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均益,央視著名記者、主持人,他曾經(jīng)采訪過許多國家的領(lǐng)導人和許多世界一流的人物,也曾深入最危險的戰(zhàn)地,親身經(jīng)歷子彈從腦后飛過的險境。這樣一個男人在女兒面前是怎樣的父親呢?
而立之年,上天賜我一個小公主
水均益的女兒名叫水亦詩,生于1993年,那時候水均益剛到而立之年,還是新華社國際部一個不出名的編輯,生活條件并不好,父母幫不上忙,全靠他一個人來照顧老婆坐月子。水均益這個做父親的,上任頭一個月就“歷經(jīng)磨難”。
首先,為了伺候老婆孩子,水均益向單位請了一個月的“產(chǎn)假”。其次,水均益以前從來不做飯,可這一個月,他每天一大早就跑到市場買菜買肉,買老母雞買豬蹄,回來后熬湯炒菜,做飯洗衣,忙得頭暈腦漲,總算把大小兩個女人照顧妥帖。一個月過去,這個榮升為父親的男人終于可以幸福地走出家門,自豪地向同事們宣布:我做父親了。不過驕傲之后,更多的還是心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有了水亦詩之后,水均益加倍努力工作,他要給女兒一個良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讓她更好地成長。水均益到央視后,工作日益忙起來,然而對女兒的思念,卻時時刻刻縈繞在他的心頭,在伊拉克采訪的那些日子,面對戰(zhàn)爭和危險,水均益心里最想念的除了父母,就是女兒。特別是在美伊戰(zhàn)爭爆發(fā)后重返伊拉克那次,他坐在車上,望著前面通往巴格達的路,向著前方的戰(zhàn)火和硝煙,心頭不禁生起一陣感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達巴格達,又是否有幸安全地在巴格達完成采訪,活著回國。那一刻,他特別想念女兒,撥通電話,卻無話可說,他靜靜地聽著電話里女兒的聲音,不斷地在心里祝福這個上天賜與自己的小公主能夠早日長大成人,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
給孩子品嘗成功的機會是父親最好的禮物
水均益堅決反對溺愛孩子:“如果讓孩子形成這么一個思維模式,即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將來吃虧的是他自己。世界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沒什么一帆風順的事,要讓孩子自己動腦子解決問題。”水均益覺得,父親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物質(zhì)上的給予,也不是言語上的說教,而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品嘗成功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品嘗成功。
水亦詩小的時候,有一次,水均益帶她去游樂場玩,她被一種攀爬的游戲吸引住了,卻因為個子小,無力攀爬,而轉(zhuǎn)身求助于父親,想讓父親抱自己上去。可是她眼巴巴地懇求了半天,水均益都不管,鼓勵她去找服務人員幫忙。最后,是在陌生的服務人員的協(xié)助下,水亦詩成功地攀上了頂峰。看著女兒在高處得意地沖他笑,水均益心里樂滋滋的:“真不愧是我的女兒,夠膽大。”
為了讓女兒有更多的成功機會,水均益夫婦經(jīng)常帶水亦詩出門游玩,鼓勵她積極主動地和人打交道。作為記者,水均益非常看重與人溝通的能力,同時也深刻地意識到,每個人都注定是社會的一部分,要融入社會,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相處,不斷地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發(fā)展自己。所以,他要求女兒一定要熱情主動、禮貌地和人交往。他對女兒的要求甚至說得上苛刻,一旦發(fā)現(xiàn)水亦詩有以自我為中心的苗頭,他就會毫不留情地遏制。即使是接聽電話不太禮貌,他也會批評教育女兒。就是在水均益這樣的教導方針下,水亦詩逐漸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可愛女孩。當被問到女兒的優(yōu)點時,水均益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聰明、悟性好、膽兒大、不怵、和任何人不到兩分鐘就熟。”
改造小公主,鑄就女兒的平民意識
水亦詩一上小學,就表現(xiàn)出超凡的智慧和能力,她成績突出,能力突出,可就是不太合群,在同學中處處表現(xiàn)出一種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像個驕傲的“小公主”,連老師都在給她的評語后加上了“驕傲”兩個字。水均益下定決心,消除 “小公主”水亦詩的“貴族”心理,把她改造成“平民女兒”。
