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總是日新月異,總是天外有天,藍天白云下的南半球澳大利亞最南端的城市墨爾本有一座皇家植物園,就像天堂散落人間一樣,給這座城市帶來美的享受。許多可望而不可即的佳境,沒想到在墨爾本卻可以用眼睛去擁有。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是有著“花園之州”美譽的維多利亞州的首府,綠化覆蓋率高達40%。墨爾本成功地融合人文與自然,連續多年被總部設于華盛頓的國際人口行動組織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我到墨爾本是一月末,正值澳大利亞熱旱季,是一年之中雨量最少的季節,大片的草地旱得有些發黃,可是當走進墨爾本皇家植物園后卻是別有一番天地,這里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湖水清凈,野鴨子、黑天鵝、海鷗等鳥禽在搶先享受這里的美景。這座充滿貴族情調的皇家植物園,如今卻是迎來休閑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最佳場所。
植物園以19世紀園林藝術風格布置,建于1845年,內有大量罕有的外來植物珍品和澳大利亞本土植物,奇花異果美不勝收。植物園占地35公頃,其中草地面積13公頃,灌木叢14公頃,在園中央還有一個約4公頃之大的人工湖泊,它是全世界設計最好的植物園之一。至今園內仍遺留著上個世紀的一些建筑和風貌。160年前這里曾是一片原始森林,當時菲利浦海灣地區的行政長官查爾斯·拉丘伯對植物有濃厚的興趣,他決定由政府投資、社會集資修建一個植物園。自建園以來,這里有澳洲所有原產植物和花卉種類,匯集了來自全球各地12000余類、50000多種植物和花卉,還培育出20000余種外來植物。由于墨爾本冬季沒有霜凍,因此,幾乎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所有種類的樹木都可以生長。園內的植物標本室設備相當現代化,里面藏有150余萬種植物標本。還有60多種野生鳥類,因為有14公頃美麗的灌木叢林讓它們棲息。
剛才還在市內的人行道上頂著炎炎烈日的暴曬,進得園來,仿佛換了人間。沿著一條由各種植物搭建的幽靜甬道前行,我們的身影消失在層層疊疊的綠色之中。這里高低交錯、顏色不同、形狀各異的植物,營造出了一個人類不能模擬的、帶著濕潤氣息的自然空間。從喧囂的大都市進入這個天堂般的境地,一下子就被這里優美的景色所吸引。以至于相機都不知取哪為景了,因為這里是真正的風景如畫,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每個角落都蘊藏著無言的美,站在原地轉身,360度內全是景。
樹下的蘭花首先被我這個愛花人相中,經向當地導游證實,這是君子蘭的一種,君子蘭素有“花中之王”、“天下第一香”之美譽,但這種君子蘭開出的是真正藍色的花朵,莖干拔得高,花像滿天星招展。越往里走,這里的花圃、花徑、人工湖、傳統草本綠地、雨林步道等錯落有致,布局奇特,構成一幅幅美不勝收的圖案。在人工湖邊有野鴨、黑天鵝、海鷗和我們叫不上名字的水鳥在悠閑戲水,它們頻繁的接觸到了人類,人又與它們和諧共處,所以一點也不怕人,倒是它們不時向人類索要吃食,同時供人類拍照。當我們趕到湖邊拍照時,黑天鵝不但不躲,還心甘情愿地當我們的模特,非常可愛。岸邊,綠地毯似的草地上,人們在曬日光浴。一對情侶在有中國情趣竹林旁,于綠草地上鋪著一塊紅地毯席地而坐,很有情趣,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這里放眼都是一片潔凈的綠色和一派生態和諧的景象。到處都是我們叫不上名字的參天大樹,株株盤根錯節,想用相機取下樹的全景幾乎是不可能。園林內依山就勢,移步換景,流水彎彎,芳草萋萋,林木森森,花開遍地,小徑通幽。這里很美,美的讓人驚嘆。這里很自然,自然的如世外桃源。這里很隨意,隨意的讓人流連忘返。美景佳境中,可是沒人隨意亂丟棄廢物,因為路邊每隔不遠就有一處垃圾桶,分為回收和不回收兩只并立,整個園區,除了樹上落下的樹葉,別無其它臟物。這里也很幽靜,盡管游人絡繹不絕,但無人大聲說話,倒是顯得靜悄悄的。只聞動聽的鳥鳴,給這個保持了原始風貌植物園增添了更多的情趣。就是路邊餐桌上也聽不到人們大聲說話,一個高度文明的國家,造就了高素質的人們。
