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高專教師應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中應注重塑造教師的魅力,注重上好新生的第一堂課,注重發現學生的優點,注重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師崇拜;課堂互動
常聽人抱怨高職高專學生難教,但我認為并非如此。在近幾年的教學評估中,我所教的高職學生給我的師德評分與教學評分總是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學生對我所教的學科感興趣,學得好,綜合能力也高。下面是我的一些體會。
注重塑造教師的魅力
怎樣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與敬佩的感情?我認為,要靠教師的師德與淵博的知識。我很注重這兩方面,總是把教學當作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崇高的事業。我在年輕時將學生當作我的弟弟妹妹,現在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我沒有不良嗜好,每次上課總是穿著整潔,準備充分,精神飽滿,講課聲音洪亮,黑板擦得干干凈凈,使學生感覺到我是事業心很強的教師。為了使學生崇拜我,佩服我,我自己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充電”,先后獲得了物理專業、英語專業、計算機專業畢業證,還參加了全國計算機資格(水平)考試并獲得了網絡工程師資格。我還認真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努力了解學生的心身發展規律。為了拉近師生距離,我還學習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了解了諸如“后舍男生”、李宇春、何潔、艾萌萌、喬丹等學生的偶像。為了使自己講課的聲音好聽,有吸引力,我還學習了《藝術語言發聲法》。這樣,學生對我的敬意油然而生,由于學生敬佩我,所以他們絕不會輕視我所教的課程。
注重新生的第一堂課
給新生上第一堂課,我特別注重以下三點:
讓學生的理想之火熊熊燃燒求發展是每個人的天性,到高職高專求學的學生也毫不例外,他們在高中階段可能由于種種原因,成績比別人差一些,因此很想改變自己,謀求發展。然而,由于差距的存在、競爭的存在、周圍人的眼光、個人的毅力等多種智商與情商因素的制約未能成功,最后只好將希望放到新的學校,希望能在新的學習環境里把握好機會與命運。基于這樣的情況,每年在我接到新生班時,我的第一節課就是進行理想與前途的教育。我用一些具體事例使學生自己悟出道理: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從失敗中得到經驗;人不能沒有理想,理想越大動力就越足,就越容易成功……在進行理想與前途教育時,有些學生含著淚花聽課,這說明我道出了他們的心聲,他們并不迷惘,在他們的心靈深處仍燃燒著理想之火,我所要做的就是點燃學生心中的理想之火,使其熊熊燃燒起來。
介紹專業知識框架向學生介紹所學專業的知識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任課教師站在較高的位置,以合適的角度向學生講解專業的基本結構、重點、難點、關鍵以及本專業與其他專業的相互關系,本專業在日后職業工作中的作用及將要碰到的問題等,學生的大腦中就會形成本專業知識之樹的主干,在日后的學習中就不會迷失方向,學習實際上就是為知識之樹補充枝葉的完善過程。
提出學習要求,講授學習方法我提的一般是學習上的要求,課堂紀律方面的要求提得較少。講授學習方法的目的是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我特別強調任務驅動學習法的作用,在具體的項目、工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注重發現學生的優點
我在上課時很注重觀察學生的細節表現,比如學生是否穿拖鞋、穿背心,有沒有帶筆記本,哪些學生喜歡坐在后排等等。對學生的錯誤,我會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批評,對于學生身上閃光的地方,我會運用獨特的方法加以表揚。
有一次晚自習,我到班上輔導,發現一個一年級男生在看一本《黑客攻防技術》,這是大三開設的課程,我想這個學生一定很好學,就走到他身邊,用美國人夸張的方式將大拇指伸到他的腰間,那個男生不知所措,我建議他上網查查大拇指伸到腰間的含意。幾天后那個男生找到了我,對我的贊賞表示感激。
有一次上課時刮起了大風,將多媒體教室的窗簾吹了下來,所以投影到銀幕上的文字、圖片看不清楚。這時一個來自湖南株洲的學生主動將窗簾重新掛好,還用餐巾紙將自己踩在桌上的腳印擦去,我很受感動。下課后向他的班主任做了匯報,還給那個男生家里打了電話,提出表揚。我所采取的表揚學生的方法與別人不同,不是貼標簽式的表揚,而是要學生自己去判斷、去領會、去感悟。
注重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注意課堂舉例隊列(Queue)是計算機術語,在教材上是這樣定義的:只允許在一端進行插入,而在另一端進行刪除的運算受限的線性表。筆者為了使學生明白這一概念,將學生最熟悉不過的到食堂排隊買飯的例子引入課堂,因為這個例子貼近生活,學生很快掌握了概念,并很快熟悉了與此相關的概念,如隊頭、隊尾、入隊、出隊等。其實計算機有很多方法是模擬現實的,我用類似的方法給學生講清了一些概念,如物理連接、虛擬連接等。對于比較難的概念,我會在不同的時期給出不同的定義,一般使用描述性定義,不苛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的定義。對于有些概念,我還建議學生改變名稱,如教材上講到“托管代碼”(Managed codes),不便于學生理解,我建議學生將其改為“被管理的代碼”,另外本人也會在課堂舉例中涉及學生所崇拜的明星。