水均益從培養(yǎng)女兒的平凡意識開始,實施自己的改造工程。他教育女兒說:“爸爸的工作和送煤球、賣車票、站柜臺的叔叔阿姨們的工作性質(zhì)是一樣的,并不比他們高貴。爸爸只是一個電視人,沒有什么了不起,你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也沒有絲毫特別之處。”當然,說歸說,有些事情還是難以避免的,畢竟他是公眾人物。有一次,一家雜志社聯(lián)系到水均益,請他們一家三口做封面人物,水亦詩特別高興,可水均益告訴女兒,他已經(jīng)婉言謝絕了雜志社的邀請。水亦詩很難過,眼淚汪汪地問父親為什么不讓她上封面,水均益給女兒擦干眼淚,對她說:“你發(fā)現(xiàn)有幾個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上了雜志封面?”女兒搖搖頭。水均益又問:“你說說,你和別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你比他們強在哪里?他們沒有上封面,你上封面干什么?”女兒點點頭,帶著哭腔說:“我聽爸爸的。” 此后不久,又有家電視臺邀請水均益一家三口做節(jié)目,水均益再一次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孰料對方三番五次找上門來,最后還是水均益誠懇地說出了自己的憂慮,他們才理解了一個父親的良苦用心。
為了把“小公主”改造成“民女”,水均益不僅讓女兒遠離媒體,遠離鮮花和掌聲,還在生活上要求她簡樸大方,拒絕與眾不同標新立異。水均益夫婦給女兒的零花錢,每天不超過一元,水亦詩的衣服也很樸素,從不穿名牌。在家里,水均益讓她和小阿姨(保姆)同吃同住。小阿姨忙不完家務時,他就指派女兒幫忙打下手。有一次,小阿姨過生日,水均益對女兒說:“你看阿姨一天到晚多辛苦,她馬上就要過生日了,我們送不送禮物給她?”水亦詩想了想,就把自己積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了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送給小阿姨。做爸爸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知道女兒漸漸有了平民意識。
成功打造最具愛心的“民女”水亦詩
水均益從點點滴滴啟發(fā)女兒,改造女兒,不僅讓女兒消除了自身的優(yōu)越感,而且還讓她建立了對普通職業(yè)普通人的尊重。2000年5月的一天,水均益接女兒放學回家,院子里正好有一位阿姨在做清潔。看到阿姨彎腰從垃圾箱里掏垃圾時,水亦詩趕緊用手捂著鼻子嘟囔:“真臟!”水均益立刻意識到,女兒對職業(yè)有著貴賤的區(qū)分。當晚,他和女兒說了很多,告訴她如果沒有環(huán)衛(wèi)工人,城市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女兒始終懵懵懂懂地看著他。第二天,水均益從同事那里找到一盤關(guān)于垃圾的科幻影碟,晚上,他陪著女兒看完了整部影片,面對銀屏上被山一樣的垃圾淹沒的城市,看著那些蒼蠅、老鼠橫行的可怕鏡頭,水亦詩大聲地回答父親的提問:“沒有環(huán)衛(wèi)工人堅決不行!他們對于世界真的太重要了!”水均益笑著摸了摸女兒的頭,親切地告訴她:“任何一種職業(yè)都是重要的,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論你將來干什么,都要干好。”
要做“民女”,不僅要尊重平民,而且要對所有人都飽含愛心。為了培養(yǎng)女兒的愛心,從2001年開始,每年暑假,水均益都要讓女兒到農(nóng)村的親戚家去生活一段時間。熱情大方的水亦詩很快就和村里的孩子們交上了朋友,回到北京之后,還經(jīng)常給他們寫信。水均益鼓勵女兒幫助家里有困難的小朋友,水亦詩便把積攢下來的零花錢都寄給了一位父親常年有病的小朋友,還經(jīng)常寫信鼓勵她。后來,不用水均益提醒,水亦詩也會主動幫助別人,因為她體會到了助人的樂趣,體會到了奉獻愛心的幸福。
變成“民女”的水亦詩,成了學校里最合群的女孩子。她開朗活潑,聰明熱情,贏得了大家的好評,同學們還選她做了干部,“民女”水亦詩開心極了。水均益更是打心眼里為女兒高興。
現(xiàn)在,水均益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能夠多一點時間陪女兒,多一點時間教女兒做人做事,可惜他太忙,只好在心里時刻祝福女兒:健康快樂、樂觀大方、心胸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