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和我一樣學心理學的哥們,專門做跨文化方面的研究,他總是跟我說:“也不知道老外是怎么想的,反正他們找的中國女朋友都賊難看#65377;”我以小人之心猜測他這么說,一半是出于嫉妒,哈哈#65377;我從來不認為東西方的審美觀是沖突的,但在個別問題上,還真的有些例外,東方人和西方人的看法簡直迥異得離譜,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天壤之別”#65377;
去年夏天,我到越南旅行#65377;初到河內時,發現了一個壯觀的景象:大街上的婦女無一例外地用白紗把臉和手臂包得密密實實,只露出兩只眼睛#65377;別誤會,她們并非因為宗教信仰,也跟埃及的法老沒什么關系,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她們不想被曬黑#65377;
經常會有當地人羨慕地對我說:“你真白啊!”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你真漂亮!你真高貴!”也因為我白,他們總是想把我猜成是有錢的日本游客,但又對我的高個子很猶疑,最后變成了半生不熟的韓語“按擰哈塞腰”#65377;
當我告訴他們我是中國人,并且要一路去往越南南方時,大家都直搖頭,說:“南方曬死啦#65377;”不幸被他們言中了,西貢果然熱得夠嗆,更不幸的是,等我跋山涉水到達那里時,已經黑得跟炭條似的了,再也沒人夸我白,全都沒好氣地猜我是不是從菲律賓過來找工做的#65377;東方人的審美觀是“一白抵三俏”,我小學時從山東奶奶家過完暑假回上海,隔壁阿姨的眼睛是雪亮的,她對我媽說:“要死快啦,伊幫黑人差不多了,一看就是鄉下出來咯#65377;”
所以,當我去年曬成一個黑人從越南回來,然后懷著萬分自卑的心情到歐洲公干時,突然驚喜地發現了兩件事情:一是幾乎大部分的人夏天都在度假,基本上不用我干什么活兒;二是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想去有太陽曬的地方,我的膚色竟然又受寵若驚地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哇,你看上去真時髦!”“我也想度假回來曬成你這樣的顏色!”
對于恨透了自己蒼白皮膚的歐洲人來說,沒有什么地方比艷陽下的海灘聽起來更誘人了#65377;我的法國朋友驚訝于中國滿大街的美白產品,她說在歐洲根本沒見有賣的,那里全是“曬黑系列”#65377;恐怕她奶奶的奶奶那一輩才是走到哪兒都撐把小陽傘,曬到一點點太陽,就大驚小怪地生怕別人認為自己剛去種過地#65377;現在的歐洲人,都以擁有麥色皮膚為驕傲,以能在海灘日光浴為時髦,覺得白煞煞的膚色看上去又土又不健康;甚至于有的人因為沒有時間或沒錢去海邊,但出于虛榮心,人工把自己曬得跟煤堆里剛扒出來一樣,好讓別人以為自己是去度過假了#65377;
你也許同我剛開始一樣對此很不理解,但假如你知道奧斯陸一年里有多少天是完全見不著太陽的;或者,當你在七八月份柏林的夜晚,驚奇地發現人們正圍著羊毛披肩,在點了取暖燈的露天酒吧里聊天時,你就會明白,他們為什么對陽光趨之若鶩#65377;
大夏天里,要想訂從涼爽的北歐到炎熱的南歐去的機票真的“比登天還難”;火爐般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了最搶手的度假勝地;而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堵車似乎成了家常便飯,隔著車窗,前后左右全是拖家帶口到海邊去曬太陽玩兒的#65377;
為了讓無法出遠門的人們照樣可以享受陽光沙灘的快樂,布魯塞爾和巴黎等大城市的河邊,還會在夏天出現人造沙灘#65377;下班后的人們三五成群地躺著,假裝在海邊享受日光浴#65377;這個時候,法國朋友都會小心翼翼地問我:“你確定不需要把遮陽傘嗎?”我一咬牙,然后斬釘截鐵地回答:“有嗎?”
(選自《新民晚報》2007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