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訓基地的建設是職業學校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實訓基地的設計是實訓基地建設的前奏。文章研究了建立實訓基地設計模型的必要性,提出了實訓基地的設計原則,并設計出了烹飪實訓基地的模型,提出了在設計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實訓基地;設計;模型
職業學校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搖籃,實訓教學在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筆者以烹飪實訓基地設計模型為案例,對實訓基地設計進行研究。
建立實訓基地設計模型的必要性
模型是對客觀事物的規律性、物質的存在狀態與運動狀態、運動趨勢的客觀反映。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稱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與原型相似的物質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質的思想模型,間接地研究客體原形的性質和規律。實訓基地設計的物質模型為企業的生產流程,思想模型為職業學校關于實訓教學的理念、理論,有機地將實訓基地設計的物質模型和思想模型結合起來,是建立實訓基地設計模型的理論基礎。以模型法建立實訓基地的設計模型具有以下必要性。
縮短設計周期,降低設計成本模型是原型內部信息描述的集成,它來自于原型,卻又高于原型。模型是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提煉、概括、整合而建立的,具有科學性和應用性。運用模型設計實訓基地可以減少調研時間,縮短設計周期,降低設計成本。
提供標準化接口,更好地實現資源共享實訓基地的設計模型可以提供標準化的接口,既可以滿足企業的需要,又可以滿足校際之間實訓資源的共享。由于有標準化的接口,學生從實訓基地到企業,從一所學校的實訓基地,到另一所學校的實訓基地,學生對實訓基地的環境都不會感到陌生。不同學校的課堂教學也可以依據實訓基地的設計模型來討論和學習模型的規范細節,具有共享性和開放性。
模塊化的設計為實訓基地的升級提供良好的基礎實訓基地的設計模型不但具有標準化的外部接口,在實訓基地內部設計時,各實訓室間也可以采用標準接口,實現實訓室設計的模塊化或項目化。實訓室的模塊化設計理念,降低了設計的復雜程度,當實訓基地需要升級的時候,只需升級實訓基地的實訓室模塊,從而使升級變得容易。
實訓基地設計的原則
就業導向原則職業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能否就業,就業率的高低、就業質量的好壞,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就業率的高低又與畢業生畢業后能否立即上崗,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密切相關。要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除了到企業實習的途徑外,就是參加教學實習,因此,我們在設計校內實訓基地時,按照企業的實際,將實訓基地設計成“教學工廠”。在設計時,要做到真實環境與滿足實訓教學需要相結合。因為企業受到規模和經營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足夠的工位給學生實訓,這就要求將真實環境與滿足實訓教學相結合,在場景上按照生產流程來設計實訓基地,在工位上又要滿足實訓教學的要求,實訓基地應是放大了的企業。
能力本位原則職業教育是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只有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才能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由此,實訓基地的設計應注重分析企業對員工實際需要的能力,以企業的實際工作流程為邏輯主線,在每個崗位上注重能力的訓練,從而使從實訓基地訓練出來的人才能夠符合企業所需的能力要求。
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更新速度呈幾何級數增長,從實訓基地訓練出來的學生要適應這種變化,才能使自己不致被市場淘汰。因此,在實訓基地設計時,要考慮在每個崗上及每個項目的訓練上都要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車間旁邊設計若干知識拓展室,講解本崗位上需要的基礎知識,以實用為原則。同時,實訓基地的設計還應具備一定的前瞻性,不僅要考慮到目前生產實踐的現實需求,還要考慮預見到以后一段時期的需求。此外,還應教會學生收集資料、社會調研等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發展的后勁。
文化熏陶原則環境對人具有熏陶作用,環境反映了文化的積淀。實訓基地的環境文化包括專業文化、企業文化、勵志文化、行為文化等,盡管這些都是靜態的,但是它的熏陶作用卻是無形無聲的,當人進入其中,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時候,動靜相生,人與環境的交流可以吸收環境文化,對人的思想理念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學生,其言談舉止、道德修養、精神狀態、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會得到提高,這就是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設計實訓基地時,要整體考慮環境文化的設計,從概念入手,用符號統一所有的環境元素,使每一個區域、每一面墻都成為學生成長的良師益友,都能散發出環境文化的魅力。
現代教學手段應用原則在教學中,沒有一定的物質形式,就不可能傳遞知識。要傳遞知識,就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作為師生教學互相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在實訓基地內,現代化的設備、設施都是傳遞知識、培養能力的載體,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要重視現代化信息工具的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設備在現代餐飲企業的使用空間是無限廣闊的。如在實訓基地內設計計算機點菜系統、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培訓、展示烹飪原料、進行成本核算和營養計算等,讓信息無處不在,讓學生在實訓基地內的任何一個地方隨時都能得到所需的信息。
