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兩個月內的4次降息以及同時推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都在焦慮地探尋宏觀經濟和民眾信心的底部。毋庸置疑,房地產業是其中備受矚目的風向標。
全國高達130億平方米的住宅,即使最保守的估算也是一個高達50萬億元的最大資產市場,是中國股市總市值的5倍。從更宏觀的層面看,有50個產業與房地產業血脈相連。房地產行業是否見底,事關9月份以來諸多貨幣、財政政策的成敗。11月份,北京住宅簽約數量環比增長超過五成。另有報道表明,來自溫州、山西等地的購房團已進入北京、上海等地“探底”看盤。11月北京成交土地面積環比去年同期暴增159%——開發商似乎正在恢復拿地的信心。但同時,全國空置房數量仍上升了近20%,要消化掉這些空置房需要27個月。
在金融危機已經演繹成全球經濟放緩成為共識之時,房地產的春天能提前到來,并進而吹響中國經濟翻轉的號角嗎?
反方:春天仍然無期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承認,中國房地產正在迎來幾個陽光燦爛的好天氣。但他向本刊強調,這并不能說明已經度過了冬季。成交量的短期攀升,他認為不過是政策效益和積壓交易量的短期反應。問題根源在于,10年以來房地產緩慢上揚的趨勢被2007年迅速膨脹的泡沫所打亂,現在處于擠泡沫時期,下調遠未結束。地段不好、交通不便、配套設施較差的小區,價格下調幅度仍會加大。而對開發商而言,當下最明智的考慮是如何將現房售出以周轉資金,而不是盲目抄底拿地。
不要誤以為紅葉是春天來臨的象征,SOHO中國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提醒《環球企業家》,這是進入冬天的標志,對目前市場和經濟的判斷不可過分樂觀。住宅的降價和人民銀行的降息,都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的回暖。但北京十一月份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半以上是來自保障房。不止是北京,全國許多城市的保障房都會在今年的四季度推出。潘石屹強調,真正的回暖有賴于整體經濟的復蘇,一個行業很難獨善其身。
正方:最壞時刻已經過去
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許誠新向《環球企業家》指出,樓市或許已經接近底部。原因在于,市場低迷的持續和價格的下調已經讓房地產商幾乎無利可圖;另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并未根本解決流動性緊張,開發商的融資成本已經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在二者夾擊之下,許周圍的開發商在新財年都不同程度縮減了開發量。可以想見,未來三四年內的住宅供給量將持續下降,并最終觸發供需平衡點的逆轉_房價將恢復上漲趨勢。
而在最新的“金融國九條”中,北京金華星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越看到了正面的信號。馬越指出,“貨幣政策”、“消費信貸”、“股市運行”、“債券規?!?、“融資創新”、“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關鍵詞所包含的信息表明,房地產資金融資鏈條開始松動,金融體系將給整個房地產業輸血。他認為,圍繞“金融國九條”后續會出臺的實施細則,必將匯成一股強勁的暖風,為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和房屋消費注入實質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