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到北京,120公里。
京津城際列車,30分鐘從天津走到北京,走到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賽場。
1908年《天津青年》雜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著名的奧運三問——“什么時候中國能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什么時候中國能獲奧運會金牌?什么時候中國才能舉辦奧運會?”從這一刻開始,夢想出發。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這夢想實現了。奧運夢想,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走到了古老的中國。
服務奧運服務鐵路
鐵路服務在奧運會舉辦期間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不僅僅是承擔客運貨運的硬性任務,保障運輸安全和有秩序的進行,迎來送往各地的旅客,保障旅客的安全和順利到達,更重要的軟性任務是把鐵路人蓬勃的朝氣和健康的精神風貌展現在世界面前。
就是在這樣的自我使命感和對本職工作的熱情推動下,北京鐵路局天津職工培訓基地就發起了這樣一個鐵路奧運志愿者的活動。天津職工培訓基地承擔著北京鐵路局管內干部職工的技術業務教育,資格性、適應性培訓任務:特種作業人員、“三新”人員、技術骨干、工班長等人員的培訓任務;負責技能鑒定和新技術、新設備培訓工作以及從事鐵路運輸、車務、工務、機務、房建,客運等專業以及財會、管理、法律、語言、計算機和黨校等學科門類的培訓任務。同時,培訓基地還承擔路局管內各單位干部職工的學歷教育工作。來到這里學習的鐵路人大部分都是思維活躍、積極主動提高自己的年輕人。
培訓基地發起的鐵路志愿者活動是在奧運會期間,志愿者們在天津車站站臺上進行志愿服務活動,協助當班車組維持秩序,為旅客引導路線、運送行李,只要旅客需要,就可以尋求鐵路志愿者幫助。志愿者活動早在今年4月份就已經開始進行,培訓基地曾經在5月份舉行了有500人參加的“鐵路奧運志愿者誓師大會暨啟動儀式。志愿者隊伍曾經到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進行服務活動,為“水滴”擦拭看臺和座椅。這些志愿者都是鐵路部門的普通職工,平時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肩負著鐵路運輸的重任。在奧運期間,他們也成為了鐵路服務一線的一支生力軍,“服務奧運、服務鐵路”是鐵路奧運志愿者發自肺腑的心聲。
初見風采
記者來到培訓基地,親眼見證鐵路奧運志愿者的風采。來到培訓大樓,看到外墻上面,幾個紅色的大字非常醒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整個培訓基地非常安靜,郁郁蔥蔥。我們在培訓基地團委劉楊書記的帶領下,來到志愿者們培訓時暫住的宿舍,簡潔而質樸的陳設,讓人感到清新撲鼻。聽劉書記說,志愿者們來自各個地方,近的有天津本市的,遠的有唐山、石家莊,培訓的時間緊張,內容復雜,所以一旦有培訓課程和工作安排,志愿者們就需要隨叫隨到,集中在一起,方便培訓基地的老師管理和組織活動。這樣,不管家在哪里,離培訓基地有多遠,只要是有活動,志愿者們都會以最激昂的熱情、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精神狀態和最親切的笑容聚集在一起,全身心的投入到志愿者的工作中去。
推開宿舍虛掩的門,幾名志愿者正圍坐在桌前學習志愿者手冊,大家正在邊學習邊討論,氣氛熱烈而和諧,年輕的臉龐,意氣風發,眼睛里寫滿熱情與激動,認真而嚴肅。我們的到來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初次接觸,不善言語的志愿者們還略有些羞澀。雖然他們與正式的奧運志愿者不同,沒有統一配發的奧組委服裝,沒有規模龐大的集體組織,也沒有眾多媒體和人們的關注,但是他們每時每刻也在用奧運志愿者的標準要求自己。作為打開家門迎接客人的第一張笑臉,他們以自己飽滿的熱情燦爛了北京的天空,燦爛了一路的花開。
培訓現場
