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壽山石”被中國奧委會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專用禮品,“壽山石雕”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壽山石的收藏熱潮更是步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
作為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的中國壽山石,以其石質的平滑光潤、似玉非玉和極具變化,自古以來便成為達官貴人、文人雅士賞玩的鐘愛之物,石文化更是中華古文明的組成部分。
“賞玩文化”是中國人所特有的傳統消遣方式——把視覺與觸覺結合起來,同時服務于兩套神經系統,在審美中放松并提升自我。高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賞玩文化”便成為現代人從緊張的生活中釋放壓力、獲得審美享受、提升境界的一種獨特消遣方式。壽山石雕是在美石的基礎上加諸以雕刻藝術,益發使人望之欣然,撫之怡然。
壽山石賞玩文化
壽山石藝術發展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以獨特的意蘊,融會了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語言,構成了“壽山石文化”。
自然天成的材料美是壽山石雕藝術的一大優勢。壽山石以其絢麗華貴、晶瑩剔透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向世人展現它的自然之美,尤其是名貴的田黃石、芙蓉石、水坑凍石等。經過藝術加工后,壽山石成為藝術品,具有了觀賞性,也最能體現出壽山石的藝術價值。壽山石的主要功用是雕刻成印章后,供以鈐印。
壽山石雕把玩品的藝術價值除了石頭本身之外,更主要是雕刻藝術。雕刻家創作藝術品必須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藝術構思必須融情感于物間,在嫻熟的藝術技巧下,得心應手地發揮創造性,才能創作出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作品。巧奪天工的壽山石雕藝術形象可視可觸,相石運刀周密審察,不留人為痕跡,給人似自然物象又非自然物象之感。在朦朧的精神感受中,留下值得咀嚼的情調和韻味。在收藏和鑒賞壽山石雕作品的時候,只有在文化藝術的氛圍中,才能領悟到它的真正的內在價值。
梁克家《三山志》記載,宋代壽山石開始大量開采,并用于雕刻且已經達到可供玩賞的水平,于是便有了“收藏”的歷史。但大多數為宮廷及達官貴人所收藏。元末,開始用壽山石刻印,進而產生了壽山石印鈕藝術,收藏壽山石印材和壽山石印鈕,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專利”,并一直影響到現在,成為一種歷史性的社會風氣。
在中國四大名石中(壽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和昌化石),壽山石的開采和利用是比較早的,而且逐漸成為古代帝王君主和上層社會傾心的收藏品,更是有閑階層和文人雅士的把玩之物。而由壽山石所衍生出來的壽山石文化更是由來已久、日漸精深。壽山石作為傳統收藏品類之一,具有自身獨特而鮮明的個性。首先,“天遣瑰寶入閩中”,不可再生資源的壽山石成為珍貴的寶藏,而且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其次,雅俗共賞,收藏的門檻低,歷史上就有“上可伴帝王,下可親庶民”的說法;第三,便于收藏保管,一件成功的壽山石作品,包含了相石藝術、雕刻技法和玩石文化,其創作難度絲毫不亞于書畫作品,但卻更便于收藏保管。
由于壽山石資源的日見稀少,以前少有問津的小塊石料,現在許多工藝師都充分利用,將其雕刻成把玩件。人們在把玩中產生返璞歸真、悠然愉悅的情感。同時,壽山石本身所帶來的人生啟發和領悟更是不可言喻的,這也正是越來越多的收藏者陶醉其中的緣故。壽山美石溫潤晶瑩,色彩瑰麗,要在壽山石中尋找兩塊造型和色彩完全相同的石頭是不可能的。如人物圓雕、古獸印鈕等雕刻則多運用渾化而古樸的刀法,適于收藏家、鑒賞家拿在手上“把玩”。這些不刺手、溫潤的石頭,經把玩摩挲之后,顯得特別通靈,富有生命,更能充分領悟“愛不釋手”的絕妙感覺。
