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重挫之下,最大石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決意加快成為亞洲國家的投資熱地——特別是中國。
如果不是因為珍稀的阿拉伯瞪羚,可能沒什么人知道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國西南部的杰贊省,一個大多數地區都是荒蕪丘陵的地區。盡管這里擁有沙特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但其面貌仍滯留在前現代的狀態中。
走出杰贊簡陋的機場,放眼望去并沒有什么蜿蜒的高速公路,只有望不到邊的荒蕪土地。一座色彩繽紛的巨型廣告牌孤零零地矗立在黃沙中,上面“杰贊經濟城歡迎貴賓”的中文使它尤為觸目。從這里驅車1個多小時,方才進入杰贊經濟城的核心地帶。
這片由干涸河床、枯萎的灌木叢和漫漫黃沙組成的土地卻激起了沙特政府對未來城市的無限暢想。未來數十年間,這里將崛起一個電解鋁工廠、發電站、石油提煉廠、制藥廠,甚至一座價值300億美元、擁有幾十萬居民的新型工業城。
更具雄心的想法是,杰贊經濟城不是一個孤立、偶然的經濟項目,而是沙特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Abdullah Bin Abdul-Aziz)重要的經濟改革計劃中的一部分。這位國王躊躇滿志,希望利用國內的私人資金和海外投資修建一系列經濟特區,為沙特整體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不過,海市蜃樓般的規劃真實的意圖遠比想象中復雜。這無疑是一場面向現代化的進程,但與此同時,沙特將因此背離二戰后確立起來的經濟發展模式——豐富的石油資源,在2007年為沙特貢獻了GDP的50%,其90%的政府財政收入也來自于石油及其相關產業,并占據該年沙特全國出口額的88%。

但今年以來,包括沙特在內的所有石油出口國已在“油價過山車”上受盡眩暈之苦。繼今年年初紐約油價首次突破100美元/桶后,7月11日創下147.27美元/桶的歷史新高。但油價隨即下滑,導致海灣六國(包括歐佩克成員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和卡塔爾)的投資者1月以來在股市總計損失了將近3千5百億美元。歐佩克不得不在11月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減產事宜。
由于過分依賴石油,油價下跌的影響也輻射到其它領域,該地區的大型電力、水力項目和石化項目面臨融資困難。沙特或許更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即使2007年原油價格迅猛增長,但由于限量減產等原因,沙特的GDP反而增長放緩。
種種跡象表明,沙特阿拉伯及其它中東國家必須開啟面向現代工業化的轉型之路。唯如此,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性方有望減少。不過,自1938年開始,石油徹底改變了這個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的命運,長年殖民統治的陰影和紛雜的政治內亂隨之終結,沙特走上了一條通往財富與自由的道路。不難想見,主動疏遠這種天賜資源,而去開創一番全新的國家發展模式,對沙特來說,需要承受難以想象的內心壓力。
硬幣的兩面
事實上,在如今這個高度全球化的世界,石油和政治、經濟的關聯性早已超出了單一國家經濟所能承受的范圍。沙特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在未來幾十年中,隨著石油儲量的減少,“黑色黃金”不能可再像過去那樣帶動沙特的經濟增長。幾乎在一種“壯士斷腕”的情勢下,沙特決定尋求可替代的經濟收入。
當然,工業化改革的重要動力還包括沙特日益增加的就業壓力。作為全球人口增長最迅速的國家之一,沙特約2368萬人的總人口數是30年前的3倍多。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沙特人口會翻一番。人口增長間接體現出,25年來,這個國家生活條件、醫療保健體系和社會條件的改善。
但如同硬幣的另一面,傳統的石油出口型經濟雖是原動力,現在卻無法帶來足夠的工作崗位。在過去20多年中,沙特的通貨膨脹率幾乎為零,2007年卻急劇增加。以這次改革的先鋒杰贊經濟城為例,它所在的杰贊省擁有約120萬人口,分布有大約5000個村莊和城市,但其失業率高達20%,更有12%的人口是文盲。
為擺脫單一經濟模式造成的社會困境,沙特政府推動修建了包括杰贊經濟城在內的四大經濟城,嘗試多種工業發展以多元化國家經濟結構。杰贊經濟城將由馬來西亞MMC集團和沙特本?拉登集團聯合承包開發,計劃在25年內吸引總額達300億美元的投資,并帶來超過50萬個就業機會。而沙特投資總局則代表政府規劃、監管經濟城的開發。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很快得到回應。隨著今年11月份的一系列項目投資意向簽署,在成立短短兩年內,杰贊經濟城已經吸引了全球260億美元的投資。
