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英國人羅伯特·斯旺有很多稱號和頭銜:全球有史以來首位成功步行穿越南北兩極的極地探險家、極地獎章獲得者、當今最有名的極地環境保護活動家……“我這人天生與冰天雪地的極地有緣”,羅伯特·斯旺把他與極地的聯系看得很宿命,從上世紀80年代踏上南極冰蓋的第一步起,他就和這里融為一體了,此后,他與極地之間的關系由征服變成了責任。
一個學歷史的“瘋子”
羅伯特·斯旺1956年出生在英國小鎮達拉謨,他在當地的大學里修的是古代史,在此之前,他從來就沒想過自己的腳有一天能夠踏上南極。直到大三時,他了解到了20世紀初與他同名的英國探險家羅伯特·費爾康·斯科特那段悲壯的南極之旅。1912年,斯科特一行人與來自挪威的阿蒙森探險隊展開競賽,看誰第一個登上南極。結果,斯科特比阿蒙森整整晚到了一個月。受到嘲弄的斯科特只得和同伴沮喪而歸,卻在返回途中因為饑寒交迫而死去,8個月后人們才找到尸體。一個“重走斯科特探險之路”的瘋狂念頭在羅伯特·斯旺的腦子里逐漸成形。
1984年,斯旺和另外4個朋友一起組成探險隊,第一次向南極進發。由于經費不足,他們只雇用了一艘老式捕鯨船作為補給船。1985年夏天,食物消耗得差不多了,斯旺決定讓兩人先返回營地,他和其余兩人拖著雪橇繼續向南極進發。即便如此,他們每天的食物依然要定量,在冰天雪地里最多只能攝入大約5000卡的熱量。幸運的是,就在他們掙扎著到達極點時,碰上了一支美國科考隊,終于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
不幸的是,那艘老舊的補給船被浮冰撞沉了,其中一名隊員也被海豹咬傷,這個消息讓斯旺一行人都傻了眼,沒有補給、外加一個傷員,他們根本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返回。無奈之下,斯旺只得求助美國空軍,用直升機將他們營救到新西蘭。這次南極探險之旅就這樣草草收場,斯旺的探險隊還受到了來自科學家們的批評,因為他們不光浪費了大家寶貴的時間和金錢,而且他們離開時,留下了大量的垃圾和裝備,制造了一大堆污染。
一張保護兩極的名片
對于自己不負責任的冒失行為,斯旺一直感到內疚,1987年,他重返南極,將當年遺棄在那里的所有垃圾都帶回
了英國,斯旺的這次南極之旅行程長達1350公里,刷新了人類在南極步行時間最長的紀錄。兩年后,他再次穿越北極,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步行穿越南北兩極的人。
穿越兩極的經歷,讓羅伯特·斯旺對極地的環境污染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在南極,由于臭氧空洞,強烈的紫外線造成嚴重的面部脫皮。而在北極,氣候變暖使冰層融化,探險隊差點全軍覆沒。此外,他還目睹了探險、科考等人類活動在這里制造的堆積如山的垃圾。這讓他感到,必須為保護這塊“世界上最后的凈土”做點事。
此后,羅伯特·斯旺始終在為極地的環境保護奔走。他以自己的名字創立了基金會,組織和培訓年輕人參加極地科考活動,以提高他們對極地環境的保護意識。從2002年開始,他親自帶領志愿者多次赴南極,花費了5年時間清除了俄羅斯科考站及周邊區域約1000噸垃圾。羅伯特·斯旺堪稱“兩極保護名片”。
一個極地的孤島
斯旺從廢棄的俄羅斯科考基地向已被清理干凈的冰面望去,又萌生了一個新念頭:他要在南極建立一個教育基地,讓人們直面和感受這片美麗壯觀的大陸以及它正遭受的破壞。
2007年正值“國際極地年”,斯旺在這一年2月正式在南極建立了“E-Base”環保教育基地,他再次成為首位在南極建立教育基地的環保主義者。所謂“E-Base”,其實是一座紅色簡易房屋,從屋頂到地板采用的全部是環保材料,還有用風能驅動的電燈等電力設施和太陽能爐灶。斯旺將陸續聘請來自不同國家的30多名教師輪流來到這里,給參加活動的年輕人講解各種極地環保知識。他將這些課程命名為“2041課程”,并建立了2041.com網站,以便讓更多人了解“E-Base”計劃的進展情況。
“2041”對于南極洲的未來具有標志性的意義。1991年,南極事務的最高決策機構——南極條約協商擬定的《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中規定,締約國50年之內需負責清理遺留在南極大陸的垃圾,對固體廢棄物、食品廢棄物、化學藥品廢棄物及可燃性廢棄物要采取不同處理方式,以避免對環境造成損害。也就是說,這份議定書到2041年將會自動失效,然而,目前還沒有針對2041年以后極地環保措施的新協議出臺。
在2041.com上,斯旺已經將他的環保日程安排到了2041年。那個時候,斯旺將是80多歲了。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