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90年代,我國提出市場多元化戰略并確立為我國外貿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黑龍江省應通過鞏固與現有貿易伙伴的經貿關系,積極開拓歐盟、東盟、海灣國家市場,努力增加戰略性進口,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并舉等措施,來深入實施對外貿易市場多元化戰略。
關鍵詞:對外貿易;市場多元化;集中度
中圖分類號:F71
文獻標識碼:B
多年來,黑龍江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構筑多元化的市場格局,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經貿聯系,對外貿易得到迅速發展,進出口規模上了幾個臺階。2006年成為第一個進出口額超過百億美元大關的中部省份,進出口總額達128.57億美元。2007年,黑龍江省外貿繼續高速增長,實現進出口額達172.99億美元,為外貿規模跨越200億美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國際經驗,如果對外貿易的市場結構過于集中,進出口商品差異性較小,就會造成進出口商之間的惡性競爭,激化地區貿易集團與我國的貿易摩擦,從而影響正常進出口。因此,貿易市場多元化、貿易伙伴地區結構的適度分散化(優化)是擴大對外貿易規模的重要途徑,也是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重要措施。
一、黑龍江省貿易伙伴地區結構分析
(一)洲際地區結構分析
從整體上看,黑龍江省的貿易伙伴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三個大洲所占的份額之和超過了95%。長期以來,黑龍江省最大的貿易伙伴洲是歐洲,所占份額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由1998年的48.5%上升至2007年的70.1%。在六大洲中,黑龍江省對歐洲的外貿增速是最快的,近10年里有3年的增速達50%左右,其余年份也都在18%以上。
亞洲是黑龍江省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洲,但所占份額在10年內由40.4%下降至20.4%,下降的份額與歐洲上升的份額基本相等,也就是說,黑龍江省在大力開拓歐洲市場的同時也失去了同等的亞洲市場。黑龍江省對亞洲外貿的增速明顯較低,基本維持在15%左右,其中,2001年和2007年還有小幅度下降。在黑龍江省外貿快速發展的這10年中,對亞洲外貿的增長乏力是導致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
北美洲所占份額也有所下降,從1998年的7.7%下降至4.7%。雖然不是直線下降,但也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黑龍江省對北美洲的外貿增速也明顯分為兩個階段,1998—2002年間貿易規模維持在1.6億美元左右,基本沒有增長;2003年以后連續跨越了2億、4億、6億、8億美元幾個臺階,增速也都保持在40%以上,但近10年的平均增速還是明顯低于黑龍江外貿的總體增速。
黑龍江省在非洲、拉美洲、大洋洲的貿易規模較小,合計份額不超過5%。非洲、拉美洲各占2%左右,大洋洲所占份額不超過0.5%。黑龍江省與非洲和拉美洲的外貿保持了良好的增勢,所占份額也由1998年的1%左右增加到現在的2%以上,特別是拉美洲在近5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長。黑龍江省與大洋洲的貿易規模還未超過1億美元,增長呈現正負交替,所占份額也僅在0.5%左右徘徊。
(二)歐洲地區結構分析
黑龍江省在歐洲的貿易伙伴主要是歐盟和俄羅斯。其中,俄羅斯所占份額一直保持在68%以上,特別是2000年以后,份額保持在80%以上。2007年則達到了88.5%的最高點。歐盟所占的份額由30%持續下降至9.5%。
1.俄羅斯。俄羅斯一直是黑龍江省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不僅占黑龍江省在歐洲貿易額的80%以上,占黑龍江省全部貿易的份額也保持在50%以上。黑龍江省也特別重視對俄的經貿科技合作,于2005年開始實施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明確提出了對俄貿易額占全省進出口額的比重和占全國對俄貿易總額的比重不變;確保黑龍江省與全國對俄貿易增幅同步和在全國對俄經貿合作第一大省地位的目標要求,經過3年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效果。1998年以來,對俄貿易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05年和2007年分別創出48.5%和60.4%的歷史最高增幅。2007年對俄貿易超百億達107.3億美元,占黑龍江省外貿的62.0%,占中俄雙邊貿易的22.3%,進一步確立了對俄經貿第一大省的地位。
