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工作實踐和對數所兄弟高職學院的調查,就高職學院推行院系兩級管理存在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探討:專業、精品課程等項目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監督等適宜進行院級管理;對于日常教學數據以及教學文件等進行院系兩級管理,要緊緊圍繞培養質量、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來推行院系兩級管理。
關鍵詞:高職學院;院系兩級管理;培養質量
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多數高職學院將內部管理體制由原來的垂直管理轉變為院系兩級管理,許多高職學院在推行院系兩級管理的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薄弱環節。筆者根據工作實踐和對相關兄弟高職院校的了解,就高職學院推行院系兩級管理凸顯的優勢和存在的差距進行分析和思考,以期為高職學院進一步推行院系兩級管理,不斷提高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院系兩級管理的優勢
有利于學院領導層的科學民主決策實行院系兩級管理后,許多日常教學問題的處理落在系級領導層,學院高層管理人員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和處理深層次的問題,進行院內外調研;可以集中更多處、系中層領導的智慧,確保學院領導層的科學民主決策。
有利于學院高層領導搞好項目建設高職學院要辦出特色,就要搞好項目建設。教學方面的項目建設比較多,從精品專業到精品課程,從院內實訓基地建設到院外頂崗實習單位的共建等等。這些項目建設關系到學院整體教學改革的推進,只有學院領導層親自抓,親自檢查各分解項目負責人的工作進展情況,方可從質量和時間上保證項目的有效實施。
有利于職能處室完善制度,搞好標準化建設大部分日常教學管理事務分解到教學系(部)后,職能處室的主要工作第一是加強宏觀管理,做好“兩頭”的工作,即部署工作和檢查總結各項工作;第二是根據教學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不斷修改和完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第三是結合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和兄弟院校的經驗,搞好教學指標的標準化建設,如各專業畢業生達到畢業條件的最低標準、課程的標準化建設、授課教案的一般標準等。
有利于調動系級組織的積極性實行院系兩級管理后,系(部)成為日常教學管理的主體,系主任和分管教學的副主任對日常教學管理負有直接領導責任。為使本系(部)成為優秀系或至少不成為最差的系(部),系級組織會采取措施,加強日常檢查,以確保系(部)教學工作的良性運行。
有利于加強目標管理推行院系兩級管理后,學院的辦學意圖可以通過多個支撐點加以落實。學院通過對各支撐點(即系級管理層)加強目標管理,通過強有力的目標考核指標體系和監督機制進行督促,充分調動系(部)的積極性,可使管理效率顯著提高。
院系兩級管理的不足
存在落實制度時的偏差一般說來,日常教學管理的正常運行是靠制度來維系的。實行院系兩級管理后,教學日常工作中的個別教學違紀事件(甚至教學事故)出現后,個別系(部)會擔心家丑外傳,在處理上不便于根據學院的制度進行操作,多數情況下遵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這樣,在一個學院就會導致同一性質的教學違紀事件,處理的輕重程度會有明顯的差異。
容易導致部分系級管理層質量意識的淡漠系(部)教學管理主體,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對外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作為系(部)負責人,首先要對系統的穩定性(即是否團結、和諧)和系(部)各人員的經濟收入進行仔細思考,其次要對教學運行的連續性進行考慮,而對培養質量等問題,部分系級管理層因以下三個原因不會看得那么緊迫:一是培養質量的高低基本上由任課教師的水平決定,短時間內難以抓出成效;二是因質量顯現在時間上的滯后性,畢業生質量的高低要待學生畢業3~5年甚至更長時間后方可知曉;三是指望靠學院領導層以及職能處室提高培養質量。
資源利用效率偏低實行院系兩級管理后,學院為明確管理責任,一般將專業實訓場所劃歸有關系(部)進行管理。少數系(部)因本位主義思想,在學院要組織跨系的實訓活動時,有時以種種借口進行搪塞,致使兄弟系(部)的少數實訓活動受到影響,學院為了從總體上保證實訓條件,不得不進行一些重復建設,導致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偏低。
