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工作職責的角度分析,高校職業指導師應該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專業能力。但是,目前高校職業指導師隊伍專業知識掌握不足,關鍵技能掌握普遍較差,且咨詢預測能力不足、調研能力薄弱。因此,應該加大專業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通過績效管理的相應措施激勵職業指導師提高自身素質。
關鍵詞:高校;職業指導師;工作職責;素質
隨著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與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逐年嚴峻起來。大學的就業指導工作日益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新的就業環境對高校職業指導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工作職責從原來畢業分配手續辦理等事務性工作,轉向有針對性的生涯規劃等技術性工作。同時要求改變職業指導師的素質結構,從原先掌握一般的行政管理知識和能力,轉向掌握更加專業化與技術化的生涯設計、職業咨詢的知識和技能。
目前,許多高校的所謂職業指導僅是發布需求信息、辦理就業相關事務,談不上面對面的生涯輔導與職業咨詢指導。高校職業指導人員的素質狀況還未得到高校、社會、理論研究者足夠的重視。筆者擬從工作分析的角度探討高校職業指導師的素質標準,針對現階段高校職業指導師素質的現狀,提出提高高校職業指導師素質的對策。
高校職業指導師素質標準
要確定高校職業指導師的素質標準,首先要對高校職業指導師的工作進行分析。工作分析,簡單地說就是在短時間內了解有關工作信息與情況的一種科學手段,由工作分析形成的工作說明書可為人員招聘、培訓、考核以及工作分配提供依據。工作職能、職責、任務規定了對任職者的素質要求,因此,構建高校職業指導師素質結構必須從工作分析著手。以下根據工作分析所涉及的內容,從高校職業指導師的工作職責出發,研究高校職業指導師要勝任該項工作、完成目標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與能力。
高校職業指導師的工作職責大部分高校將職業指導中心的工作分為四到五個部門,分別是綜合管理部、職業指導部、就業信息部、就業市場部等。本研究主要關注的是職業指導部門職業指導師的工作職責及其素質狀況。高校職業指導師的工作職責與工作任務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制定全校職業指導計劃和目標,制定各年級職業指導課授課計劃和目標。這一工作職責對應以下工作任務:為各年級學生制定指導和咨詢計劃;根據就業市場與就業形勢,制定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技巧講座的組織計劃。
2.負責職業指導、咨詢、心理輔導的具體開展。主要包括:進行職業心理輔導;為學生提供職業咨詢;提供必要的職業素質測評,分析結果并提供專業建議;輔助學生制定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
3.組織職業指導課、職業講座、論壇與報刊發行等。這一工作職責包括:負責實施各年級的職業指導課程,宣傳職業知識與就業政策和形勢;開展職業訓練活動、素質拓展訓練,反饋學生的表現,指導學生修改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業指導報》的編輯、發行工作;對輔導員進行培訓。
4.參與職業指導相關科學研究。完成相關研究要做好以下工作:編制或選擇職業指導教材,開拓職業訓練項目;調查各層次學生對職業指導的需求,評估職業指導效果;分析每年的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進行職業指導理論研究,開展職業指導專項課題研究;總結咨詢與指導的實踐經驗并形成文字。
5.負責其他與職業指導有關的事務。主要包括: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學生參加各類專業資格考試;聯系實習與社會實踐單位,為學生進入真實的實踐環境提供機會;提供就業信息。
勝任工作所需的素質基于工作分析對高校職業指導師的職責描述,可將對任職人員的素質要求分為任職必備專業知識與技能、必備專業能力,進而對勝任高校職業指導師一職必備的素質進行分析。
1.任職必備的知識與技能(見表1)。高校職業指導師必須具備職業指導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理論知識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專業技能主要包括相關工作經歷要求,專門訓練與執業證書要求,有關工藝規程、操作規程、工作完成方法的實際經驗等。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與技能,才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履行工作職責。

2.任職必備的一般能力。任職必備的一般能力指根據前兩項分析內容確定的勝任某崗位的人員應具備的各種能力(見表2)。
高校職業指導師素質現狀
專業知識掌握狀況專業知識的掌握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學習,另一方面依靠在崗培訓與經驗積累,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個人可支配時間用來自學和總結工作經驗,所以需要合理的工作量支持。調查發現,專職職業指導師專業知識掌握不足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專業背景復雜。由于我國尚未設立職業指導的專業方向,因而在職職業指導師的專業背景復雜。金蕾蒞在對北京16所高校的調查中發現,在70名被調查的專職人員中,只有12.9%的人專業背景與就業指導相關。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梁峰對上海的28所高校展開調查,也發現高校職業指導師的專業結構多種多樣,其中具有管理類專業背景的較多,而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背景的較少。美國高校的大學生生涯服務中心專職人員的專業主要是教育學、心理學、咨詢學、法學等,專業知識掌握較好且專業知識結構合理。與之相比較,我國高校職業指導師任職以前的專業知識背景狀況并不理想,因此,在任職以后必須通過在職培訓與自學等方式補上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