2.歐盟。歐盟占黑龍江省與歐洲貿易份額持續下降,這與歐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總體形勢極不相符。雖然,黑龍江省對歐盟貿易額保持增長,但遠落后于對其他地區的增速。黑龍江省對歐盟的進口額一直大于出口額,只是到2007年才有所改變。黑龍江省的哈電站集團等生產企業從歐盟進口了大量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但近兩年的進口勢頭有所減緩。黑龍江省對歐盟的出口保持了較快的增幅,但出口商品以服裝、鞋帽等商品為主,沒有體現黑龍江省的貿易優勢。
(三)亞洲地區結構分析
在亞洲,黑龍江省有日本、韓國、香港地區、東盟四個傳統貿易伙伴和一個新興的貿易伙伴海灣地區,2005年以前,四大貿易伙伴總份額一度占黑龍江省對亞洲貿易總額的80%左右,最高曾達到83.5%。從2006年開始,這一比重才有了明顯的下降,2007年降至58.5%。
1.日本。日本是黑龍江省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進出口額一直穩居前三位,但黑龍江省對日本的貿易增長很不穩定。2002年曾取得突破性增長,增幅達35.4%,但隨后的幾年增長緩慢,2007年甚至還有小幅度下降。
2.韓國。韓國也是黑龍江省傳統的貿易伙伴之一,2005年前所占比重與日本相當,個別年份中韓貿易額還有大于中日貿易額。但2006、2007年已經連續兩年大幅下滑,所占比重也由最高時的30%下降至2007年的11.8%。
3.東盟。東盟地區是黑龍江省在亞洲惟一穩步增長的主要貿易伙伴,所占份額由10%左右增長到2007年的20.9%,已經超過日本、韓國成為黑龍江省在亞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黑龍江省對東盟地區的貿易以出口為主,特別是近年對越南、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國的出口都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4.香港地區。香港地區占黑龍江省在亞洲的貿易份額呈現忽高忽低劇烈波動的狀態,2006年最高比重達18.7%,2007年則急劇下降至5.4%。黑龍江省對香港地區的貿易額也是大幅增長與下降交替。
5.海灣地區。黑龍江省與海灣地區貿易在1998年至2005年保持穩定增長,所占份額由1.2%上升至3.4%。2006年和2007年,黑龍江省從沙特進口了大量原油,所占份額也猛增至16.3%和21.1%,成為黑龍江省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四)其它地區結構分析
1.北美洲。美國是黑龍江省在北美洲的最大貿易伙伴,一直占在北美洲貿易份額的90%以上,同時也是黑龍江省在全球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近10年,黑龍江省對美國的貿易保持了增勢,但增速不穩定,2002年和2007年都出現了小幅下降。
2.非洲。黑龍江省已經與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其中,蘇丹、阿爾及利亞、南非、埃及、加納、剛果等國所占份額都在5%以上,而且都保持較好的增幅。其他國家的規模都較小,但對黑龍江省開發廣闊非洲的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3.拉美洲。黑龍江省與拉美洲的貿易額雖然只占貿易總額的2%,但貿易伙伴眾多,達50個。巴西是黑龍江省在拉美的最主要的貿易伙伴,近年所占與拉美洲貿易份額在1/3左右,最高時可達45%。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巴拿馬、秘魯、委內瑞拉等國合占50%左右的份額。其它40多個國家約占15%的份額。
4.大洋洲。黑龍江省在大洋洲與20多個貿易伙伴建立了貿易往來,主要的貿易伙伴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個國家,各占黑龍江省與大洋洲貿易份額的85%和10%左右,其它十幾個國家僅占不足5%的份額。
二、貿易伙伴地區結構評價指數
(一)赫希曼集中度指數(HH指數)
赫希曼集中度指數原是產業經濟學中用于判斷產品的市場集中度和壟斷程度的指數。引用市場集中度指數可以計算黑龍江省貿易伙伴在某一地區的集中度,具體公式為:

