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愛情化和愛情工作化
伴隨著社會車輪的飛速轉動(從工業時代開始,什么詞都變了,還好這個詞沒變),工作和生活的負荷越來越大,你需要更靈活更人性的工作方式(工作愛情化)和更專業的愛情方式(愛情工作化)#65377;
工作愛情化:現在你能每天準確計算出自己的工作時間?你能分清和客戶吃的那頓飯到底算加班還是算私人社交?即便是和朋友吃飯,你又有多少時間用來共享資源#65380;交流信息?你能計算工作到底占據了生命的幾分之幾?你知道自己沒了工作之后會是什么樣的面貌?工作像愛情一樣成了“終身大事”,這就是“工作愛情化”拋出的問題#65377;
愛情工作化:現在的愛情很難談,誘惑和“資源重組”發生的幾率越來越大#65377;即便是最標準化的戀愛模式,都要求男女主角向好萊塢電影靠攏,你需要更多的手段#65380;更巧妙的時間安排#65380;更出奇制勝的劇本#65380;更精益求精的態度,就好像做一個偉大的項目一樣,這就是“愛情工作化”提出的要求#65377;
難道愛情和工作,你不需要綜合考慮一下嗎?
1.愛情和工作是相似的
你一定看到過這些現象,但是沒有思考過:
愛情和工作都會面對一年#65380;四年#65380;七年之癢;
一開始都和興趣有關系,但并不是只跟興趣有關系;
愛情中另一半經常喜怒無常#65380;拋出莫名其妙的問題,工作中的突發狀況也越來越多;
愛情市場很激烈,人才市場也是……
“愛情和工作是相似的”,這個提法讓很多人感到困惑,但它的確——至少能夠自圓其說#65377;
我們都渴望傳世不老的愛情,有多少人甘心從一開始就一切歸于平淡?
2.都是一次風險投資
一位地產的副總經理說:“就好像做生意,我需要投入時間#65380;資本和精力,但我并不能保證投入就一定有產出和回報;愛情也一樣,需要我投入跟工作一樣的成本——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金融資本,但不能肯定一定能收到高額的回報#65377;愛情和工作一樣,對我來說都是一次風險投資#65377;”
我們的確沒有辦法掌控或者決定結局,能做的只是盡量努力,以我們的銳意和洞察力,還有足夠的真實和誠懇來保證我們每一次的下注都不枉費心力#65377;
3.人際關系復雜,都需要用心經營
還是上面的觀點,如果還沒有獲得愛情,就需要風險投資,如果已經獲得愛情,就需要用心經營#65377;就好像還沒有拿到工作Offer前,你要為你的職業生涯發展做出預測并最終敲定選擇,而當你拿到了Offer之后,要做的就是“守住本分,用心經營”#65377;
愛情里你需要經營你和愛人#65380;愛人的家人#65380;愛人的朋友#65380;愛人的同事等人之間的關系,這就和你需要經營自己工作中的各種人際關系一樣,你和同事#65380;你和領導#65380;你和下屬……這基本上是兩個同等復雜的問題#65377;
4.都渴望“一對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
工作提倡男女平等,可以各抒己見,可以在各自的分工內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按各自的行事風格做事#65377;同時,為了讓團隊合作的效果發揮至最優,我們也都需要給工作伙伴足夠的空間和時間#65377;
這和愛情里兩個人之間的關系一樣,在愛情里也希望彼此能夠充分尊重對方,并且給對方一定的個人空間——我們對于愛情和工作都渴望這種境界#65377;然而,當我把這個發現告訴MSN上的好友時,得到的反饋只有7個字:對是對,但不現實!
5.都會碰到“最合適”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說:“此時此刻在地球上,約有兩萬個人適合當你的人生伴侶,就看你先遇到哪一個,如果在第二個理想伴侶出現之前,你已經跟前一個人發展出相知相惜#65380;互相信賴的深層關系,那后者就會變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個人沒有培養出深層關系,感情就容易動搖#65380;變心,直到你與這些理想伴侶候選人的其中一位擁有穩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開始#65380;漂泊的結束#65377;”——這簡直就是對工作的最佳寫照#65377;換句話說,有很多適合我們的工作,因為相對狀態下總有太多選擇,所以就帶來變動:離職#65380;跳槽#65380;創業……
不管個人能力和經驗如何,找到適合的有發揮空間的才能有所作為,才有成就感#65377;當然,“適合的”其實并不是找到的,只能說碰到的,因為人們常常會發現,理想和現實有太大差距,只有靠時間磨合,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65377;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適合自己的那個悄悄出現了#65377;
6.都會癢
基本上這屬于人類的反傷行為,因為缺乏改變和激情,因為過于重復和貌似無止境,于是開始犯“癢”#65377;
工作和愛情都需要保鮮,這種保鮮方式在于每天都給自己確立一個小小的目標,然后去實現這個目標#65377;如果是工作內容相對固定的職業,就可以想想是不是有很多種“解題方法”,或者學會不斷創造新的解決工作問題的方式#65377;最關鍵的,是要擁有一雙發現新鮮事物的眼睛#65377;
7.都有“家法”
一個家庭有自己的“家法”,它被用來不斷地進行家族精神的滲透和弘揚,并起到對家人的管制和約束作用#65377;這就和企業文化是一個道理,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精神文化體系,它代表一個族群的權威和聲音,所有偉大的企業都離不開這個精神愿景#65377;
8.都需要你改變一些舊有習慣
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環境或人的變化,你需要適當地調整或改變一些舊有的工作習慣,比如你原本10點上班而現在是8點,比如你原來習慣周五開例會而現在是周一,比如你習慣跟原來的老板稱兄道弟,而現在這個更希望你注意身份#65380;級別……總之,你不得不為適應現在而改變一些過去的習慣#65377;
愛情也一樣,你可能會為了對象而改變吃飯的口味#65380;穿衣的風格或者看原本不看的電視節目,如果這些改變值得付出,如果這是成長和成熟的一部分,如果這些并非什么大不了的原則性的問題,好吧,Who care?
9.都有排他性
有句話說的是“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熏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65377;這句話關鍵要看它的后半句——“對于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65377;這意味著我的眼里只有你,意味著放大了某個人身上的某些特點(尤其是優點),而這種排他性對于愛情來說,就算不是靈丹妙藥,也是濟世良方#65377;
工作往往也會帶來排他性,關鍵是看你對這份工作傾注了多少熱情,投入了多少心血,花費了多少精力,并且,你對它有多少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也許是現代職場人最缺乏的一種特質,也是最寶貴#65380;最能讓我們的工作變得美好和充滿意義的魔法#65377;
后記
凌晨4:57,小白是我MSN上唯一在線的人了,我問他愛情和工作的最大相似點是什么,他想了想告訴我:都會讓你這個人晚上不睡覺,在電腦前和別人說話#65377;而最大的不同點則是,對象可能是愛人,也可能是客戶!■
(選自《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