學術權力的弱化職業學院屬于高等院校,但由于運行時間比較短,在對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進行平衡時,許多情況下學術權力得不到認同和張揚。這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院領導層的成員一般是教授或副教授,從某種意義上,其決策應當同時體現權力和學術的平衡;二是系作為教學主體后,學院領導層的綜合意見必須來源于系級行政管理層,因為責任的落實還是在系(部);三是對職業學院的教授或副教授來講,因為升格為高職的時間比較短,在數量上是一個沒有絕對優勢的群體;四是拉開了學術權威和學院行政權威的距離,學院管理層和教師的親和力相對減弱。學術權力的弱化不利于調動專職教師的積極性,最終會削弱教學的生命力,影響學生培養質量。
管理層次增加易使運轉效率降低推行院系兩級管理,節約了院級(教務處)的管理時間,但增加管理層次后,如果用于監督和考核的時間大于節約的時間,則管理層次增加將導致運轉效率降低。因此,推行院系兩級管理,需要高效有力的監管。有的高職學院推行院系兩級管理后,存在有令不行、督促不力、誤傳甚至訛傳信息的現象,導致運轉效率降低。
推行院系兩級管理的關鍵措施
樹立質量第一觀念,加強質量標準建設連續數年的擴招,繁重的硬件設施建設使學院領導層沒有足夠的精力重視學生的培養質量,現在因招生規模趨于穩定,各高職學院已逐步重視加強學院的內涵建設。質量第一的觀念已得到高職學院不同層次員工的認同。目前的主要問題不是質量觀念的有無問題,而是如何將這種觀念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主要措施是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標準化建設,按照標準由學院統一進行落實和檢查;另外,加強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特別是對學生畢業3~5年后的系統取樣調查,有利于修正標準,更有利于質量標準的落實。
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質量標準建設是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的基本環節。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對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由于系級管理層對財、權、物利用的有限性,在教師隊伍質量建設和穩定性工作方面顯得力不從心,需要學院管理層以及兩個職能機構(教務處和人事處)把它列為中心工作之一,常抓不懈。最關鍵的措施是體現教授治學,待遇向專職教師傾斜,發揮專職教師的主人翁作用。
健全質量監督體系一般說來,絕大多數人都有怕得罪人的意識。因此,高職學院的質量監督體系必須是一種垂直管理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盡量避免執行制度和標準時存在人為因素。同時,由于各高職學院一般有較大的辦學規模,單靠兼職人員或少數專職人員很難將監督工作落到實處??梢园矗▽W生人數)500~600:1或(教學班級數)12~15:1的比例配置監督人員,以專職人員為主,專兼職結合,形成穩定的質量監督隊伍。對質量監督人員要嚴格要求,首先要有公正之心,其次要有一定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經驗。監督可以分兩方面,一是教師授課情況;二是學生學習情況。
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素質教學管理人員,包括教學管理部門和系(部)的教學管理負責人和管理干事,代表學院或系(部)落實有關工作和制度,其素質高低(如是否能得到大多數教師的認同,是否能在考慮學院大局并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比較靈活地落實各項工作)直接反映學院的管理水平,最終影響學生培養質量。
總之,在高職學院推行院系兩級管理是一個大趨勢,對教學管理權、責如何進行下放,使兩級管理均各自保持適度的張力,是一個值得更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在事關學院生存發展的項目建設方面,包括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監管等,不宜分解到系(部)進行具體管理,對于日常教學管理數據和教學文件等,需要推行院系兩級管理,明確管理權責,從總體上推進學院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余斌.在信息化條件下的院系二級教學運行管理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54(34):16-18.
[2]林莉,周鵬飛.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視角下的校、院(系)兩級管理模式[J].科技與管理,2006,40(6):139-141.
[3]陳海忠.推進院系兩級管理 優化高職教學管理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7,(19):40-41.
作者簡介:
劉唐興(1968—),男,湖南新化人,碩士,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作物栽培生理教學與教學管理。
何建湖(1954—),男,湖南沅江人,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