式中:pi代表i國在黑龍江省與某一地區貿易總額中所占的份額。n是黑龍江省在該地區貿易伙伴的總數。H的取值范圍是H≥0,沒有上限。當黑龍江省在某一地區的貿易伙伴只有一個時,也就是pi=1,則H=0。當黑龍江省在某一地區的貿易伙伴個數增加或者是各貿易伙伴所占份額趨于相似時,H的值也相應增加。如果黑龍江省在某一地區的貿易伙伴個數一定時,H值變大,說明這些貿易伙伴占黑龍江省與該地區貿易的份額趨于平均、差距縮小,黑龍江省貿易伙伴在該地區內部的結構趨于優化;H值變小,說明黑龍江省與該地區的貿易份額向更少的幾個貿易伙伴集中,各貿易伙伴份額的差距擴大,黑龍江省貿易伙伴在該地區的內部結構趨于惡化。
(三)均勻度指數(E指數)
均勻度指數是景觀生態學中用來描述景觀中不同景觀單元分布的均勻程度。通常用多樣性指數和其最大值的比值來表示。具體公式為:
E=H/Hmax
式中H是實際的香濃-威納多樣性指數,Hmax是多樣性指數的最大值,即最大均勻條件下的多樣性指數。Hmax的具體含義是:如果外貿市場由n個國家或地區組成,那么最大均勻性條件就是,每個國家或地區所占的市場份額比例都是1/n,帶入多樣性指數公式計算,就可以得出最大均勻條件下多樣性指數Hmax=log2n。以實際多樣性指數H對Hmax的比例,即為均勻度指數。E的取值范圍在0-1之間,E越趨于0,分布越不均勻;E越趨于1,分布越均勻。
三、黑龍江省貿易伙伴地區結構的指數分析
筆者對黑龍江省貿易伙伴地區結構總體及區域內部變化情況進行測算。根據數據的可行性及多樣性指數的可比性,對數據作以下處理:總體分析采用6大洲作為樣本,即歐洲、亞洲、北美洲、拉美洲、大洋洲、非洲。對區域內部則以洲際內貿易伙伴占洲內總額的比重進行分析。
(一)整體地區結構的分析與比較-HH指數評價分析
根據海關數據測算,HH指數如表1所示。
根據HH指數的大小,可分為三類:(1)地區結構最集中的地區,HH指數在0.75左右的有歐洲、北美洲、大洋洲;(2)地區結構比較集中地區,HH指數在0.5左右的有六大洲;(3)地區機構比較分散地區,HH指數在0.2左右或以下的有亞洲、非洲和拉美洲。
根據HH指數的變化趨勢,可分為三類(1)HH指數逐漸變小,結構更趨多元化的有亞洲、非洲、大洋洲。亞洲地區的變化最為明顯,HH指數持續下降,從1998年的0.2458下降至2007年的0.0931,下降了0.1527;非洲的HH指數個別年份較高,但總體呈緩慢下降趨勢;大洋洲的HH指數較高,由于自2000年以來州內貿易伙伴數量的增加,HH指數下降也較快。(2)HH指數保持不變,地區結構變化不大的有北美洲和拉美洲。北美洲只有美國和加拿大兩個貿易伙伴,10年來的貿易結構基本沒有變化;拉美洲的HH指數波動較大,近年來穩定保持在0.2左右。(3)HH指數呈上升趨勢,地區結構更加集中的有六大洲、歐洲。歐洲的HH指數上升較快,由1998年的0.4723上升至2007年的0.7809,上升了0.3086。六大洲的HH指數受歐洲集中度增加的影響,在10年里也上升了0.1411。
(二)各地區內部地區結構分析與比較-H指數和E指數評價分析
根據H指數變化趨勢(見表2),可以分為三類:(1)地區結構更加合理,H指數呈上升趨勢的有亞洲、非洲、大洋洲、拉美洲,其中亞洲、非洲、大洋洲上升明顯,拉美洲的波動較大;(2)地區內份額更趨集中,H指數呈下降趨勢的有歐洲和六大洲,歐洲的H指數隨著俄羅斯所占份額的日益增加而直線下降,六大洲的H指數小幅波動且略有下降。(3)地區內份額變化不大,H指數穩定的有北美洲。

根據E指數的變化趨勢(見表3),可以分為三類:(1)結構更趨分散,E指數變大的有亞洲、非洲、拉美洲;(2)E指數變小的有歐洲、六大洲;(3)E指數波動較大的北美洲、大洋洲。其分析結果與H指數分析結果基本一致。
四、結論與建議
黑龍江省推行貿易多元化戰略的效果是喜憂參半的,貿易伙伴的國際地區結構在部分地區仍存在很大的不平均性。從洲際地區來看,黑龍江省的對外貿易嚴重依賴歐洲和亞洲;從國家和地區來看,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已經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其次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香港地區的依賴程度較強。黑龍江省貿易伙伴在部分地區表現為不斷優化的趨勢。亞洲、非洲、拉美洲、大洋洲四個地區內部各個國家地區間占黑龍江省外貿份額的差距不斷縮小,地區結構不斷優化;六大洲、歐洲內部各個國家地區間占黑龍江省外貿份額的差距不斷擴大,地區結構不斷惡化。北美洲內的美國和加拿大占黑龍江省外貿的份額基本保持穩定,地區結構沒有明顯變化。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黑龍江省實施貿易市場多元化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更加不容樂觀。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黑龍江省在10年里遭遇和發起的“兩反一保”和“337調查”等案件已經有十幾起,特別是近年此類案件的數量有上升趨勢。為緩解國際貿易摩擦,使黑龍江省外向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以保證黑龍江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應從戰略性高度,重視貿易伙伴的地區結構優化問題,切實實施對外貿易市場多元化戰略。黑龍江省應重視以下方面問題。
