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對5所高職高專院校的80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高職學生利用手機短信、QQ、電子郵件等現代化通訊工具進行真實的英語交際活動的現狀,可以發現,高職學生并沒有意識到手機短信、QQ、電子郵件等現代化通訊工具在英語交際活動中的優勢,更沒有對其加以充分利用,原因有缺乏創新精神、缺少自信心、學習方法陳舊、詞匯量嚴重不足等幾個方面,教師也沒有進行必要的指導。針對這種狀況,應探索改進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職學生;現代通訊工具;英語交際;鍵友
問題提出的背景
(一)高職學生真實的英語交際能力現狀
最近,筆者承接了涉外護理與普通護理專業大一英語的教學工作,發現學生的口語能力尤其是英語交際能力嚴重缺失。多數學生聲音微弱,或扭扭捏捏、或三緘其口、或面紅耳赤、或一連串的“Sorry”,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際常常半途夭折,難成正果。面對學生狼狽無助、難堪窘迫的樣子,筆者心急如焚,寢食難安。
筆者深入到我校其他年級的英語課堂,同時專程到兄弟院校的英語課堂學習調研,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更讓人焦慮的是,許多英語教師對學生薄弱的英語交際能力熟視無睹、漠不關心,并恪守這樣的錯誤論斷:學生的口語能力早在中學階段就已定型,在大學階段培養交際能力為時已晚;學校對學生的英語口試不作要求,學生必須參加的全國實用英語A、B級考試和四級考試以及醫學護理英語等級測試都沒有口試;既然不考試,教師何必要操那份心呢?
可見,使學生迅速擺脫應試教育重讀寫、輕聽說的束縛,從而提高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引導學生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開展真實的英語交際活動,是亟待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培養學生真實英語交際能力的理論基礎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Gardner)關于人的智能的研究表明,人的智能是發展變化的,智能可以多種方式呈現,是多元的。因此,他所提出的人的八種智能類型,尤其是語言智能(指運用語言達到各種目的的能力)、身體運動智能(包括交際時所需的手勢語等肢體語言)、人際關系智能(與他人能很好地合作與交際)在真實英語交際活動中都是必需的,也是可以培養提高的。
綜合皮亞杰(Piaget)、科恩伯格(Kernberg)、斯滕伯格(Sternberg)、卡茨(Katz)、維果斯基(Vygotsgy)等人的建構主義理論,其核心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即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能力的主動建構(而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學生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側重學生主動學習、培養能力的過程,該理論給筆者一個重要的啟示:應該鼓勵、激發學生主動訓練、培養真實的英語交際能力。
中外語言學家與語言教育家都強調真實英語交際活動的重要性。中山大學英語教授夏紀梅強調外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交際、通過交際學會交際,要學生學外語,就要將其置于有交際的環境里。我國學者張德祿等非常重視真實語料的運用,即在非教學環境中、在自然的交際中運用語言。美國學者魯賓(Rubin)提出,成功的語言學習者應該主動積極地與他人交際,經常尋找機會進行對話,練習語言運用。加拿大學者斯特恩(Stern)認為,成功的語言學習者應該留意實踐,留意在真實交際中使用語言。語言學家斯溫納(Swain)的浸泡實驗表明,學生獲得了大量的語言輸入,但并沒獲得如本族語者那種語言的產生能力,她認為原因不是學生獲得的語言輸入有限,而是他們的語言輸出活動不足,學生沒有足夠的機會在課堂環境中使用語言。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恰當地安排適當的語言輸出活動能促進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非目的語環境里采取有效手段,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開展真實的英語交際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真實英語交際能力是必需而且可行的。
(三)利用課外時間開展真實的英語交際活動
根據語言學家與語言教育者的觀點,英語教師應該盡量讓學生“浸泡”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應盡量給學生提供真實英語交際的機會,但英語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積極主動地實施真實英語交際活動并內化成自覺的習慣才是英語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后用英語與同學交流,或者在班級建立英語俱樂部、“英語角”并定期開展活動等等。
近日,筆者偶然發現學校給每個學生發了手機卡,學生人人擁有手機。課間,學生競相打開手機,收發短信。看到此情此景,筆者腦海中立刻閃現出這樣的問題:學生是用中文還是英文收發短信?
在與學生探討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綜合教程2》第1單元的E-mail寫作時,很多學生居然不知道怎樣用英語編寫、發送電子郵件。筆者不禁又產生了第二個疑惑:在網絡如此流行普及的今天,難道學生不曾用英語發送電子郵件、進行聊天嗎?他們會用QQ進行英語聊天嗎?
