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時俱進、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真抓實干”的“三環”精神,曾經推動企業持續不斷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三環未來,正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晝夜兼程。
“三”,有著神奇變量。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美術概論道:三元基色可變幻出五光十色的絢麗色彩。力學原理曰:三個點能構成最穩定之勢。三環人解讀“三”:三是一個理想,三環是一種追求。因為如果把湖北地區比喻成第一環、中國比喻成第二環、世界比喻成第三環,那么,三環集團將環環相扣地從湖北這一環走向世界那一環!
三環,數學給了她變數,物理給了她色彩,地域給了她廣闊,人文給了她力量,三環人正把昨日的腐朽化為今日的神奇。
三環集團公司,10年前一個名不見經傳、注冊資金僅440萬元、200余名員工、年銷售收入不足1000萬元的純流通型企業,10年后的今天,已經發展成為擁有8家全資子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含1家控股上市公司)和1家參股子公司、資產總額80億元、以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和機械制造為主導的大型企業。三環人以“與時俱進、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真抓實干”的企業精神全方位地詮釋了科學發展觀在企業發展中的深刻內涵。
一路搶抓先機的開拓
先機是轉瞬即逝的先兆,誰先搶到誰受益;搶抓是市場競爭的必需,誰先出手誰獲勝。市場經濟的舞臺是共有的,關鍵是看誰去表演、誰能表演、誰會表演,誰就能博得社會送來的掌聲。
站在湖北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中國光谷”園內新落成的三環集團公司辦公大廈前,一種特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滄海桑田、世事驟變,奇跡的發生往往就在彈指一揮間。10年前的三環人,壓根兒也沒想到如此壯美的三環辦公大樓能在高新技術企業云集的“光谷園”內矗立。
這的確是一個奇跡。然而,這奇跡并非從天而降。
三環的前身是湖北省機械工業材料設備公司,一個只有簡陋辦公設施和條件的單一經貿企業。1997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組建湖北機械集團公司。
歷史常常把“時勢造英雄”作為社會進化的規律性結論。
湖北機械集團公司一出世便時逢中國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的大潮,命運的先機透過云層折射出難以覺察的希望之光。當時的國企尤其是中小型國企,“抓大放小”濃縮成一個很熱的關鍵詞,那就是“重組”,它就像一道十分棘手的“奧賽題”擺在企業領導人的案桌上。會審題者需要眼光,善解題者需要膽量。用汽車、金屬材料以及成套設備貿易流通作為一條主線,有機將相關配套企業鏈接,形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鏈,這種組合正是當今社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一大提倡。
在湖北機械集團公司的大旗下,湖北氣門廠、湖北鍛壓機床(集團)公司、湖北省谷城汽車配件廠、黃石汽車離合器廠、黃石市汽車改裝廠、十堰汽車廠、黃石鑫寶管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十堰市汽車車身廠共8家汽車、機械配件企業先后被召至麾下。
1998年,湖北機械集團公司正式更名為三環集團公司。同年5月,三環集團公司控股的湖北三環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方努力在深圳證交所上市。年輕的三環英姿颯爽,意氣風發。
2000年,三環集團公司又分別將湖北億州微特電機有限公司和谷城縣東銀汽車鍛造有限公司納入麾下。至此,三環集團公司初步形成了集科、工、貿于一體的集團化企業發展格局。
然而,“滾雪球”的步伐并沒有在三環集團公司領導人的腳下停步。2004年12月,按照湖北省國企改革的戰略部署,三環集團公司大刀闊斧參與湖北汽車集團公司重組,幾經搏擊幾番風雨,漢陽特種汽車制造廠等8家企業終成三環股肱,通過改革改制,強化管理,解決歷史遺留債務,推進技術創新,實現了“包袱”向“財富”的轉變,整個集團公司擁有了3家整車制造企業和11家零部件生產企業,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生產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上升到69%,成為了集團公司第一大支柱產業,三環集團公司壯大成為湖北省最大的省屬專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
2007年初,湖北凱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和湖北金屬材料總公司又整體并入三環集團公司。
三環集團公司一路開疆拓土,一路凱歌嘹亮。
一種上下同欲的責任
責任支撐誠信,誠信就會對員工、社會、消費者、合作伙伴付出大仁大義。向責任出發,為責任奮斗,責任組成上下聯動,企業就沒有過不了的關、跨不過的坎。
