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第一個踏上巴黎時裝周舞臺的中國設計師,謝鋒,憑借西方的手法和中國人的心,引領中國服裝潮流邁進了國際時尚界的大門。
謝鋒簡歷:
現任北京吉芬服裝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曾任教于浙江絲綢工學院服裝系,1988年留學日本文化服裝學院。
1990年獲日本服裝青年設計大獎賽金獎。
1990年至1993年擔任日本NICOLE服裝公司服裝設計師。
1993年任法國KENZO公司服裝設計師。
1996年任日本TAPIS(香港)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
2000年創建北京吉芬服裝有限公司。
一場以吉芬為開啟和引領者的優雅時尚之旅正在悄然展開。
作為一個在國際時尚舞臺上引領中國時尚,也必將對中國服裝的發展產生深遠意義的設計師品牌,目前,吉芬已經開始在法國銷售,并計劃在紐約、東京等地開設分店;同時,吉芬也積極開展國內的業務,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已經擁有30家分店。
5月31日,Jefen品牌的山東首家專賣店入駐青島巴黎春天,給島城的時尚界帶來新鮮的氣息。
在新店開幕活動現場,我們見到了謝鋒。這個四度走上巴黎時裝周,在時裝界幾乎無人不曉的中國設計師,早已經習慣了鎂光燈的聚焦,說話卻依然是不瘟不火,低調內斂的氣質正如同他的吉芬品牌一樣——不張揚,用努力和實力說話。

自己做喇叭褲的少年
他穿著合體的黑色西裝,仔褲加白色休閑鞋,干練又不失儒雅。這大概與他的出身有關:他生于杭州的一個教授家庭,可謂書香門第。可他卻沒有人們意料中的“規矩本分”,當時“文革”還未結束,人們尚且穿著統一制服,謝鋒卻“異想天開”,做了條喇叭褲,遺憾的是剛洗了一次就被別人偷走了。
“說明還是很多人喜歡的”, 少年時的謝鋒便在服裝設計方面展露出對服裝的熱愛和與生俱來的天分。
經過幾年在國內及國外的專業學習,1990年,謝鋒憑借豐厚的服裝設計方面的知識經驗,一舉摘得了日本青年服裝設計師大獎賽金獎,在此之前還從未有過外國人染指過這項大獎的經歷。憑借這個至高的榮耀,謝鋒得以進入NICOLE公司設計團隊;三年以后,謝鋒成為Kenzo總設計師高田賢三的助手,進入巴黎的Kenzo工作室;后來又獲得了在讓·保羅·戈爾蒂埃(Jean Paul Gautier)身邊工作的機會。這些難忘的經歷成為了他點滴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
吉芬現象
上世紀90年代末,謝鋒帶著自己的“海外經驗”回到中國,加入一家服裝公司,任總設計師。
但漸漸地,謝鋒發現自己的想法與當時的行業現狀有些格格不入:在自己思考“完美設計”時,老板卻在考慮“現在街上流行夾克衫,要趕緊制造銷售賺錢”。
“那時候我發現,中國有錢人并不一定懂時裝,在現有的服裝行業工作,溝通有困難。”謝鋒想做一些和這些老板不一樣的事。
謝鋒后來自己感悟說,中國的服裝企業面臨著投資和營銷的困境。謝鋒認為,中國并不缺乏優秀的設計師,而是缺少優秀的經營者和投資,于是他打算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 2000年,他創建了吉芬品牌。
2001年,“出于對吉芬穩定、良好發展的考慮”,經過協商,謝鋒以兩千美元購回吉芬的商標使用權,吉芬真正成為一個中國設計品牌并迅速發展。吉芬的目標消費者定位是35歲到45歲的女性,針對的是那些“有錢沒有閑”的客戶。現在看來,吉芬當時的定位是本土高端的設計品牌,細分市場明顯。這成為吉芬打開市場的敲門磚。自2000年創建至今8年時間一直穩居北京億元商場(如燕莎、賽特、翠微等)銷售量前列,在服裝界被譽為“吉芬現象”。
第一個走上巴黎時裝周的中國設計師
“每一件衣服都需要耗費大量的心血和時間來完成,在買者看來可能都很類似,可事實上,好的衣服都是有靈魂的。”——謝鋒