(一)積極開拓新的進出口市場
開拓新的進出口市場是指在保持現有進出口市場的同時,開拓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內部市場,減少對現有市場的依賴度。從洲際范圍看,黑龍江省應進一步加大對亞洲、北美洲,非洲和拉美洲市場的開拓力度,增加以上各洲的貿易份額。在亞洲范圍內,黑龍江省在保持和日本、香港、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傳統貿易伙伴地位的同時,應加大力度開拓東盟國家、海灣國家、印度、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市場;在北美洲內在加強與美國貿易往來的同時,應將對加拿大的貿易比重提高到合理的范圍;黑龍江省開拓非洲和拉美洲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處于較初級階段,還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與這兩大洲的100多個國家建立更加穩固和深入的貿易往來;黑龍江省對歐洲市場的依賴性最強,但與歐盟國家問的貿易規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在重視出口市場的同時,努力增加戰略性進口
戰略性是指平衡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差額和進口本國經濟發展所急需的重要性資源。因此,增加戰略性進口,既可以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貿關系,平衡進口和出口,緩解國際貿易摩擦,又可以緩解國內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資源瓶頸。從洲際地區來看,黑龍江省應該增加從歐洲、拉美洲、大洋洲和亞洲地區進口經濟發展所需的自然資源;從國家或地區來看,黑龍江省應該增加從歐盟、美國、日本增加技術資源的進口,從俄羅斯、蒙古、朝鮮、東盟國家、海灣國家、巴西、阿根廷等國增加自然資源的進口。
(三)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適應國際市場需求
黑龍江省出口商品結構整體看檔次較低,雖然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但檔次高的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比重相當低。出口的機電產品中有很大部分也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淺加工產品。培育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國際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因此必須提升黑龍江省出口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根據黑龍江省的特色資源和特色經濟優勢,抓住黑龍江省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歷史機遇,加快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增加傳統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積極調整出口商品結構,積極開發具有出口潛力的商品。
(四)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舉,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引進更多貿易伙伴
強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積極推進對外投資。鞏固現有蘇丹、越南、伊朗等傳統市場的同時,深度開發東盟、海灣、非洲和拉美洲市場,通過經濟技術合作加強帶動裝備工業、機電產品、建筑、筑路等優勢產品的出口,擴大黑龍江省走向國際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拓展招商引資領域和范圍,加大“引進來”力度。在吸引境外投資的地域上,以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為主,同時向美國、歐盟、海灣、東南亞國家拓展,通過更大范圍的交流合作,以外資促外貿更快發展。
(責任編輯:孫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