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總是被這樣的畫面這樣的聲音感動?為什么我們總是看著看著就會眼含熱淚?
因為我們愛這個土地,這個土地上的人們懂得相互關懷!
“我能下力氣干活#65377;”
“我會修房子,也會拆房子#65377;”
“我有高空作業經驗#65377;”
這是幾位電話申請做志愿者的農民工的話#65377;他們很可愛#65377;
“你們能幫我找到我最好的朋友李小蘭嗎?”
李鑫怡是汶川縣映秀鎮小學學生,獲救后,她認真地問了上面這句話#65377;
“你他媽的記住!一個兵!穿上軍裝的時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兒子!你老婆的男人!你他媽的是老百姓的兒子!國家的男人!國家的軍人!”

一名軍官在沖進一座要倒塌的廢墟搶救傷員時被戰友攔住,情急之下他破口大罵#65377;說完后,他向妻子所在城市的方向敬了一個禮:“寶貝!我愛你!別恨我!我是軍人!”
“媽媽躺下了……”
一個失去雙親且手腳受傷的3歲小女孩,由于受到強烈驚嚇,只知道哭鬧,不吃不喝,反復不停地說這句話#65377;
網友百草止水撰寫的《從姚明捐款看富人慈善》一文,被搜狐網站放到首頁后,把在美國療傷的姚明再次推上輿論的風頭浪尖#65377;雖然姚明此次賑災捐款總額高達200萬元,但因此前有消息稱,他在美國卡特里娜颶風時捐款100萬美元(約折合當時的人民幣800多萬元),兩相比較,眾多網民心理難以平衡#65377;之后,百草止水發現該消息是假的,隨即向姚明道歉#65377;但來自網絡的種種責難讓姚明很傷心,不過,他依然沒有停止自己和“姚之隊”的賑災計劃,不僅會在夏天組織義賽,還聯系了一些專家,就參與災后重建的想法展開討論#65377;
“什么是慈善,慈善不是當你有一億美金的時候,捐出100萬#65377;而是當你只有一塊面包的時候,掰下一半來和饑民分享#65377;”

“中國的年輕人不自私#65377;”
在震中,他們是“把生留給學生,把死留給自己”的老師;在震后,他們是趟過湍急的河流通報險情的勇者;在營救中,他們又是組織有序#65380;沖鋒在前的志愿者#65377;從冒著余震#65380;泥石流#65380;飛奔救援的抗災勇士,到背著三歲妹妹逃生的十一歲少年,中國的“80后”#65380;“90后”們,以自己在災害中的表現,贏得了贊嘆#65377;
“我欠王老大3000元#65377;”
什邡市農民劉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來時,一直守在廢墟外的女兒撲上去,發現父親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寫著這樣一句話#65377;第二天,劉德云醒來后告訴女兒:“如果出不來,手腕上那句話就是留給你的遺囑#65377;”
Tipe:地震了!怎么辦?讓地震專家告訴你#65377;如果你是在影院#65380;體育館等大型公共場所遇到了地震,趕緊就地蹲下,躲在排椅下也可以,一定要避開吊燈#65380;電扇等懸掛物,用皮包等保護好你的頭部,等地震結束后,再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