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個人最重要的,不單純是工作,或者一枚獎牌,而是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樣去生活。
那一幕,至今讓人難忘。
雅典奧運會女子體操比賽高低杠決賽正在緊張進行,俄羅斯運動員霍爾金娜一出場,就贏得了滿場喝彩。
霍爾金娜極具體操天賦,她那修長的雙腿、迷人的微笑、優美的動作,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自1994年參加世界體操大賽以來,她先后奪得10金9銀3銅共22枚獎牌,是世界體操界公認的“高低杠女皇”。
那一年,她已經25歲了,對于女子體操運動員來說,已經是一員老將。參加這次奧運會,霍爾金娜不僅要與年輕許多的女子同臺競技,而且面臨著謝幕之戰的壓力——任何一個運動員都想用奧運會金牌,圓滿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
比賽開始了,霍爾金娜輕盈地躍上高低杠,像只美麗的蝴蝶在高低杠上飛舞。在一個跳轉動作后,霍爾金娜竟然出現了抓杠失誤。人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希望她能堅持住,千萬別掉下來!可她根本沒有堅持,掉下了器械……
比賽結束了,霍爾金娜沒有落淚,沒有一句話,撇下記者和成千上萬等著為她奪冠喝彩的觀眾,靜靜地離開賽場,消失。
賽后,對霍爾金娜此舉的評論文章很多,大多數是抨擊——你再堅持一下,不就成功了嗎?你哪怕流下一滴眼淚,也好讓為你落淚的人得到情感共鳴!可你沒有堅持,你甚至沒有痛苦的表示,神情平靜得仿佛天生應該失敗。
當時我同大多數人一樣,為霍爾金娜的表現失望,卻始終關注著她的消息。平靜離開賽場的她并沒有就此沉寂,而是積極活躍在俄羅斯的文藝及政治舞臺上,不但當選為“統一俄羅斯黨”國家杜馬議員,前不久還以議員的身份到我國訪問。

霍爾金娜的到來,再次引起大家對她的關注,她的自傳也成為大家議論的熱點。在自傳中,霍爾金娜詳細記述了當年失利的過程以及心路——
“世界轟然崩潰了。我手指松開,仿佛進入了失重狀態,緩緩地從杠上掉了下來。眼前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失掉了時間感。奪冠的狂熱、情緒的波動都不復存在,觀眾的臉變得模糊,我的耳邊突然間靜下來。
“我平靜地離開了賽場,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掉淚,我挺直身板,如同奧運金牌掛在胸前般,昂首走向出口……
“在高低杠比賽中,我一直有種不好的感覺:過一秒鐘就會發生不可挽回的事故。我突然意識到是賽方給的準備時間不夠。賽前,按慣例我有充裕的時間仔細回想每個動作、熟悉器械,但比賽開始的綠燈突然間亮了,我不得不中斷準備,倉促地開始了比賽。因為根據規則,如果你在綠燈亮后的30秒內沒有走到杠前,裁判會給一個鴨蛋。然而,對于高低杠這個項目而言,是容不得急就章的。一個動作的不標準,很可能就會落下終身殘疾。當時,是內心的平靜和慣有的謹慎救了我。前半段的動作我很是得心應手,當做到我最拿手的后擺動作時,我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好像我會掉下去,那么我將成為一個誰都不需要、誰都不記得的終身殘廢。不,我不能這樣!我松開了手指,軟綿綿地落地了……”
讀完這段文字,我理解了霍爾金娜。她對金牌的渴望,她的失望,以及她超凡的冷靜,都深深打動了我。“一個動作的不標準,很可能就會落下終身殘疾……那么我將會成為一個誰都不需要、誰都不記得的終身殘廢”——所以霍爾金娜沒有堅持,寧愿領取失敗,寧愿被世人恥笑,保全健康。她是一場比賽的失敗者,可她更是自己人生的勝利者,只要擁有健康,又有什么精彩不能重現?什么幸福不能醞釀?
正如俄羅斯《晨報》的一篇文章所言:“現在對霍爾金娜最重要的事,不是運動,不是體操,而是她今后的生活,像她希望的那樣的生活。”
霍爾金娜在比賽場上的平靜失敗,卻成為她邁向新生活的優雅起點。
(選自《中國青年》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