從嚴格意義上講,三環整合國企,并非民政部門的慈善義舉,也非綠林好漢的劫富濟窮,整合是一種責任,是一種讓國資不再閑散、員工不再憂慮、社會不再非議的正義感與使命感。有了這種情感,責任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和特別的力量。
靜觀三環集團,企業幾經重組不僅規模做大了,并且企業結構、產業結構以及產品結構也都發生了新變化,而這一新變化所帶來的新問題卻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集團主業雖已突出,但“散”而“弱”的特征也十分明顯,3家整車制造企業分布在4個地方,11家零部件生產企業更是各據一方,并且其經營狀況優劣不一,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拳頭;而集團輔業所占比重雖然不大,但業務涉及面卻較廣,與主業構不成互補之勢。組合后的三環集團,對其所擁有的資源如果不作科學調整,就會導致企業規模越大所遇到的困難將會越大、步子也將越走越沉重。

前所未有的三環集團發展戰略大調整,在“精干主體、剝離輔體、集中集成、全面改制、創新管理”的總原則下進入改革“陣痛”期。
從2005年9月開始,集團公司對歇業、半歇業的企業實施全面清算清退,到2007年,先后妥善安置改制員工1.2萬多人,企業改革跨入新時代。
有“退”必有“進”
三環集團公司科學調配存量資產,通過優化組成了主業互撐的幾大強勢板塊。一是建設年產5萬輛專用汽車、特種汽車和軍用車能力的專用汽車板塊;二是通過對汽車前軸和轉向節板塊技術改造,努力形成年產100萬根汽車前軸和100萬件汽車轉向節的能力,打造亞洲最大的前轎生產基地,做精做強汽車零部件板塊;三是通過與比利時LVD公司合資合作,做強做大鍛壓機床板塊;四是通過擴大汽車品牌代理,整合內部市場網絡資源,加強銷售和售后服務,做大汽車貿易板塊。
集團公司運行機制進一步改造。在對公司所屬流通企業成功改制的基礎上,率先在省內探索“國有控股、經營層和業務骨干持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改革模式,對三環方向機、三環鍛造、三環氣門、三環車橋、三環鍛壓機床、三環附件等生產企業成功實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改革改制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了企業經營行為,極大地調動了經營者的積極性,企業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贏利能力顯著增強。
這些年來,三環集團公司先后被國家商務部和發改委認定為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業、重大裝備制造業基地企業,是湖北省最大專用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企業、湖北省最具影響力汽車運營商。公司2007年被授予“中國優秀誠信企業”,被列為“中國制造企業500強”第335位、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第20位,連續五屆榮獲湖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多次榮獲全省國有改革與發展先進單位、全國以及湖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稱號。
榮譽體現著貢獻,貢獻源自于責任。
一批推陳出新的人才
有的放矢,大力培孕有用人才,那是針對性激勵;以才放的,善用有用人才,那是針對性運用。“有用”與“用有”在三環集團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配置與施展。
回望三環集團10年發展歷程 ,與其說是企業在快速發展中壯大,不如說是人才在有效聚集中成長。《三環風云人物》畫冊中所記錄的每一位先進人物的非凡事跡,既是三環集團一張張鮮活的名片,也是一個個生動的音符,成為企業絢麗光環上閃爍著的一點點耀眼星光。
企業孕育了人才,人才成就了企業。這是突出的人企雙贏典范。
良禽擇木而棲,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這無疑是顛撲不破的社會哲理。
而良禽的生長需要土壤與氣候,良禽的活動需要舞臺載歌載舞。
三環集團成為良禽擇棲的秀林。
三環集團以打造經營管理人才、專家型技術與業務人才、高技能人才、專業化綜合管理人才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五支隊伍”為目標,大力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總量增長和素質提升的氛圍與環境。
選拔任用機制、評價考核機制、分配激勵機制、培養鍛煉機制和招聘引進機制,這些以人為本的機制不僅為人才的成長開辟了“快車道”、“蓄水池”,也為人才的發揮提供了“金手銬”、“雙重晉升”激勵,還為人才的再造提供了“充電”機遇。“五大機制”不但使顯現的人才才盡其用,也使潛在的才能漸顯“廬山真面目”。湖北三環鍛壓設備有限公司和湖北三環氣門有限公司2個博士產業基地的建立與運行、國內進修與出國深造并舉,以及各類“比學趕幫超”活動的廣泛開展,使人才的施展“心有多大,舞臺就會有多大”。
