,孩子在家里面寫的字不好,來到這里倒寫得不錯了。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書法老師笑著賣了個關子。他指指兒子桌子上的紙,說:“你看,我給學生們發(fā)的是啥紙呢?”我看了看,是質量極好的生宣紙,印著古樸典雅的花紋。老師揚揚那張紙,說:“秘密就在這!我讓學生用最好的紙來寫字,而且只發(fā)一兩張,是為了‘逼’學生審慎落筆,學生面對精美的畫紙,落筆前必定會先在腦海里面定好字體的架構,反復設計好字體的筆畫,這樣寫出來的字能不有進步嗎?”
我恍然大悟,的確,只有把每張紙都當作正式的作品,逼迫自己隨時做到最好,成功才會一步到位。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總以為我們的人生還有很多修改的余地,還有很大的糾錯有機會,其實生命并沒有給我們太多的準備,機會總是稍縱即逝,我們要把時光當作有限的財富,才能更好地把握時間,發(fā)掘生命的最大價值。
如果我們把生命當作草稿,我們永遠無法用盡全力去書寫,正如那位書法老師所說,只有“逼”自己珍惜每一次落筆的機會,我們才會更加慎重地辦好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