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目前高職院校實訓(實驗)課程的現狀及學生參加實訓(實驗)的心態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開放型實訓(實驗)室的具體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應用型人才;實訓(實驗)教學;開放型
高職教育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就業教育,即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市場上需要的、有一技之長的高素質勞動者或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高職學生除要掌握“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外,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這就需要對傳統的實訓(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改革。
開放實訓(實驗)室是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要適應社會需求,高職的教學方法必須改革。在高職教學中,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適應就業需要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實訓(實驗)室是學校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基地,打開實訓(實驗)室大門,使學生盡早接觸工程實踐,有足夠的接觸工程實踐時間,是學校實訓(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高職實訓(實驗)課現狀
在現實的實訓(實驗)課中,一方面,由于實訓(實驗)課時的限制或其他客觀原因,為了節省時間,指導教師一般采用在課程開始時先將實訓(實驗)項目的各個細節完全交代清楚,而后學生按照實訓(實驗)指導書或講義上的操作步驟,按部就班地做完,得到實訓(實驗)結果,寫出實訓(實驗)報告。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優點,但也有明顯的負面效應。首先是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雖然許多教師也正在探索實訓(實驗)教學的改革,但苦于課時、設備、場地等條件的限制而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由于按部就班的實訓(實驗)教學方法缺乏個性,不僅讓學生放松了對實訓(實驗)課的重視,而且久而久之使學生失去了對實訓(實驗)的興趣,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難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另外,實訓(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有效利用率低,造成實訓(實驗)室課余時間冷冷清清,上課時儀器設備和教室不夠用等現象。
實訓(實驗)室的開放形式
在目前情況下,要適應時代潮流,探索實訓(實驗)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對學生在實訓(實驗)教學中操作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的實訓(實驗)操作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余時間冷冷清清的實訓(實驗)室得到充分利用,開放實訓(實驗)室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途徑。全面開放實訓(實驗)室,在形式上可根據學生的特點、課程(或項目)的特點采取以下形式:
興趣選擇型有些學生由于興趣或志向的不同,對自己本專業的實訓(實驗)項目不感興趣,而對其他專業的實訓(實驗)項目有相當大的喜好,例如,有些學電子專業的學生,對數控機床的操作特別感興趣,對于這種類型的學生,可以采用預約開放與自由開放相結合的形式。在開放時間內,學生自主選擇做實訓(實驗)的時間和實訓(實驗)項目,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相關的實訓(實驗)內容,使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愛好及社會發展的需求等選做其他的實訓(實驗)項目。
內容模塊型針對學生能力的不同,將某些實訓(實驗)項目的內容按不同層次的需要,組成模塊,擴大開放覆蓋面,例如,PLC課程實訓可分成基礎部分、技術應用部分、工程實踐部分,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除完成課程規定必做的實訓(實驗)內容(例如PLC課程實訓的基礎部分及技術應用部分中必需的部分)以外,利用課余時間選做其他模塊的內容,以提高學生對有關課程的理解能力。
技能標準型在大學生中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最終目的是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培訓所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才會被社會、企業及用人單位承認,并在擇業、就業和上崗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從而注定了職業技能資格培訓也是高職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職業技能資格培訓種類、級別繁多,所以,在實際操作時,可以將其按種類分成不同的級別,根據學生的需要及考核要求,按技能標準分成不同層次的實訓項目(例如,維修電工可分成中級工、高級工、技師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培訓或操練。
校企合作型近年來隨著就業渠道不斷拓寬,“訂單班”的數量和種類也不斷增多。所謂“訂單班”,就是實行校企合作,根據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培養出具有適應用人單位需求的專門性技能人才。因此,在校內建立起生產型實訓基地是高職教育實訓、實習教學的一種發展方向。但是有時由于受到實訓基地數量的限制,正常的教學時間不能滿足學生的練習需求,所以可以通過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的方法解決。例如,我校與上海理光圖像技術公司合作建立的“理光實訓室”,由于受到設備數量的限制,學生實際操作不能在正常的上課時間內得到保證,如果采用開放實訓室的方法,學生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到實訓室進行練習。
全面開放實訓(實驗)室,在形式上可采取:(1)預約開放與自由開放相結合的形式,在開放時間內,學生自主選擇做實訓(實驗)的時間。(2)形成標準化、模塊化、層次化的實訓(實驗)內容,擴大開放覆蓋面,使學生除完成課程規定必做的實訓(實驗)內容以外,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愛好等選做其他的實訓(實驗)項目。(3)堅持向參加職業技能競賽、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培訓等活動的學生開放實訓(實驗)室,并盡量提供實訓(實驗)條件和技術指導。
開放實訓(實驗)室的配套工作
當然,在目前情況下,開放實訓(實驗)室還需解決許多配套的改革工作。以滿足在不同的開放形式下的教學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要培養一支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和高水平操作技能的師資隊伍開放實訓(實驗)室只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但在組織教學和安排上對實訓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是開放實訓(實驗)室的主導,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是開放實訓(實驗)室的保證,實訓教師不但要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需要不斷地學習新技術,加快知識更新。
要建立完善的實驗室管理體系開放實訓(實驗)室是在計劃學時以外的時間對學生開放。實訓(實驗)室的開放時間和設備管理需要增加工作量,因此需建立相應的管理系統,制定一系列相應的管理制度。而且開放實訓(實驗)室使實訓(實驗)儀器設備使用的次數增加,儀器設備損壞的幾率增加,這就需要學校加大對實訓(實驗)室建設的投入,保證實驗室的正常運作。
切實提高實驗室教師以及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待遇開放實訓(實驗)室需要教師在場指導。在目前體制下,教師都有正常的教學工作,開放實訓(實驗)室使教師增加了許多附加的工作,因此,學校應適當提高這部分教師的待遇,實行理論課和實訓實驗課1∶1的計算辦法,充分調動實訓(實驗)教師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特長,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而努力,為深化教學改革貢獻一份力量。
開放實訓(實驗)室可以將學生從被動式實訓(實驗)轉變為主動探索式實訓(實驗);可以增加學生進入實訓(實驗)室接觸儀器設備的機會;可以提高實訓(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另外,由于開放實訓(實驗)室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突出了學生自主進行實訓(實驗)的特點,教師僅起指導和監控的作用,使學生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建立開放型實訓(實驗)室,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增加實踐時間和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造思維,使其更快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同時,也能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做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馬樹超.新世紀職業教育的走向抉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李長明.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職教論壇,2001,(12).
[3]張建.論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選擇與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5,(18).
[4]別紅玲.《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方法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7,(4).
作者簡介:
戎磊(1960—),男,上海市人,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實訓中心主任,高級講師,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PLC的教學和研究,以及實驗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