10年發展,三環集團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優品、精品、專利稱雄于世。鍛壓機床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稱號;氣門中空充鈉工藝技術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作為行業技術標準起草單位,參與了34個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中高檔次搪塑發泡帶無縫氣囊儀表板一舉填補了華中地區中高檔搪塑儀表板領域空白;公司擁有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湖北三環車橋有限公司、湖北三環氣門有限公司、湖北三環鍛壓設備有限公司4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氣門和鍛壓機床兩個博士后產業基地。迄今為止,三環集團已獲得56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氣門、前軸、轉向節、方向機、方向盤、汽車嗽叭和數控鍛壓機床等7大產品產銷量均列全國同行業榜首,其影響名噪海內外。
三環追求在進中求優。
三環愿景在快中求強。
一個引領發展的班子
一個撬動地球的支點,是量的集合、力的巧用;一個推動發展的班子,是智慧的集成、人心的牽手。三環集團“四好班子”好在一身正氣、源清流潔;好在敢為人先、科學發展;好在以人為本、惠及員工。
在2008年湖北省委組織部和湖北省國資委聯合召開的全省大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班子”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上,三環集團公司受到隆重表彰。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它既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對公司領導班子辛勤耕耘的肯定,更是對三環集團10年發展的肯定。“打造責任三環,舞動產業龍頭”,當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化為三環集團領導班子自覺行動后,班子的“龍頭”作用就逐一彰顯在戰略思維的“新”、執行決策的“快”、業務技術的“專”、企業管理的“細”、工作決策的“準”和解決矛盾的“效”上。三環集團公司的發展視野登臨更高境界。
管控模式實戰化
迅速擴大的集團公司發展規模、其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進入到不斷探索與磨合的時期。曾一度對集團公司發展產生過積極作用的“三管三協調”管理模式開始顯現出“弱管理”的弊端。
子公司可以各自為戰,但決不可各自為政。
集團公司管理模式在裂變中走向“戰略控股+財務控股”的管控新模式。
這種模式以產業選擇為導向,通過企業集團體制實現市場目標和整體發展戰略,追求“產業發展”和“資本增值”;集團公司產業選擇以追求增值為唯一目標,通過增加或減少持股的方式選擇或淘汰控股企業。這一模式改變了過去管理半徑過長、容易失控的狀況,從制度上確保了集團公司執行力的有效推進。
治理結構科學化
公司法人治理按照“主輔分離、股權回購、管理層持股、引進戰略投資者、實行混合所有制”的發展思路,在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集團公司管理體制在董事會、黨委會和總經理班子的運作上按照職責偏重、實行“集體研究、分別體現、雙向反映、科學民主”的議事規則與決策原則,尤其對重大問題、重要干部、重要項目和大額資金“三重一大”問題,堅持按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整體的原則實施科學決策,確保企業航向不偏、速度不減、目標高遠、又好又快。尤其自2005年以來,集團公司針對重組湖北汽車集團8家企業后形成的新格局和所屬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多、產權交錯復雜等狀況,在當時省屬企業改制尚無成熟經驗與辦法的情況下,著力于開創性思維和縝密性決策,大膽實施有效重組與改革改制,最后形成了獨具三環特色的改制模式,受到上級肯定、社會和業界注目。
勤政廉政日常化
班子影響力首先來自“廉”,一身正氣方能“令行禁止”。集團公司黨委先后制定出6項黨風廉政制度;為126名領導人員建立了廉潔檔案,并將其廉潔考核情況納入薪酬管理體系,實行扣分、一票否決。同時,集團兩級班子通過述職述廉、廠務公開、民主評議等措施,強化民主監督,促進干部廉潔自律。2006年,集團公司黨委對第一輪“四好班子”創建工作進行考核驗收,通過“三查三看三比”,驗收結果表明,職工群眾對八成的基層領導班子滿意度較高;集團公司“創建”工作也同時受到上級黨組織好評。
班子號召力常常源自“勤”,權為民所用就能“心穩邦安”。集團公司主要領導心系企業發展、情為職工隊伍和諧所傾,每天工作時間常常都在12小時以上。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舒健,2006年和2007年兩次出差因勞累過度致病倒床,是別人將他抬回單位的。有職工評價集團領導班子說:他們決定所辦的一切事,從來就沒考慮過難度和艱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無論企業復雜的重組、艱難的改制、棘手的安置、幾十家企業的融合,集團公司領導班子既能正確處理好企業發展改制和社會穩定的關系,更能智謀創業之路、創新之路、發展之路,成功實現了3萬職工的相互融合,開拓性地營造出了三環集團改革、發展、穩定、和諧的良好局面。
三環10年,企業由小到大和諧發展。
未來三環,優化發展方式,持續科技創新,提升營銷網絡,實現“十一五”末銷售收入過100億元、建成一流國企、真正擔負起振興湖北制造業使命的目標指日可待。
三環未來,從湖北走向世界的征途正在他們腳下鋪就!
(責任編輯:仲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