在培訓教室,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培訓課程。訓練站姿、坐姿,如何引導,引導的手勢和姿態,笑容訓練,禮儀禮節,禮貌用語等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劉書記介紹說,鐵路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京津城際列車的終點站天津站進行有組織有秩序的志愿服務工作,服務內容包括路線引導、幫扶幫運等等。志愿者們在培訓的時候都特別認真,雖然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在鐵路的各個部門,對這些內容已經很熟悉了,但是他們仍然是一絲不茍的做動作,體會和溫習要領,志愿者們互相探討著如何能把動作做的更加到位,更加優美,如何能最完美的展現鐵路人的風采。為了這些目標,每一個人都在傾情付出,付出汗水,也付出了淚水。為了練習恰到好處的親切的微笑,志愿者們經常是站成一排,拿根筷子放在嘴里,保持微笑的姿勢,一練就是幾個小時。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姿態,老師都在手把手的糾正,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大家不僅一起訓練,更在一起商量著如何改進,讓每一個志愿者在舉手投足間都彰顯出整個鐵路系統面對奧運時的激情與熱情,面對奧運夢圓時候的驕傲和自豪。
在休息的間隙,基地團委副書記陳強給我們介紹了最初參與活動構思與創想的幾位學員干部和積極分子。來自天津西站的婁鎮和來自唐山機務段的崔凱。兩名鐵路人明顯有著嚴謹而利落的軍人風范,代表著當今鐵路人健康向上的形象,眉間氣宇軒昂,談起話來也是思路清晰,很有自己的見地。聊到做志愿者的感想,兩個大男生都有些激動。
婁鎮說,能夠舉辦奧運會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現在百年的夢想成真,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自己也想參與其中,把中國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外國友人,展示給全世界,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強盛、團結與和諧,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國人民的好客之心。
崔凱說,自己是一名老兵,走到哪里都覺得自己的身上肩負著一種使命感,不論是地震救災也好,奧運志愿也好,所有的想法和力量都來自這份使命感。作為一名華夏子孫,作為一名老兵,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在奧運會的時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們因為激動,說話的時候眉飛色舞,臉色稍紅,好像運動員剛剛參加完比賽時的狀態,看著他們,突然就覺得他們也是冠軍,是自己的冠軍,他們在屬于自己的賽場上面展示著自我的風采,同時也在履行作為一位年輕公民的責任,那就是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那份使命感,感染著我,我相信也必將傳達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落地開花,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力量。
實踐活動
我們有幸跟隨志愿者們參加了在和諧號列車上協助當班車組服務旅客的活動。志愿者們佩戴著醒目的印有“鐵路青年志愿者”的綬帶,在車廂中來回穿梭,協助當班車組整理行李架,查看衣帽鉤,為乘客端茶倒水尋找座位,幫助乘客拿行李,放行李,在活動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始終親切而溫暖的微笑。
有的乘客找不到車廂,志愿者們做出專業的指示手勢,為乘客指引方向;有的乘客做錯了位置,志愿者們熱情的幫助乘客找到正確位置,搬送行李;有的乘客不懂得使用車廂內的設施,志愿者們在一旁協助當班車組人員耐心示范和講解。一位老大爺,撐著拐杖,獨自一人坐車,志愿者攙扶老人上車找到座位,還送去了熱茶,老人豎起大拇指連連夸獎:“好啊好啊,志愿者好。”在這個時候,這些鐵路志愿者代表的不僅僅是天津鐵路職工培訓基地和鐵路志愿者的形象,更是代表了整個中國志愿者的風貌。
我問他們,服務的體會是什么?“心里有很大的滿足感,幫助別人,就像自己得到了幫助一樣。聽到乘客對我們活動的認可,聽到他們說一聲‘謝謝’,所有的辛苦和心里的怨言都沒有了。”多么質樸的語言,多么簡單的表達,卻勝過無數華麗的辭藻。
從天津到北京,從奧林匹亞山到珠穆朗瑪峰,從故宮到鳥巢,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正在騰飛的姿態。這騰飛的磅礴力量,需要有你的參與;這夢想成真的輝煌時刻,也需要你偉大的使命感。就像這些鐵路奧運志愿者一樣,積極參與,積極奉獻,享受無私奉獻帶來的快樂。
微笑中國,奧運表情。微笑是北京的名片,志愿者就是這名片的發放者。“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奧運志愿者的口號就是對這張名片最好的詮釋。我們這群可愛的鐵路奧運志愿者也在奉行著這張名片所蘊含的深刻內容。
奧運夢想已經實現,微笑志愿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