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并呈現出繼續高速增長的強勁勢頭。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國非公有制企業共有494.7萬戶、資產總額22.5萬億元、年營業收入20.2萬億元、年繳納稅收1.4萬億元。其營業收入規模已經超過了國有企業(2006年底全國國有企業營業收入為16.2萬億元)。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層黨建工作新的重要領域。搞好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事關我們黨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領導、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非公有制企業貫徹落實、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一重要問題。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組織基礎。
黨的十六大以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截至2007年6月底,全國共在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25.2萬個,比2002年底增長了2.5倍。18.7萬戶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黨組織全覆蓋。但與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的形勢相比,與提高黨在各行各業的執政能力,進一步體現黨的先進性這一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目前,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從業人員已有1.45億人,但全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數量還不到非公有制企業總數的10%,黨的工作空白點很多。因此,需要根據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和從業人員不斷增多的實際,及時調整基層黨建工作的總體布局,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來部署和安排,進一步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的組織體系,密切黨與非公有制企業廣大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使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在改革、發展、穩定等各方面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在遇到突發事件、面臨各種政治風浪時也能顯示出強大的戰斗力,真正成為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堅強戰斗堡壘。根椐有關資料,截至2006年底,全國已選派30多萬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到非公企業,堅持“為企業所需要,為黨員所歡迎,為職工所擁護,為企業主所支持”的原則,按照黨章規定,在非公企業中組建黨的組織,開展黨建工作。
中組部和全國黨建研究會要求各級黨委,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努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成企業的發展優勢;深入開展創建和諧企業活動,努力使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讓職工群眾滿意;統籌組織資源,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力爭通過五年努力,使全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覆蓋面達到60%以上,努力做到哪里有群眾,那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那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有黨的組織,那里就有堅強的戰斗力和明顯的工作成效。(樂民整理)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