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感謝領導和同事長期以來對我的幫助和照顧,選擇離職是因為覺得這個行業并不適合我,我個人很難有進一步發展……”
這是畢業快一年的小李在辭職信中的一段話,像很多新進職場的大學生一樣,小李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不十分滿意,但經驗和能力并不突出的他只能選擇妥協,安慰自己學到經驗后就可以遠走高飛#65377;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小李終于覺得“翅膀硬了”,開始邊上班邊尋覓新工作#65377;
像小李這樣為了“高收入”而舍棄了興趣和專業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收入水平成為他們擇業的“最關鍵因素”,而且畢業生之間攀比收入的風氣也越來越濃#65377;老同學見面第一句話就問“在哪工作”,下一個問題必然就是“工資多少”#65377;收入高的自然非常自豪,收入低的就抬不起頭#65377;
像小李一樣,很多人辭職時都會給自己選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個人職業發展需要#65380;對自己的重新定位,等等,而決不去談是金錢的誘惑讓他們選擇離開#65377;事實上,“鳥從良木而棲”,跳槽者追求更高的報酬是沒錯的,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金錢的迷惑容易讓人忽略對前途的考慮,很多“良木”只是看上去很美#65377;
被金錢迷惑,當心雞飛蛋打
“本科生,第一年月收入1500元,年終獎5000元;第二年月收入2000元,年終獎8000元#65377;中午免費就餐,個人業績突出,另有紅包獎勵……”
這是一年前先明在一次招聘會上看到一家企業給出的承諾,當時正打算換工作的他心動了,因為雖然月收入和現在的工作持平,但5000元的年終獎還是很誘人的#65377;先明投上自己的簡歷,對方聽說他是應屆畢業生后非常高興,說了些“公司需要有干勁的年輕人”之類的話,就把他錄取了#65377;
但來到新崗位的先明沒兩個月就心涼了:自己兢兢業業工作,經常加班加點#65377;但老板從第二個月起就變了面孔,考核內容十分苛刻,諸如遲到#65380;早退#65380;病事假#65380;工作失誤,甚至是午餐時丟下飯粒,每一項少則扣罰幾十元,多則上百元#65377;
幾個月下來,就有幾個新同事忍受不了老板的嚴厲而選擇了辭職#65377;先明雖然也覺得很苦,但下定決心堅持到底,一拿到獎金就辭職,告別這份苦差#65377;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就在臨年終只有兩個月時,公司宣布精簡人員,有十多人被提前解聘,而先明就在其中#65377;在簽訂就業協議時,明確規定月考核率不夠標準者,公司有權單方面解約#65377;這時先明才明白老板為何會如此苛刻,而且他還聽說這種伎倆該公司已連續使用了多年,辭退多少,又補充進來多少,年復一年#65377;而那些在以前公司工作的同事,工資都已經漲到不錯的水平#65377;
大學生涉世未深,很多時候只憑面試單位的口頭承諾就相信未來真的很有“前途”,但殊不知那些承諾中會有很多水分,如果不打聽清楚真正的待遇如何,很可能最后吃虧上當,自討苦吃#65377;
騎驢要找馬,更要量力而行
劉澄原來是一家體育營銷公司的策劃,公司規模不大,業務量有限,他經常抱怨自己不能大展拳腳#65377;所以當“機會”出現在面前時,他發誓決不放過#65377;
一次在和一家全國知名大企業的合作中,他得知對方正缺一個營銷策劃人員#65377;于是劉澄毛遂自薦,終于,他的堅持和上進打動了對方,對方答應給他一個試用的機會,與幾名競爭者競爭這一職位#65377;
其實,劉澄自己心里也明白,原來任職的小公司鍛煉機會更多,每項工作劉澄都可以全程參與,但那家公司的品牌和5萬元的年薪實在太有誘惑力了#65377;
接受挑戰的劉澄沒能像勵志電影中的主人公那樣取得奇跡般的成功,公司的工作強度和難度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65377;“以前我覺得只要肯努力就沒什么做不到的,而且我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信心#65377;但公司每個月的績效考核實在是太難通過了,我拼盡全力,還是沒能成功#65377;”三個月試用期后,劉澄黯然出局#65377;
作為職場中的“新手”,剛一上路就想著靠跳槽提高自己身價的大學生是盲目的#65377;在面對職業道路的十字路口,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一味“向錢沖”,那樣很可能讓你迷失自我#65377;
(選自《大學生》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