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達在2008年第4期的《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上撰文指出:我們不能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只具有歷史意義,只在30年前起到破冰作用,以后就可以束之高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具有真理性的哲學命題。它在30年前的特定歷史條件下能發揮巨大作用的根據,在于論斷的真理性而非命題的政治權威性。無庸諱言,在如何看待30年的改革開放的成績問題上,至今仍然存在著某些爭論。既有反對改革開放的“左”的思潮,又有以各種主義來取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綱領、道路的右的思潮。從哲學上說,駁斥這種種看法最有效的根據,仍然是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論斷,即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及其成果,它比任何抽象理論和聲明都更具有說服力。30年來,我們國家的生產力是否得到了長足發展?我們的綜合國力是否得到了增強?我們人民的生活是否普遍得到了改善?我們的國際地位是否得到了空前提高?我們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而非生活在抽象的理論原則中,對我們最為實在、最具說服力的是現實本身。如果我們不以30年來的實踐及其成果為標準,而是以某種特定的發展模式、以某條語錄為標準,以自己僵化了的觀念和先入之見為標準,都是從根本上違背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論斷的。1978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究竟如何改革,仍然有待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在不斷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原則。每一項重大理論和實際任務的提出,都包含對前一段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深化,都包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以實踐經驗為內容的理論系統化過程。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秘密所在。這個秘密就在于實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