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初露
2007年春天,一場金融風暴在華爾街醞釀。美國次級房貸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2001年至2005年,美國房市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這也刺激了抵押貸款機構超常規發展的欲望。2005年美國次級按揭貸款額達到6250億美元之多,比2001年放大了5倍。與此同時,美聯儲基準利率從04年起連續提高17次,次級按揭所需的供款也逐步攀升,導致低收入借貸人無力支付還款,部分房屋貸款開始轉換成壞賬。
2007年2月9日,匯豐控股發出盈利警告,并為其在美國的按揭業務增加18億美元的壞賬撥備。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告破產。
危機爆發
2007年6月7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只基金停止贖回。
到了2007年8月份,隨著大量次貸形成壞賬,基于這些次貸的證券也大幅度貶值,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一時間,銀行系統惜貸氣氛濃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信貸緊縮”。
2007年8月10日,為了穩定動蕩的金融市場,美聯儲一天內連續三次向銀行系統注資,總額達三百八十億美元。各地央行9日和10日紛紛向金融系統注入巨資。
2007年8月13日,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美聯儲宣布,分別向銀行系統再注資476.7億歐元、6000億日元資金和20億美元,合計約720億美元。此外,澳洲央行當天也向市場投入15.2億澳元。至此,全球各地央行近幾天注資總額已經接近4000億美元。
2007年8月27日、29日、30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分別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95億美元、52.5億美元、100億美元。自8月9日至今,美聯儲已累計向金融系統注資1472.5億美元。
危機擴散
進入08年,次貸危機引發了金融大動蕩,世界金融巨頭紛紛宣布去年第四季度巨虧。
1月15日,花旗宣布,該行2007年四季度虧損98.3億美元。
1月17日,美林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虧損98.3億美元。
1月30日,瑞士銀行宣布,2007年第四季度預計出現約114億美元虧損。
3月16日,摩根大通同意以2.7億美元 (每股2美元)左右收購華爾街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美聯儲則將為此項交易提供資金支持。
進入7月,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的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9月7日,美國政府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在過去一年中,“兩房”虧損到了140億美元。“兩房”股份也暴跌了約90%。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將根據美國破產法案第11章向紐約南區美國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同日,美國銀行將以每股29美元的價格,以換股方式收購美林證券,總價約500億美元。
9月17日,美國政府正式接管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美聯儲提供850億緊急貸款。
9月18日,為了緩解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尤其是美元融資市場存在的壓力,全球六大央行發表聯合聲明,通過與美聯儲簽署掉期協議,聯合向短期信貸市場注資2470億美元。
9月20日,美國政府要求國會通過一筆7000億美元救援計劃。
9月21日,美聯儲批準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集團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成為銀行控股公司的申請。上述公司變身普通商業銀行,將更容易獲得穩定的融資渠道。
9月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最大儲蓄銀行華盛互惠銀行,并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銀行。同日,各國央行再度注入數千億美元巨資救市。
10月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批準了7000億美元的金融系統救援法案。
10月8日,在中國宣布降息的同時,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加拿大、瑞典和瑞士等央行發布聯合聲明宣布,緊急削減基準利率50基點。
……
分析人士指出,這場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向縱深方向發展。預計此次金融危機將持續到2009年甚至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