注意多媒體的使用我并不把多媒體當作電子黑板,運用多媒體時主要是為了提高效率,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我在講到計算機硬盤驅動器的工作原理時,設計了一個Flash仿真動畫,可以實現互動,這樣可以實現時間、空間的放大與縮小。在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時,我不會刻意使用,如在講授軟盤的結構與原理時我就不用多媒體,而是用實物,我將報廢的軟盤拆開展示給學生看。另外,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還特別注意下面一些細節:(1)不頻繁地切換多媒體窗口。(2)使用PowerPoint時注意白屏與黑屏的功能。(3)注重使用PowerPoint的鉛筆工具。(4)控制多媒體教室內的光線。
注意課堂教學的一些環節一般一堂課由復習舊課、引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內小結等幾個環節組成,但是往往有人不能把握它們的關系,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我對課堂教學的幾個環節是這樣安排的:在復習環節中不會花很多時間,花時間多了會沒有足夠的時間講授新課。我一般在復習時提出幾個知識結構性的問題,主要為了使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在引入新課環節照應上堂課留下的伏筆,或者設計一個富于懸念的問題引入新的內容。在講授新課時花的時間和精力最多,不管是用演繹法還是歸納法,要求思路必須清晰,知識層次清楚,要由淺入深、引人入勝,使學生的思路跟著教師轉。課內小結環節主要注意學生知識結構與層次的建構,為下節課預設伏筆。
注意課堂語言運用教師的語言修養很重要,如果教師的語言有魅力,就會深深地吸引學生,使學生思維活躍,不會走神或疲倦。為了提高我的語言能力,我下了一些工夫,學習了《藝術語言發聲法》,我不斷地向電視節目主持人、相聲小品演員、評書藝人等學習,從他們那里吸收一些有利于教學的語言技巧。我也很注重電視廣告用語,從中吸收精華。
要吃透教材并應善于從教材中走出來大學教材不像中學教材那樣固定,同一專業可使用的教材至少有幾十種。因此,教師一方面要緊扣大綱選擇教材,另一方面拿到教材后要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在處理教材內容時,教師在備課時還要善于從教材中走出來,不能完全照本宣科,要講出教材的靈魂。
注意利用網絡提高效率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很注重應用計算機網絡。大多數學生都加了我的QQ,也有很多學生包括一些已工作的學生會通過QQ向我提問。這樣的好處是我不在線時他們也可提問,他們不在線時我也可以回復,更有利于一些內向的學生提問。除此以外,我還在校園網上建立了學習網站,學習網站上有學習資源,有論壇,有學習調查、網上題庫、網上模擬考試系統等。特別是模擬考試系統,學生做完題,提交后不僅可以當時出成績,而且可以提示學生出錯的原因。我特別重視網絡搜索引擎的作用,要求我的學生一定要掌握好Google與百度的用法。通過搜索引擎,他們可以在網絡上找到更好的教師、更好的資料、更好的學習方法與更好的答案。
注意實踐操作高職高專教學的特點是不苛求理論分析,重視實際操作。操作不僅可以提高技能,而且學生可以從操作中加深理解,五次認真講解不及一次具體操作。但每次操作都要有針對性,要突出重點,要讓學生知道操作是為了解決哪些問題,對以后的實際工作有什么作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時,一方面我給學生布置一些項目,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及自己的能力到一些“威客”網上找項目。學生在“威客”網上找的項目可能比我布置的項目更好,因為這些項目是真實的項目,更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實踐操作的能力。
注意師生互動現在的電視節目很多都是節目主持人與觀眾互動的,不僅與現場觀眾互動,而且還與場外觀眾通過網絡、電話、短信進行互動。教學過程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師一堂課從頭到尾講下去,把學生當作聽課的機器,學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維持很久的,時間一長學生就會產生思維疲倦,大腦就會出現抑制,就會走神,就會排斥教師的講述。我采用的互動方式是:教師故意裝作不懂,裝作記性不好,讓學生補充教師沒有講完的內容,如果學生講錯了還要糾正,教師指揮,學生操作;在講述某些知識點時,我往往叫學生上講臺前按我講解的步驟進行操作,這樣我可以在課堂上巡視,同時學生更關注臺上操作的學生;我還經常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分組比賽,通過激將法引導學生開展競爭,比如我會將學生按性別分組、按座次分組、上多班課時按班分組等。這些互動方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東來,婷婷.崇拜老師的孩子學習更好[J].成才之路,2007,(34).
[2]喬煥彩.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J].西北職教,2007,(10).
[3]朱振云.利用網絡教學提高數控車床實習效率[J].職業教育研究,2004,(7).
[4]肖建梅.現代教育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5]耿佃慧.課堂舉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現代企業教育,1999,(7).
作者簡介:
艾靈仙(1962—),男,湖南冷水灘人,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軟件專業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編程與高職高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