很難說目前順利的投資過程得益于沙特和西方世界之間的緊密關系(當然,這也拜石油所賜),杰贊的主要城市吉贊是吉贊港的所在地,該港口是沙特阿拉伯在紅海的第三大重要港口,與連接歐洲、遠東和阿拉伯海灣地區的主要東西方海運路線比鄰。
在這個瀕危動物阿拉伯瞪羚的棲息地,冬季,來自歐洲的候鳥遷徙至此。而平原地帶盛產咖啡豆、谷物、香蕉、葡萄、芒果、木瓜、李子和各種柑橘類水果。在這些異國風物面前,投資者意識到,兩千年前陸路交通時代,連綴中西方經濟文化的絲綢之路恍若在今日重現。
一發千鈞
沙特阿拉伯并不是海灣國家中唯一的變革者。以阿聯酋為代表的阿拉伯國家,經濟轉型的方向是通過對酒店、娛樂項目加大投資來大力發展旅游業。初看,沙特的轉型之路反而略顯笨拙。但沙特認為,這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的判斷。
“工業化是沙特從戰略角度考慮,它希望利把石油能源轉化為電價的優勢,來吸引第二產業投資。”中鋁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賀志強告訴《環球企業家》,“電解鋁的主要成本是氧化鋁和電,沙特的主要優勢就是油價低。”
與此同時,屬于資本密集型的工業項目投資之后,將會進一步帶動沙特國內下游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快速發展。例如,利用中鋁的電解鋁產品,沙特可以在周邊建廠進一步對鋁材加工制造成鋁管等產品,繼而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
“沙特的優勢是擁有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的25%。”沙特投資總局(SAGIA)局長兼經濟城市主管AbdullahHameedadin說,“在此基礎上沙特應該去發展那些能源依賴型的行業。這才是沙特的核心競爭優勢。”
不過,這也意味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沙特的經濟發展基礎仍是過去數十年所依賴的石油資源。不同的是,用石油換來的不再僅僅是美元,而是多個行業的跨國投資和大量就業機會。這個擁有麥加和麥德林兩處伊斯蘭宗教朝拜圣地的國家并不需要一個像迪拜那樣的超級旅游城市,它清楚地認識到,既需要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又要充分利用能源方面的優勢來換取更多的發展方向。同時,通過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沙特希望找到可依賴的新能源,例如海灣國家充足的太陽能資源。
在目前杰贊經濟城簽署項目協議的合作伙伴中,多數來自亞洲,而中國公司的比重尤其大。包括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華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等。中鋁計劃在沙特杰贊經濟城建設一座年產能為100萬噸的電解鋁廠,并就成立合資公司中沙杰贊鋁業公司簽訂了框架性合作協議,沙特政府投資總局向該項目頒發了項目許可證。在這個總投資約30億美元、項目年產電解鋁100萬噸項目中,中國鋁業作為最大股東,需提供技術、設計、設備、管理經驗并負責銷售。這是目前為止,中國企業在沙特單筆最大的投產項目。
對于中國公司來說,到沙特投資建廠會獲得比購買進口原油更便宜的能源成本。杰贊經濟城的款待也不錯,沙特政府提供了超過120項普通話政府服務。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輸出國之一,積極尋求與中國合作的沙特正是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的縮影。
此前,當海爾和TCL的家電產品大量銷往中東地區時,眾多阿拉伯貿易商蜂擁前往中國的義烏商品批發市場。在那里,甚至連路標都開始用阿拉伯文標注。根據渣打銀行的數據,自從2006年開始,亞洲就已成為海灣合作委員會最大的貿易伙伴,這是一個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六國組成的中東地區重要區域性組織。
的確,與歷史上那些沙漠之中滿載著香料和絲綢的駱駝商隊不同,今天,上海、香港、新加坡的港口與波斯灣之間,迪拜巨大的現代化機場與北京繁忙的國際機場之間,正崛起著一條無形的絲綢之路,而其經濟、政治意義遠非數千年前可比擬,但同時,它也將因此經歷更為復雜的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