鑒于此,筆者決定對高職高專學生利用手機短信、QQ和電子郵件進行真實英語交際活動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調查設計
受試筆者隨機抽取了本地5所高職高專院校16個專業、不同年級的803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女生481名,約占59.9%;男生322名,約占40.1%。
研究工具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的形式,803份問卷全部收回,無空白卷。
調查結果與分析
問卷調查內容:
1.你有手機或小靈通嗎?A.有:95.1%;B.沒有:4.9%。
2.你經常發中文短信嗎?A.是:86.8%;B.不:13.2%。
3.你給同學、朋友等熟人發英語短信嗎?A.曾經:6.7%;B.經常:0%;C.不:93.3%。
4.你給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發英語短信嗎?A.曾經:0%;B.經常:0%;C.不:100%。
5.你每周上網多長時間?A.幾乎不上網:12.5%;B.1小時左右:2.9%;C.2小時以上:84.6%。
6.你經常進行QQ聊天嗎?A.是:51.9%;B.不:48.1%。
7.你經常用英語,還是漢語聊天?A.漢語:100%;B.英語:0。
8.你曾用QQ與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聊天嗎?A.是:0%;B.不:100%。
9.你會發電子郵件嗎?A.會:51%;B.不會:49%。
10.你曾給熟人發過英文電子郵件嗎?A.是:0%;B.不:100%。
11.你曾給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發送過電子郵件嗎?A.是:0%;B.不:100%。
12.如果你經常上網,請問你上網干什么?
13.如果你很少或不曾與同學、朋友等熟人用英語發短信、用QQ聊天、發電子郵件,請說明原因。
14.如果你不曾給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發短信、用QQ聊天、發電子郵件,請說明原因。
(注:1~11選項后面的數字是選擇該項的學生人數比例)。
經過調查發現,約93.3%的學生從沒有給同學、朋友等熟人發過英語短信,無一人給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發過英語短信;84.6%的學生每周上網2小時以上,主要用來看電影、聽歌、下載、看小說、玩游戲、或用QQ聊天,沒有學生與熟人或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用QQ聊天;令人驚訝的是,49%的學生居然不會發電子郵件,更無人發送英文郵件。
當問及為何不用英語給熟人發短信、用QQ聊天或發電子郵件時,大部分學生認為與中國人用英語交流太麻煩、不習慣,也沒有必要。當問及為何不給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發短信、用QQ聊天或發電子郵件時,幾乎所有學生都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不夠,詞匯量不足,不敢嘗試;還有許多學生不知如何尋找可交流的外國人;甚至有不少學生不知道怎樣用QQ聊天、發送電子郵件,其理由是計算機教師沒教過。
由此可見,指導高職高專學生利用手機短信、QQ、電子郵件進行真實的英語情境交際活動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結論與教學啟示
現代外語教學提倡應用交際法,大凡能用外語流利地進行交際的人都曾進行過大量的真實交際。因此,交際是學習語言的核心問題。要使學生學好英語,就要將他們“浸泡”在有交際的環境里。英語教師在非目的語環境里,應該如何創造條件,充分利用手機短信、QQ、電子郵件培養學生的真實英語交際能力呢?
第一,要建立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真實英語交際能力納入正常的評價考核之中,這樣學生就會高度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收效甚大。
第二,要甄選教材。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所使用的英語教材各不相同,教師在篩選教材時,一定要看清所選教材是否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以交際為目的的原則,課文選材與設計的練習是否具有真實性。只有選擇合適的教材才能激發、帶動、促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極主動地使用英語。
第三,要擴大詞匯量。許多學生無法開展真實的英語交際活動,原因在于詞匯量嚴重不足。因此,指導學生每天有計劃地記憶、積累并嘗試使用英語單詞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國的權威出版社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職高專實用英語詞匯手冊及大學英語四級詞典比較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學習。
第四,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自信心是開展真實英語交際活動的首要條件,只有自信,學生才能不怕犯錯,主動嘗試英語交際;唯有自信,學生才會在不同的場合下,尋找不同的途徑積極練習英語交際。
第五,要鼓勵合作互動學習。特麗西婭·赫奇(Tricia Hedge)曾提出了一系列開展英語交際活動的方法,強調交際的互動性策略。因此,應激勵學生與同學、朋友甚至教師等熟人用英語發短信、用QQ聊天或發電子郵件,互相切磋,共同進步。長此以往,學生用英語思維、交際的習慣會逐漸形成,英語交際能力勢必會有很大的提高。
第六,要鼓勵學生冒險。應激勵學生大膽地給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發短信、用QQ聊天或發送電子郵件。當然,指導學生如何多渠道地尋找可交流的外國人也是相當必要的。譬如可建議學生與本院或外校的外教取得聯系,也可向學生推薦著名的鍵友網站,學生可以自由注冊,并選擇合適的鍵友。
第七,要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應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兩種英文輸入法(逐個字母輸入法與智能輸入法)編輯英語短信,幫助學生學會注冊申請QQ號,教會學生如何申請、使用郵箱以及掌握英語郵件的格式。
如果學生每月能發送150條英語短信,用英語QQ聊天4個小時,再編輯發送數篇英語電子郵件,他們的真實英語交際能力必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Harvey F. Silver,Richard W. Strong,Matthew J. Perini.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M].張玲,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Tricia 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267-268.
[3]何廣鏗.英語教學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42.
[4]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31-116.
[5]徐小貞,楊亞軍,樓迎憲,司建國.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綜合教程(2)[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8.
[6]張德祿,苗興偉,李學寧.功能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60.
作者簡介:
李正亞(1973—),女,江蘇鹽城人,英語教育碩士,江蘇省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