收藏要點及保養
壽山石的收藏需要相應的專業知識和鑒賞能力,新手要多讀、多看、多摸、多問、多體會和多總結,建議初級收藏愛好者從較為便宜的壽山石著手。
收藏壽山石要把握四個要點。第一、就石料本身而言,一定先看壽山石的“六德”,即溫、細、潤、潔、凝、膩,符合“德”中三類特性者即為佳石。第二、看雕工,如果是石雕,那么在看“六德”的基礎上觀察雕工,好的雕工是因石色、石形、石紋而成,自然流暢,不牽強附會,浮雕、圓雕、透雕、印鈕鑲嵌生動傳神,作品越看越有味道。建議收藏者應該多多關注諸如郭功森、郭懋介、林高云、林之康、林飛等名家的作品以及一些中青年高手的作品。第三,就收藏的品種而言,壽山石的種類繁多,當然最令壽山石玩家賞心悅目的自然是上等的“田黃石”,但目前已基本沒有新品,所以收藏者可以關注其他石種,諸如芙蓉、桃花凍、荔枝凍、牛角凍、高山凍、水晶凍、環凍等。第四,建議收藏者從普品入手,芙蓉起步,由淺入深,從長計議。
壽山石最忌干燥高溫,應避免陽光暴曬和高溫環境,新采礦石不可長期置放山野或室外,要及時存放于地窖或陰濕之處,時常淋冷水以保潤澤。
經過雕刻加工成品的壽山石雕適宜室內陳列,如石表灰塵,污物污染,只要用細軟綢布輕輕擦抹,即可恢復光彩,切忌用金屬或其他硬物修刮,以免破壞明亮光滑的表層,壽山石印章與小掛件,最好經常摩娑撫玩,油漬在人的體溫作用下附著并沁入石中,久而久之,石質則更有靈性,古意盎然,對暫時收藏起的作品,最好放置錦盒中,薄抹白茶油,石表吸透油質,不讓干燥,以養其性,反復如此,石質更加溫潤瑩澈。從總體上說,壽山石宜用油保養,但不是每個石種都適宜,比如芙蓉石潔白細嫩,久沾油漬則變灰暗,失去光彩,所以應忌與油觸染。
田坑石石性穩定,溫潤可愛,無須過多抹油,只要時常摩娑把玩。水坑石冰心潔質,精細磨光后,把玩在手晶瑩通靈,也不必油養。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質細而通靈,石色豐富,鮮艷多彩,但質地較松,表面容易變得枯燥,甚至出現裂紋,色澤也變得黝暗無光,如果經常為其上油保養,則流光溢彩,容光煥發。高山石抹油后宜陳列于玻璃柜中,以免灰塵沾染,如柜中有聚光燈,應在其中放置小杯的水,以保持濕度,防止高溫干裂石頭。白色的太極石上油久了會變成肉色質地,顯得更加成熟,行家謂之“沒火氣”。都成坑石與旗降石因堅實質穩定,不必油養,多以上蠟保護。壽山石中普通的石料,如柳坪石、老嶺石、焓紅石、峨嵋石等,石質不透明,產品磨光后進行加熱打蠟處理,不用上油,如沾灰塵,不宜水洗,用軟布擦抹,越擦越亮。
壽山石的價值
壽山石以其色彩豐逸、質地靈通、柔而易攻的特點而成為收藏界的一顆明珠。它的原石因為質地、顏色、光澤和紋路等的無一雷同,除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壽山石工藝品外,其天然的質地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同樣極具收藏價值。比如說壽山石中的田黃石,有“易金十倍”的說法,所以收藏一塊田黃石,便有了價值的“保險”,也成為財富的象征。因此從古至今不斷有“千金買田黃”或是“萬金買田黃”的例子。
壽山石市場本身存在著不少利好因素,例如資源的不可再生和日益稀缺,壽山石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收藏隊伍的擴大等等。所以,從長遠看,壽山石市場的前景應該是比較樂觀的。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壽山石雕藝術的不斷提高,收藏壽山石成了欣賞、保值、考古、交流、珍藏等重要載體。不但各地的博物館爭相收藏,社會上更涌現出許許多多壽山石雕收藏家,掀起一陣陣壽山石收藏熱潮。以福州壽山石收藏市場為例,收藏者達到幾萬,從事壽山石雕刻的從業人員也由最初的百人躍升到目前的近萬人。越來越多的壽山石精品被玩家收藏而退出市場,越來越多的壽山石材被消耗:加上福州市政府出臺《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辦法》,大大減少了對壽山石資源的盲目開采,兩方面共同作用下,福州壽山石收藏市場上流通的壽山石精品、新品慢慢減少,最終導致壽山石價格持續走高。
