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小霞是某公司的一位主管,月收入5000余元,擁有4張信用卡,刷卡購物是她的一大樂趣。她自稱是“典型的80后”。朋友們催促小霞盡早把婚事辦好,小霞撅起嘴:“人家還沒攢夠嫁妝嘛……”,一旁的男友深吸一口氣說:“咱們有40萬元的房貸。你07年信用卡還有1萬2千塊沒還。現在每月刷我的工資卡還房款。年初你媽媽給你了兩萬元想幫你還房款,您還剩下幾塊?”
小霞的父母是國家某科研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老兩口每月有8000余元的收入。談到自己,小霞的父親說:“沒幾年我們就該退休了,吃喝國家會給養老金的,房子也早已買下。97年跟同事一起投了一些60歲能領錢的保險,這幾年陸陸續續地買了國債和少量基金,用于退休后旅游、鑲牙、學習繪畫、買一些保健品,還有就是上歲數進醫院后的自費藥費、護工費——總的來說,就是退休后手頭也能有活錢,現在沒有負擔,唯一操心的就是寶貝女兒。”說到女兒,小霞的母親告訴筆者:“女兒是學網絡的,兩年換一份工作,還當上了主管,挺能耐——就是太不穩當。花錢大手大腳的,她買了房子我怕她還不上。老大不小的還沒結婚,更別提生個外孫外孫女了!”
看到這里,想必您的臉上已經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小霞的收入不能算低了,怎么就成了“負翁”、“卡奴”?
俗話說,吃不窮、花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筆者是壽險的代理人,就讓我們用人壽保險為主的理財工具幫小霞認真規劃一下。
理財的必要性——何時需要花錢、需要多少、怎么辦?
近期:應付各種意外事件
因為工作變換頻繁,小霞需要準備工作空檔期間的最低生活費:1800元/月×(6~12)月=1.08~2.16萬元。操作方法是:從工資卡中取出月收入的10%存入銀行另外一個、平時不動用的賬戶中。住房貸款20年期、余額40萬元,小霞婚前一旦出現身故,該房將作為“遺產”由小霞父母繼承,同時房貸將由父母繼續負擔,否則貸款銀行將會把房屋拍賣處置。所以小霞需要40萬元的意外傷害保險以保障這一缺口。
然而,社會醫療保險并不覆蓋交通事故等責任事故導致的醫療費用,所以小霞還需要在保險單中附加1~2萬元的意外傷害醫療保險。
中期:結婚、生子
結婚需要多少錢?婚紗照就需要5000元以上!內衣、冬夏外衣、床上用品、廚房用品、床鋪等必需用品,3~5萬元不算多吧?婚禮3萬元左右。共計最少需要5~8萬元。當然,結婚的費用通常來自男女雙方婚前的積蓄和雙方老人的“贊助”,還有少量來自親戚朋友的“份子錢”——小霞尚有依靠!
孩子從“媽媽懷孕”到22歲大學畢業,按照北京“普通人家”的“普通開銷”計算,需要衣食住行、教育、醫療費用共計32~40萬元。
有了孩子,日子小康了、責任重大了,但某些情況會在一夜間讓自己回到貧困線;癌癥等重大疾病——自費藥、護理費、營養費、收入急劇下降、社保報銷比例之外的費用……直接與間接的,20~30萬,夠么?
長期:退休養老
前面小霞的父母介紹了退休后養老金的來源和花費方向。其實,小霞面臨著與她父母完全相同的支出。然而,小霞面臨的另外一件事情,卻與父母差距極大——養老金的來源:二老從國家科研機構退休,養老金由國家負擔,小霞的退休金只能依靠社會保險和今天有計劃的長期儲蓄——商業養老保險。
美國社會百姓的理財觀念相對成熟。資產分布通常是債券存款占17.3%,股票基金占28.5%,保險養老金占33.5%,其他為20.7%。
為了養老金,小霞今天也不得不根據自己的情況認真安排手中的錢了。對于小霞所擁有的“錢”來說,什么原因會導致損失?
也許是意外災害,也許是身患重病,也許是下崗,也許還有通貨膨脹……然而,還有一個風險,就是小霞“無節制、無計劃、哪怕刷卡刷出欠款也要花得大手大腳的習慣”!
所以,小霞需要平時記賬,并且把錢存到通常不能挪動的賬戶中去——能夠幫助自己強制儲蓄的、含有重大疾病保障的一系列“定期存錢的保險”!
小霞投保的險種簡介:
按照5000元/月的收入,小霞還房貸1667元/月,生活費1800元/月,用500~600元/月投保險(暫時占收入的15%以下),其余近1000元/月存入銀行。根據收入的提高為小霞適時追加保險費和銀行存款額度。討論后小霞同意我們提供的保險計劃。
筆者根據所服務保險公司的條款,為小霞提供如下計劃(具體險種名稱略):
壽險
22萬元
重大疾病提前給付20萬元
意外傷害保險
20萬元
意外傷害醫療保險2萬元
合計保險費6608元/年,
折合551元/月。
這天,在家簽完投保單的小霞,長長地呼了一口氣對筆者說“請你給我的朋友曉云,另一個80后的卡奴也做一份保險計劃吧。”然后如釋重負的抬起下巴環視著自己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