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忠良》是中糧集團的內刊。對于關注《企業忠良》的人來說有一個最大的疑問:何時才能成為真正的月刊?這就要問專欄作家、中糧董事長寧高寧了。自2005年4月創刊至今,《企業忠良》沒有哪一年出滿了12期——2005年、2007年各9期,2006年11期。并非編者不想,只是為了保證每期都能有王牌欄目“寧高寧專欄”,只好調整出刊時間?!耙驗楹芏嘧x者都對寧高寧專欄有期待,甚至有的人看這本雜志就是為了看這個專欄”。
其實,《企業忠良》的出生便源于寧高寧的一手推動。2005年寧高寧從華潤來到中糧之初,就將連續出版了12年、為中糧集團每位員工所熟悉的內刊《今日中糧報》廢止,重新推出了《企業忠良》。在雜志初創的時候他就要求,中高層經理人要在作者中有一個基本比例。寧高寧在《企業忠良》讀者座談會上曾說,“從總部到業務單元再到職能部門,每期要有兩三位一把手寫一些關于公司戰略、公司管理的稿件,如果都是下面的員工在關心公司發展戰略,在談公司的管理問題,而我們各路的領軍人物都不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就有問題了”。
寧高寧不僅要求公司各級干部踴躍投稿,還在《企業忠良》開設“寧高寧專欄”,堅持每期為雜志撰寫稿件。喜歡他的文章的人不在少數,這也成為雜志的最大亮點。他在談到寫作的時候就講過,說真心話是第一位的,文字描述、文采并不是最重要的,要關注企業,以開放、自由、可以發揮、包容的心態說話。這些其實也從他的文章風格中體現了出來,質樸,但很有洞察力和啟發性。
企業員工讀了高層領導、中層經理人撰寫的體會文章,既可以避免在逐層傳遞過程中信息量的遞減和失真,也可以讓大家了解集團的發展戰略,理清發展思路,便于步調一致地前進。
自2005年4月創刊至今,每一期雜志都根據中糧集團的當期經營焦點推出雜志主題,3年多來涉及了戰略、公司治理、流程建設、成本管理、港股上市、客戶滿意度、企業大學、技術研發、標桿管理、安全生產、社會責任等多個方面,既傳達了中糧集團的發展戰略布局和經營動向,帶動啟發了企業各層面經理人的思考,也忠實地記錄了中糧集團這些年來的發展脈絡。每期《企業忠良》100多頁,而這樣的專題欄目篇幅往往要占到全本雜志的1/3以上,關于企業經營的思考類文章分量之重,使得《企業忠良》在中國的企業內刊中獨樹一幟。
《企業忠良》對于稿件組織和編輯的第一要求就是要盡可能地去除“水分”,避免雜志中出現空話和套話,使得放在雜志上的每一篇文章能夠“說出一件事情,闡發一個想法,提出一個觀點,表達一種情感”,堅決不讓讀者閱讀完文章卻感覺浪費了時間。這樣,選擇每期雜志的主題和約稿就成為辦刊中的重點難點,這也使得《企業忠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理人對于業務發展的思考。
中糧集團認為“誠信、團隊、專業、創新”的企業精神以及陽光、透明的企業文化更體現在企業的具體行為中,并不是幾句口號而已,《企業忠良》正是提倡這種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載體。中糧集團辦公室主任、《企業忠良》主編殷建豪一向強調雜志和集團業務的密切互動,在集團范圍內召開經營工作研討會議的時候,常常能看到雜志編輯人員的身影,他們參與這些會議就是為了從中發掘出雜志需要關注的內容線索。
內刊也是個品牌,品牌印象的建立和形成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接觸。無論是欄目設置、文章編輯還是版式設計,《企業忠良》一直保持了自己的風格,這也容易讓他在讀者心中建立起一個固定的形象,成為和員工交流信息和情感的老朋友。
對于《企業忠良》來說,雖然是一本企業內刊,但是因為中糧集團的企業規模和性質,它的讀者群很廣泛,除了遍布全國的員工,還包括各級政府部門和合作伙伴,它每期的印量也可以和一些外刊看齊。常言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樣對于企業內刊來說,立足本企業的,也才是能夠拿出去給外界閱讀的?!镀髽I忠良》的稿件堅持來自本企業內部,無論是集團的各級經理人還是普通員工,都被鼓勵積極投稿,反映身邊的事情,形成一個開放、活潑、敢說話的愉快氛圍。
《企業忠良》一向注重挖掘企業中的案例,或許,它自身發展到今天,就可作為企業管理中的一個案例。
(責任編輯: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