為了貪戀拍照美景,與導游領著的人群走散。也難怪走散,沿著道路緩步前行,身旁的景色不斷變化,來自本土及異地的各種奇樹珍花爭奇斗妍,從熱帶仙人掌到寒帶針葉林,到處是茂盛的植物、絢麗的花朵,令人目不暇接,讓人眼花繚亂。就連我家里養的一株橡皮樹,在這里也是參天大樹,挺拔壯觀。路旁盤根錯節,一根多干的大樹隨處可見,在百年大樹、古樹上面都有一個標牌,上書樹名、生長年代、來自何處等。有許多需幾人才能環抱的大樹,只有在原始森林中才能見到,在這里卻處處展示風姿。迷路不要緊,突遇路標指示牌,有點柳暗花明,一路追去,在眾多不同膚色的游人中,同團的同行又在視線內了。
不論是城市還是風景區,有水則有靈氣,環抱在園區綠色之中的人工湖叫天鵝湖,天鵝湖就像一只吉祥的天鵝,給這里帶來福氣,也是植物園的心臟,源源不斷地供萬物以血液與生命。澳大利亞總體上來說是個水資源缺乏和土地貧瘠沙化的國家,東部沿海的大城市也是如此,所以水與人工湖對于人們的生活、生產和環境就格外重要。建首都堪培拉這個城市時就特意建造了—個人工湖,使堪培拉這個地方與墨爾本與悉尼相比不是那么適合建都的地方有了靈氣。而從悉尼去堪培拉的路上,有一大片十幾年前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自然湖干枯成草地,大自然就是這么無情。在澳大利亞,土壤使得每一種植物的形成都是一部艱苦的進化史。它們千辛萬苦地朝著不同的適應能力發展進化,最終存活下來的每一種類也僅僅能尋找到一小片適合生存的環境。在澳大利亞這個沙化、干旱的國家里,能見到成千上萬種奇花異草,而且是世界有名的植物園,怎能不叫人感嘆。
蘆葦,在我的家鄉渤海灣有亞洲最大的葦塘,進了葦塘,就是天蒼蒼野茫茫。而墨爾本的天鵝湖里,蘆葦是一道風景線,它與湖水,與岸上的大樹、與草地是那么的和諧,它在微風中輕擺,正在茁壯成長,看得我這個從小看著蘆葦長大的人動了真感情,因為家鄉那一眼望不到邊的蘆葦大部分送進造紙廠造紙,少量的民用搞編織,從未曾被當過風景來欣賞和歌頌。而這里無數只野鴨子徜徉在蘆葦腳下的湖面,一只只黑天鵝悠閑地戲水,幾十只水鳥成群結隊在蘆葦叢中飛來飛去,所有的水鳥飛禽都自由自在。難得見到的黑天鵝成為我們鏡頭前最高貴的公主和模特,它們一只只姿態優雅,翩翩扇動的翅膀,修長的頸,黑亮的羽毛,火紅的喙,優美的鳴叫吸引著一批批游客。
植物園中還有95棵樹由澳大利亞和外國歷史名人親手栽種的紀念樹,如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艾伯特親王,澳大利亞著名女歌劇演員內利·梅爾巴、波蘭鋼琴家帕岱萊夫斯基、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加拿大前總理迪芬貝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泰國國王普密蓬等等。這些樹能給人以更多的啟示,一個國家,—個景區隨著歷史車輪的向前推進,會有無數的名人政要到訪,用這樣方式留下紀念,既留給了后人,也留下了自己,因為是名人,同樣一棵樹就會身價倍增。用這種方式留下紀念還會促進環保,利國利民。
走馬觀花,尤其是這里的幾萬種植物、奇花異果都很陌生,實難一一叫上它們的學名,總之是每個角落都蘊藏著無言的美,處處都令人往返留戀不已,要不是導游規定的時間已到,我真想再呆一會兒。皇家植物園是澳大利亞的財富,是人類的財富,是游客眼中的美景,是南半球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