畫家“自畫像”附加值更高
古今中外,很多畫家在從事藝術創作時,有時他們會畫一些自畫像,而在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畫家的自畫像歷來是藏家追逐的重點。1998年美國紐約市場上曾出現過凡·高的一幅《沒胡子的自畫像》,吸引了全球大藏家的極大關注。據悉,凡·高一生很少拍照,卻畫過幾十幅《自畫像》,但他的自畫像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和表達方式。這幅《沒胡子的自畫像》在拍賣時受到熱烈追捧,最后拍出了7150萬美元的高價,當時躋身于十大排行榜之列。
2005年香港佳士得推出了著名旅法女畫家潘玉良的《自畫像》,結果藏家爭奪相當激烈,以964萬元被人買走,此價創造了潘玉良作品的市場最高價。2008年中外合資的陽光艾德推出的陳逸飛《藝術家與眾多美女》格外引人注目,畫面上,陳逸飛與眾多美女在一起。據有關專家認為,這是陳逸飛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并在他所有作品中占有獨特的地位。之所以有這樣的評價主要是這幅畫是陳逸飛的自畫像。而陳逸飛一生只畫過兩幅。在創作手法上,陳逸飛采用了大色塊平涂,這是他在繪畫藝術語言上的新探索。經過各路買家的激烈競投,最后以2408萬元成交。
在中國畫畫家中,有的畫家對自畫像也情有獨鐘,最典型的當推享譽國際的繪畫大師張大干,他的人物畫先學唐寅進而效法趙孟頫、李公麟等諸家,得其神髓。因而他的人物畫線條優美,瀟灑透逸。張大干一生畫過許多幅自畫像。2004年香港佳士得曾覓到一張張大干的精心之作《自畫像與黑虎》,畫中無論是大干還是黑虎的形象,身形兼備,栩栩如生,是大干難得的精品。拍賣時,各路買家競投踴躍,爭奪激烈,最后以422.27萬港元成交。
從上不難發現,畫家的自畫像作品要明顯高于畫家的其他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畫像的附加值高。這些附加值突出地體現在4個方面:首先是自畫像能真實地記錄畫家的形象和特點。其次,自畫像的題材十分特殊,尤其是中國畫畫家一般很少畫自畫像,畫家畫自畫像往往十分用心,加上畫家對自己十分了解,很容易抓住自己的特點。第三,自畫像的數量一般在畫家一生中的作品中占了極小比重,即使像凡·高一生畫了幾十幅,在他存世作品中仍然占有很小的~部分。第四,自畫像是研究畫家藝術和生平的重要原始資料,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史價值。
“奧運廢票”收藏日漸升溫持票網友萬元高價叫賣
一張一萬元——這僅僅是奧運會閉幕式使用之后的廢票。而給出如此“天價”的票主卻仍顯得心存不甘,“現在大家都知道廢票的收藏價值,一萬塊錢我還不一定賣呢?!彪S著奧運會的舉辦,各種奧運題材收藏品全線“升溫”,近日奧運廢棄門票也已進入收藏者關注的視線。
循著網上各大論壇中的“曬票帖”和門票轉讓帖,筆者隨機撥通了數位持票者的電話,針對廢票的轉讓價格做了一個小調查,結果顯示看似不太值錢的廢票因其獨特的收藏價值而變得身價不菲。如一位持有劉翔110米欄決賽門票的網友給出的價錢要2000元一張。有些網友手中的門票并非“熱門”比賽,而是像柔道、蹦床這類相對“冷門”的比賽和一些項目的半決賽,廢票價格基本每張幾十元。
奧運會的門票有收藏價值,是人們普遍了解的,但一張廢票究竟值多少,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眾多持票人卻是各執一詞。采訪中筆者發現,很多票主對廢票的轉讓價格并沒有明確的概念,總是帶著試探的口吻希望對方先開出價格,或者考慮一下“隨口”出價。筆者了解到,也有些網友看完比賽不會轉讓廢票,而是作為紀念自己保留或者送給親友,還有的網友表示,“看完比賽的票免費給別人都可以?!?/p>
“奧運門票有別于紀念幣、微章等奧運特許商品和紀念品,門票設計獨特精美,作為奧運會見證物,具有獨特的紀念意義。”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奧運會比賽的門票用過之后不具使用價值,但若能集齊北京奧運會所有場館的門票,將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收藏專題?!泵鎸W運帶來的收藏熱,業內人士給出了提醒:“現在門票還沒有正式流入市場,行情不透明,最終價值多少很難說。集票愛好者還是要量力而行,更重要的是,應倡導收藏為主、投資為輔的心態?!?/p>
