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社會學家曾說,整部人類史其實就是一部媒體發展史。
如今的傳媒界充斥著許多熱點,如網絡媒體的興起、手機電信增值業務的火爆、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等等。在這場風起云涌的變革之中,在大多數人的視線之外,企業傳媒也風光無限。
何謂企業傳媒?書本的解釋是:由企業自己主辦的,主要由企業內部傳播的媒體,如企業的內刊(報)、企業電視臺、企業網站、企業廣播站等。
然而,這枯燥的解釋卻遠不能涵蓋企業傳媒的意義,企業傳媒是什么?企業傳媒:“是企業思想的意識流,知識和理想的匯聚在這里激蕩心河的奔騰;是企業交流的信息墻,他山之石的叩擊在這里引發高見的爭鳴;是企業發展的戰略圖,首長與百姓的視線在這里檢閱驍勇的三軍;是企業生活的多棱鏡,跌宕曲折的五彩在這里撥動藍領白領的才情;是企業形象的展示臺,秀外慧中的表里在這里展露開放坦誠;是企業人才的交流榜,千里良駿的馳騁在這里交遇伯樂尋覓的目光;是企業營銷的能量場,品牌和信用的實力在這里造就溝通的橋梁;是企業文化的演藝臺,干部員工的心智在這里奏鳴集體生命的交響;是企業教育的講武堂,自省與警示的化合在這里修煉團隊的智商與情商;是企業精神的全息像,理念和追求的交迭在這里衍射使命的高尚?!?/p>
在國際上,企業傳媒早已有了自己科學的理論體系——公共關系學術體系。而在我國,社會公眾對于企業傳媒的認知和了解還是從傳統的新聞傳播和企業文化視角去獲得體驗,這就導致了人們將企業傳媒當作公共傳播咨詢的配角和豐富企業員工業余文化生活的園地,因而許多人對其不屑一顧,認為企業傳媒不能登大雅之堂。而這種觀念影響到企業,也就導致許多企業辦內部媒體只是決策者附庸風雅的“作秀”之舉,缺乏戰略性的遠見和規劃。因此,我國企業傳媒雖然數量上不斷增加,但質量上卻參差不齊,稱得上優秀企業傳媒的在其總量中只占很小的比重。
一個企業的發展沒有文化的傳承是可怕的,作為企業文化傳承的主要工具之一,企業傳媒的作用和發展空間是巨大的,然而我們卻沒有正確的認知和使用它。
企業傳媒的運作實踐表明,企業傳媒不是新聞傳播的另類“傳聲筒”,也不是企業辦文化,更不是企業裝點門面的“裝飾品”;“企業傳媒絕對不是企業文化的表象,它的價值實質是企業經營者借助媒體的傳播力,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和協調企業內外目標群體關系,以達到管理和經營的完善,同時為實現本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愿景聚集更旺的人氣。”說得更通俗一點,企業傳媒就是將金錢轉變成精神,并使這個精神回過頭來能變成金錢。
只有當我們認識到企業傳媒的重要性時,我們才能從對企業傳媒中國式評價體系的誤區中走出來,與國際接軌,使其獲得應有的重視,并與企業品牌經營融為一體,成為助長企業軟實力,推動企業健康高速發展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