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S投資銀行亞洲區副主席
[影響范圍]在中國投資銀行界,近兩年中最耀眼的明星人物恐怕非蔡洪平莫屬:這位54歲的上海人被冠以“紅籌之父”、“首富制造者”等多個稱呼。2007年,他率領瑞銀團隊完成了17單IPO項目,幾乎包攬了這一年的所有造富故事,其中包括碧桂園、SOHO中國和巨人網絡等轟動一時的海外IPO。而在2008年的艱難行情中,瑞銀證券然完成了近十個發債項目。

[最重要的變化]回憶過去,中國金融業最大的變化就是股份制改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選擇了與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都不同的道路。其中最成功的就是中國銀行業扮演的角色和本身的轉型,它承擔了中國經濟改革最后一個保駕人的作用。
銀行業股份制改革的成功說明,首先中國政府的決策對了,第二中國經濟發展得很快,剝離的資產很好處理,而銀行又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盡管現在全球的經濟狀況都很糟糕,但我不太擔心中國的金融業。首先,在這些商業銀行上市后,它們的內部風險管理、信貸風險管理、內部的貸款審批制度都是非常嚴密的。這種嚴密程度比國外要好得多。第二,從消費的角度看,中國人還不起錢就借債的情況不多,所以中國的銀行信用風險不會大。再加上我們沒有那么多衍生工具,所以中國的金融業還是穩健的。
[生命力]金融業未來的活力還是要通過制度和產品創新來實現,比如人民幣自由兌換、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入。千萬不要以為,美國出了問題,市場經濟就是錯的。
除了制度上的創新,也有很多產品上的創新。公司債、可轉債,還有各種衍生產品。只要控制一定的杠桿比率,衍生產品不是什么“壞東西”。千萬不要以為憑借雕蟲小技,國內的股市就可以蓬勃發展起來。
[隱患]關于經濟危機會持續多久,我的觀點比較中立:未來兩三年全球范圍的衰退是肯定的。中國會好一些,但經濟放緩也很難避免。
大規模的失業將是中國接下來的主要挑戰。如果失業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將會引發政治問題。現在農民工已經陸續失業了,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我們推行的經濟激勵政策反通脹等都是對的,但是要注意一點:基本國情決定了就業是第一位的。中國是個13億人口的大國,對國家商業模型,對我們的國情要有基本了解。有些經濟指導方針上的問題是值得總結的。
[未來]關于未來下一個3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最根本的政策還是50年不變,發展還是硬道理,GDP要保持8%至9%的增速,而且完全可以保持30年。現在中國是全世界的綠洲,我們不是只拉動港澳,而是在拉動全球。
未來30年,投資銀行在業務上不會有什么變化。好的投資銀行能夠深度介入一個國家的主流經濟發展,利用資本市場和產品來推動行業的發展,發現某種生產力,推動經濟的發展。
[告誡30年后的中國金融家]我想告訴那些期待在下一個30年奮斗于金融業的年輕人:穩步的、安全的發展始終是第一位的,不要急于求成。面對經濟周期不要緊張,同時也不要離開基本的生活道理,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量力而行,沒有錢的不要去亂消費,不要有過分的夢想。不要把財富看得太重,不要貪婪。最終留在金融行業里的,永遠是那些辛勤工作的人。
采訪整理 本刊記者 王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