鼻煙壺身價年均上漲30%市場升值潛力巨大
小小鼻煙壺,工藝精巧,既便于收藏,又便于把玩,受到不少藏家垂青。記者在文物監管品市場部分賣鼻煙壺的店里了解到,近幾年鼻煙壺的收購價平均每年都上漲約30%,升值潛力巨大。
據資深鼻煙壺藏家楊女士介紹,國內的鼻煙壺收藏在上世紀80年代正式形成收藏門類,90年代中期達到收藏高峰。自1996年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第一次專場拍賣鼻煙壺起,鼻煙壺的市場價位便以50%-70%的幅度上漲,價格呈現翻番狀況。鼻煙壺的藏家們津津樂道的經典故事是,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1992年花了5000元從琉璃廠小攤買了一個鼻煙壺,后來帶到香港以6萬港元成交。
店主王老先生提醒各位藏家,收藏鼻煙壺,必須量力而行,選擇那些價位適中、工藝上乘的品種。經濟狀況一般的收藏者可以先從幾十元到幾百元價位的料質(玻璃類)鼻煙壺入手。
津巴布韋一百億有無收藏價值,專家稱有限
從上月起,津巴布韋100億津幣將“縮水”變回原來的1元津幣。而津巴布韋央行稍早前發行的大面額鈔票,到今年年底停止流通。如此貨幣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國內此前是否有類似題材貨幣收藏?
錢幣專家黃俊清:目前,國內外幣收藏市場的范圍有限,市場參與程度不高。所以,升值方面存在困難。曾經聽收藏界的老人家說過,民國時期曾經有過上午錢還能花,到了下午就迅速貶值連雞蛋都買不到的事情。
鉆石收藏身價飆升投資空間越來越明顯
在各種名貴首飾中,鉆石向來最受女士們的青睞。統計數據顯示,作為中國鉆石交易集散地的上海,過去五年累計進出口各類鉆石及鉆石粉末超過了2.25億克拉。
有專家預計,到2010年上海將在世界鉆石加工和交易領域內形成極具規模的交易中心,屆時,僅上海鉆石和飾品銷售額就有望達到30億至50億美元。
去年年初,一枚名為“暹羅之星”、重量達19.305克拉的天然鉆石,在上海的一場拍賣會上亮相,其價值高達上千萬元,震驚了整個收藏界。據悉,這是到目前為止,上海拍賣歷史上“身價”最高的天然鉆石。
據全球鉆石推廣中心(DTC)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五大鉆石消費市場,鉆石消費額從1995年的2.3億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14.3億美元,年消費量超過250萬件。
據中國寶玉石協會調查顯示,中國鉆石消費正從一種奢侈消費發展為習慣消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近八成的新人結婚時都要買鉆戒,而鉆戒上的鉆石也越買越大。
各界社會名流是大克拉鉆的主要消費群體,價值五六千元的中小分鉆和兩三萬元的小克拉鉆則更受普通市民的青睞。
據專家張先生介紹,鉆石價格平均每年上揚幅度超過10%,投資空間越來越明顯,許多有實力的藏家紛紛介入。
周杰倫引發青花瓷收藏熱愛好者人數翻幾百倍
臺灣歌星周杰倫2008年央視春晚上演唱的《青花瓷》,至今仍是熱門歌曲。令人想不到的是,一曲《青花瓷》,競引發成都、重慶的“青花瓷”收藏熱。四川省收藏家協會秘書處吳道明披露:成都、重慶兩地的青花瓷收藏愛好者,從去年幾百人,陡增到今年的上萬人。
據了解,8月3日,四川省收藏家協會和重慶市收藏協會,聯合主辦大型青花瓷鑒寶活動,來自四川省收藏家協會的專家、被譽為“青花王”的趙德鈞與重慶市收藏協會會長、瓷器鑒定家王雍剛,副會長唐肇新、郝晉珠等重慶鑒寶專家一起,為重慶收藏愛好者提供免費鑒寶服務。
四川夢虎收藏總經理戴小龍介紹,目前四川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將目光投向了青花瓷,“青花瓷在傳統瓷器中分量很重,如元、明代青花瓷,‘清三代’的青花瓷都可以拍到上千萬元,收藏價值極高?!彼拇ㄊ詹貐f會會長張仲炎告訴記者,目前青花瓷已經成為瓷器收藏領域的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