綜合性原則實訓基地的設計應面向多元主體,不能僅局限于面向校內學生,還應面向社會,集實訓、培訓、生產、管理、服務、演示、競賽、共享于一體,體現實訓基地的綜合化功能,降低實訓成本,提高實訓基地的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服務于職教資源的綜合利用,服務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城市新市民培訓、下崗職工轉崗培訓。
開放性原則 開放實訓室是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也是以學生為中心和讓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觀的體現,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空間和資源。一方面,學生若技能不足,不能通過相應考核評價,則應利用實訓崗位反復訓練,以提升技能。另一方面,對學習能力強、學習速度快、學習欲望高的學生則可增加選擇的實訓項目,擴充和加深技能程度,從而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實訓基地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實訓室的開放,同時為開放型實訓基地的管理提供方便。
產學研一體化原則產學研一體化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在職業學校的具體體現,是指進行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以及產品技術的開發應用;利用產學研一體化的方式,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學生進入企業以后,必要的工作經歷和實踐能力對于減少企業的培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學生有必要的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在相關的工作崗位設計與之相適應的研發室,不斷研究,開發新的產品,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多元多樣評價原則教學評價可以引導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發展方向,建立適合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評價體系,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需要。可以采用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法多樣化來評價課程。在實訓基地設計時應考慮設置若干評價區域,以便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實施多元多樣評價,如對烹飪實訓基地中主題宴席的評價,可以設計在餐廳進行。
烹飪實訓基地設計模型
飯店流程圖(圖1)是一般飯店的生產流程,是從生產的角度出發,工作人員是經過培養或有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的人員。從前臺獲取訂單信息以及依據經驗客流量,確定要采購的原料計劃,按計劃采購后進入原料倉庫,經過粗加工、切配、烹制流程后形成菜品供顧客享用。
烹飪實訓基地的設計模型(圖2)則是在飯店一般生產流程的基礎上,結合實訓教學的需要,既讓學生感受到飯店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又要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學會崗位需要的知識,訓練學生的能力,同時,還要為產品開發提供載體,整個設計圍繞企業真實的生產流程進行,具有系統性、綜合性。
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實訓基地的設計要建立在課程改革的理念上課程改革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對于構建具有職教特色的培養模式而言,是催化劑,是孵化器,是推進器,是當前職業教育最先進的理念之一。沒有先進理念的武裝,實訓基地的設計是盲目的,肯定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實訓基地設計之前,一定要做好理論的準備,轉變觀點,更新理念。
充分的調研是實訓基地設計的前提要調研行業對人才需求的現狀及未來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和趨勢;調研企業對人才素質和技能結構的需求。在調研的基礎上,對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并進行整合,轉化成項目,按照項目要求設計實訓室,可以是一個實訓室實訓幾個項目,也可以是幾個實訓室完成一個項目。
方案論證要詳盡好的方案是實訓基地實際設計的基礎。應建立由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方案設計工作小組進行方案設計;組織行業、企業專家、畢業生和專業教師對方案進行論證。開好方案論證會,充分聽取意見,反復不斷修改,推敲每一個細節。

選擇一家好的設計單位方案無論如何完美,不付諸實施,只不過是空中樓閣;完美的方案如果沒有一家好的設計單位來轉化成一張張設計圖紙,仍然是一紙空文。因此,對設計單位也要不斷地進行調研,反復比較各個設計單位的優勢和不足,技術力量的強弱,設計水平的高低,社會聲譽的好壞。首先確定入圍的設計單位,最終通過招標確定設計單位。
實訓基地的設計模型還有很多,需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以找出適合不同專業、不同職業崗位要求的最佳模型,使實訓基地的建設成為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提高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有效載體,為行業、企業輸送更多的符合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可持續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簡介:
宋金海(1963—),男,江蘇揚州人,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副校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