2.專職職業指導人員數量少、工作量大、總結積累專業知識的時間不足。美國高校大學生生涯服務中心的在職人員與學生的比例約為1∶200。如美國耶魯大學的大學生生涯服務中心共有專職人員20人,負責全校5600名在校生的就業指導。而金蕾蒞等人在2002年對北京16所高校展開的調查發現,專職職業指導人員與在校學生人數的比例約為0.55∶1000。我國高校面對上萬名大學生只有10個左右的專職人員,工作尚且應接不暇,更不用說留出時間進行知識積累與經驗總結了。我國高校的職業指導師既缺乏扎實合理的知識理論功底,又沒有充裕的時間學習、總結與提高。因此,高校職業指導師理論知識匱乏的問題亟需高校領導的重視。
技能掌握狀況高校職業指導師的職業生涯設計技能與創業咨詢及指導技能普遍較差,其中心理咨詢輔導技能與素質測試及評估技術亟待提高。2005年,梁峰對上海的28所高校展開了調查,其中對職業指導師的技能掌握情況的分析比較詳盡(見表3)。從表3中可以發現,職業指導師信息收集分析的技能普遍掌握得較好,其次是教學技能。但是作為職業指導人員的關鍵技能即創業咨詢與指導技能、職業生涯設計技能則普遍較差,鮮有精通者,大部分只是勉強運用,其中以創業咨詢與指導技能為最差。除此以外,心理咨詢輔導技能與素質測試及評估技術這些必備技能,職業指導師掌握得也不多。

能力掌握狀況(1)咨詢指導能力不足。梁峰的調查顯示,有90%以上的職業指導師能夠幫助學生分清就業、擇業各相關因素的重要程度,并能說服學生做出進一步選擇。有超過80%的職業指導師能夠比較準確地理解學生的實際困難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但是仍然有近20%的職業指導師不清楚自己是否能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和指導,這可能與職業指導師的年齡偏低有關,他們有較高的學歷但是工作年限較短,很多問題不曾遇到過,很難對學生所有的問題給予及時而又必要的幫助。(2)形勢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職業指導師在給予學生具體建議、講授職業指導課的同時,研究分析就業市場與就業政策的能力必不可少,對就業政策、就業市場的前瞻性缺乏預測能力,就無法作出適應形勢的咨詢與指導。目前多數職業指導師對于就業市場的分析預測尚能把握趨勢,但是形勢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梁峰的調查結果顯示,尚有30%的職業指導師不能正確預測每年的就業趨勢,這樣的比例顯然不夠理想。(3)調查研究能力明顯薄弱。從事職業指導工作的人員參與課題研究的并不多,梁峰的調查發現,有42.86%的職業指導師從未參加過課題研究,只有7.14%的職業指導師多次公開發表相關文章,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高校職業指導研究方面的薄弱。
政策建議
高校職業指導師的素質條件是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基礎,要想有針對性地提高高校職業指導師的素質,應從增加人才引進、加強在職培訓、完善績效管理三個方面加以努力。
增加人才引進力度高校專職職業指導人員人數少、專業背景復雜且工作年限短,因此,應加大具有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才的引進力度,同時還可以考慮聘請人事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政府組織部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成功校友與企業人士以及法律專家等各類專業人員,補充學校職業指導師資的不足。
加強在職培訓首先,應針對高校職業指導師的職業生涯設計技能和創業咨詢與指導技能掌握普遍較差以及咨詢指導能力不足的情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理論培訓。其次,應針對高校職業指導師形勢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與調查研究能力明顯薄弱的狀況,進行就業調研培訓與實踐性探索,可通過開設相關課程,提高職業指導師收集、處理、綜合分析就業信息的能力。與此同時,學校應該主動與社會用人單位保持聯系,深入用人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將有效信息反饋到學校,有針對性地制定本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計劃,并將其落實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在實踐中鍛煉職業指導師的形勢分析預測能力與調查研究能力。
完善績效管理單純依靠人才引進與在崗培訓,不足以持續有效地提高高校職業指導人員的專業素質,還應該采取相應的績效管理措施,參照具體可行、可量化的標準,制定激勵機制。比如,可確定在崗培訓所要達到的標準,對于培訓成績優秀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職業指導師予以物質獎勵,或對其取得的高級職稱給予獎勵等,而對于多次培訓成績仍不合格者則應予以轉崗或降級處分。這樣,可以警醒并激勵職業指導工作人員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質,從而加快高校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杰,方俐洛.工作分析的定義、理論和工具探析[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3).
[2]金蕾蒞,樊富珉.北京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及隊伍現狀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2,(1).
[3]梁峰.高校職業指導師素質及其開發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4]陳敏.中美高校學生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專業化比較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6,(3).
作者簡介:
許靜嫻(1983—),女,湖北武漢人,華中師范大學管理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學。
(本文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