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學校一學期一次或兩次以書面考試成績劃級定等的教學評價模式存在明顯的不足,不能起到應有的激勵和促進作用。應從評價方式改革入手,弱化書面考試的評價功能,細化教學評價項目,強化評價的過程管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扎實培養學生的實用語文能力,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及創業素質。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評價模式;改革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度重視中等職業教育,東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已取得長足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的發展仍然面臨著重重困難,除辦學經費緊張、師資力量薄弱和實訓基地不足外,教學管理滯后、教學質量不高也是較普遍的問題。以專業技能為重心,扎實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就業質量,仍然是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的長期任務。在生源質量差、專業課教學任務繁重、課時偏緊的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中等職業學校,如何優質高效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是不少語文教師普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筆者認為,西部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應著眼于重點培養學生的實用語文能力,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和創業素質。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校從評價方式入手,積極嘗試評價方式的改革,通過弱化考試的評價功能,細化教學評價的項目,強化評價的過程管理等措施,扎實培養中職學生實用語文能力,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素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弱化考試的評價功能
由于歷史的原因,西部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基礎還非常薄弱,對生源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絕大多數學生是中考和高考的被淘汰者,除了學習習慣不良,學習基礎差之外,他們往往還存在自卑、懶惰,懼怕考試等心理問題,培養難度很大。要想把他們培養成思想素質良好、專業知識與技能過關的實用人才,就必須建立與他們的心理相適應且有利于他們成長成才的教學評價機制。
但是,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等職業學校,絕大多數是由普通中學改辦而成,大多沿襲了普通中學以書面考試成績劃級定等的評價模式,實行的是一學期一次或兩次考試的終結性評價方式。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無助于對中職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也不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既不能為教學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也不能對學生起到應有的激勵和促進作用,因此,應該進行必要的改革。
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校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語文等學科的教學評價中大膽推行了考試和考核相結合、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考核的評價方式,強化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即平時學習表現的考核,弱化了考試的評價功能。主要做法是:一學期實行一次考試,其成績只占本學期學生成績總評的40%,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的評價則占60%。在開學的第一課中,給學生公布具體的考核和考試辦法以及成績的計算方式,并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適當吸收和補充學生的合理化建議,修訂完善學期考核辦法。這樣做既融洽了師生關系,也讓學生明確了學習要求和努力的方向。通過這樣的改革,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和教師對立的學生少了,課堂上主動配合教師教學的多了;作業能夠及時完成的增加了,不認真完成作業的減少了,作業質量也有顯著提高,考紀考風有明顯改善,班級的學期總評合格率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細化教學評價的項目
弱化考試的評價功能,不等于放松對學生的學習管理,也不等于降低語文課程教學要求。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更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進一步深化和細化。在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準確把握其思想狀況、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的基礎上,要把培養學生實用語文能力這個教學目標具體化,把它分解為一個個明確、清楚的子目標去實現。結合學生實際和各專業培養目標的需要,要充分發揮學科組的集體優勢,把培養學生的實用語文能力分解為如下項目:朗讀、演講、背誦、寫作、普通話、書寫,課堂表現(包括習慣、口語表達、積極性、創造性)等,各個項目在平時的考核成績中所占比例在10%~15%之間,并詳細制定相應的目標要求和方法措施。在每堂課和每一次語文活動中,應進一步細化評價項目,側重于某一個項目的評價,讓學生每堂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方法更加具體,學習積極性更高。如在詩歌單元的教學中,側重于朗讀和背誦的評價,著力培養學生的記誦能力;在散文教學中,重點評價學生的朗讀能力等。根據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評分,盡可能補充學生樂于接受的鼓勵性評價方式,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著力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主動自覺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實踐中去,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隨著這些有別于學生以往所接受的、在學生看來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項目及方法逐步實施,學生的書寫、會話、閱讀和寫作等實用語文能力逐步得到了培養和提高。此外,在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和不斷完善這樣的評價方式,使之更加合理和科學,更受學生的歡迎。
強化評價的過程管理
在科學評估學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安排、科學命題,完成例行一學期一次的考試基礎上,我們引進了目標管理模式強化考核的過程管理。在每學期開課時,明確告知學生如何計算學期成績,平時成績考核的項目構成和分值,每個項目完成的方法和要求,并在教學中不斷強化落實,從學生未來的職業素質需要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例如演講項目,主要采用課前演講方式,與學生共同商定,對一學期的演講主題、次序、要求等作出明確安排,使每個學生在本學期哪一周哪一節課演講、講什么主題都做到心中有數。學生根據時間表,廣泛搜集適合于自己的演講材料,認真撰寫演講稿,經過教師審定后熟背。每節課開課前,由事先確定的學生登臺演講,隨機抽兩名學生進行點評,并由學生中選出的評委和教師按照評分規則當場打分,計入該學生的平時成績。這樣的演講活動雖然每次占用了課堂的3分鐘,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實際效果非常好。再比如作業項目的考核,我們采取分年級分期考核的辦法,一年級第一學期,著眼于作業習慣的培養和強化。在兼顧質量的同時,主要側重于次數的考核,若有學生無故不交作業,則不計算該學生作業項目的成績,以此督促學生按時交作業。到了第二學期,絕大多數學生已能夠按時交作業,教師則側重于質量評價,以此促進學生作業質量的提高。學生升入二年級以后,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已經養成,可減少學生作業次數、加強作業指導,多布置開放性和實踐性強的作業題目,著力培養學生作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上述作業評價方式的改革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通過上述評價方式改革,我校語文教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教學內容得到了優化,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課程改革得到了推進,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了較大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就業及創業素質得到了提高。上述評價方式的改革,不失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良好的語文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2]李添翼,謝煥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評價的問題及策略[J].職教通訊,2006,(8).
[3]鐘林.職校學生語文學業評價體系的研究[J].職教論壇,2003,(22).
作者簡介:
張浩賢(1970—),男,甘肅甘州人,張掖市職教中心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及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