作為第一個走上巴黎時裝周的中國設計師,謝鋒贏得了眾多目光挑剔的歐洲時裝人士的青睞和贊許;而今,已經四度在巴黎時裝周上展示作品的謝鋒,對自己所鐘愛的工作有了更成熟、深刻的想法。
“吉芬走到現在,尤其是經歷了這四次秀之后,工作變得很繁忙。”謝鋒笑言自己幾乎成了空中飛人。“青島巴黎春天的店是吉芬開在山東的第一家,以后我們在全國各地都會陸續設立的。但是還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因為我們現在不僅要打理國內的生意,在國際上,尤其是歐洲,我們也在做。”
“工作著最美麗”,這幾乎是采訪當天謝鋒提到最多的一句話。他希望用自己的服裝給那些職業女性帶去美麗和自信,讓他們跟自己一起切實分享并受用。“我們的口號是‘創造美麗人生’,我們相信,穿上吉芬,能給職業女性帶來更多美麗和自信。”
“我有個顧客在北大念EMBA,有次她跟我說,以為很少有人關注這個品牌,誰料到班上的人竟然很多都穿吉芬。”謝鋒身上一點看不出時裝設計師的大牌,倒是低調得很,即便談到自己的衣服如此受到人們歡迎,仍舊只是淡淡一笑。但是,誰都知道,這確是對他的實力及努力的最好回報。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每一件衣服都帶著設計師的體溫和感情。

國際標準 東方情懷
擁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的謝鋒,十分推崇著名導演李安看待東西方文化的視角:“我贊同李安的手法,用國際的眼光去詮釋中國情感比較容易被人家接受。”
“對一個民族的文化,要站在國際的高度去看,才能看見全貌。很多我們認為純正傳統的中國設計元素,放在國際時尚圈的大背景下,別人未必看得懂,這就需要我們調整設計語言。”
法國著名時尚評論家Florence Muller寫道:吉芬的設計,展示出了設計師在當代流行與中國傳統之間取得平衡的成果,精工細作的龍鱗毛皮,以及巧妙的透視效果都表達出了中國精神。
用世界的語言表達中國人的內心
城色:當初為什么選擇回國?
謝鋒:上世紀90年代末,我加入一家服裝公司,任總設計師。中國正處于經濟飛躍期,而我們也是這個時期的幸運兒和受益者,我相信眾多抓住這一契機的企業都有賴于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的飛速發展,而中國的發展壯大正是我想要回來的原因。
城色:吉芬(Jefen)這個名字由何而來?
謝鋒:一開始是在國外做的,我們主要因為這個字母很好,就像索尼一樣,拼得很好看。回國之后,覺得中文“吉芬”也很美,吉祥芬芳。這么容易就注冊到了,人家都說這是天意,因為兩個字的服裝類名稱幾乎注冊不上。
城色:什么樣的勇氣讓你去巴黎?
謝鋒:當人或者任何事情,向前邁出一大步的時候,往往都不是有很好的準備,我是在將信將疑中邁出這一步的。審美法則是由歐洲制定的,Gucci、Chanel都有著巨大的實力和背景,其實我此次沒有信心得到別人的贊美,是戰戰兢兢去的。
城色:您認為為何“吉芬”會成為中國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中國服裝品牌?
謝鋒:首先是我們有走向世界的意識。其次,我認為,選擇吉芬,并不僅僅因為吉芬本身有多好,多出眾,并不是因為有一個吉芬或我本人,而是由于中國的崛起,世界時尚界對中國的關注。第三是因為我們是設計師品牌。眾所周知,國內有一些服裝品牌規模比我們大,實力比我們強,名氣比我們響,但它們不是設計師品牌。第四,參加時裝秀的品牌要有國際化運作的可能性,吉芬已經具備。
城色:真正的中國元素是什么?
謝鋒:對中國元素的看法每個人的角度不同。在世界的角度來看謝鋒的設計還是具有亞洲人的性格。至于我設計中的中國元素,借用李安說的一句話:用世界的語言來表達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比如08-09秋冬,紅色是很重要的顏色,同樣也很中國。另外吉芬也針對北京奧運和體育方面做了一些相關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