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近一年半以來,央行已經15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六次加息,并同時發行大量央行票據,起到了較大的流動性收縮的作用。但是,2007年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形成比較大影響的還不是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是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大盤股的IPO使得資金在銀行間大進大出,不僅給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很大壓力,也增加了銀行流動性管理的財務成本。這種情況在一些中小銀行尤為突出。

2008年,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主要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業績,二是流動性。目前看,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對銀行業績的影響有限,因為以往的幾次加息對銀行的正面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存貸利差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再者,銀行所得稅率的下降(從33%降為25%)對銀行利潤的貢獻率也很大。準備金率的上調對銀行業績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商業銀行可貸資金的減少,并導致利差收入的減少,如果按資產的平均收益率和準備金利率的利差進行計算,準備金率提高1個百分點對銀行稅后利潤的影響大概在1%。可以說,到目前為止,緊縮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影響還不大,不過連續提高準備金率所形成的累積影響也不容忽視。
與準備金率的提高對商業銀行盈利性影響不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提高準備金率對流動性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對于中小商業銀行來說,面臨的流動性壓力已經越來越大。目前就中小銀行的情況看,如果存貸比按75%進行控制,那么存款資金的75%用于發放貸款,17.5%要交納法定準備金,2.5%作為超額備付,除了這三項,銀行可用于其他用途的資金比例只有5%了。當然,除了存款資金,銀行還有同業資金、發行債券等流動性來源,但這些資金來源或者穩定性比較差或者成本較高。商業銀行有多種流動性管理手段,但在緊縮貨幣政策環境下,應注重各種管理工具的作用空間。在負債管理方面,同業存款的特點是不穩定,而且進一步緊縮的貨幣政策推高了同業存款的資金成本;而商業銀行發行債券不但受限制大而且周期長,也不是解決流動性問題的有效渠道;至于存款,目前盡管銀行間競爭激烈,未來央行進一步收縮流動性也會影響到企業資金,銀行吸收存款的困難會增加,但全社會流動性充裕和資本市場的持續低迷又會增加銀行存款的吸引力。在資產管理方面,由于信貸市場需求比較旺盛,年初各銀行已按全年信貸計劃制定了財務預算,因此今年壓縮貸款規模的可能性不大。那么,面對緊縮的貨幣政策,商業銀行需要通過調整資產結構,壓縮低收益資產,比如國債投資,但壓縮債券投資規模也要考慮債券投資作為二級備付流動性管理手段的作用。減輕流動性壓力還有一個措施,就是加快發展中間業務,減少對存貸款等傳統業務的依賴。關于中間業務的發展,目前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主要還是依托于資產業務,若離開資產業務,中間業務的發展空間也不大,單純的像結算、代理收費等手續費收入增長比較慢。另一類中間業務是理財,但目前理財業務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表現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007年資本市場發展很快,理財成為商業銀行發展最快的業務之一,在2008年資本市場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理財收入能有多少還很難說。因此,銀行需要采取更為多樣化的管理工具來管理流動性風險。
此外,目前中國銀行業的流動性問題,不僅有人民幣的流動性,還有外幣的流動性問題。在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情況下,銀行外幣流動性問題從2007年四季度以來一直都比較明顯,外幣存款一直在下降,而外幣貸款需求非常旺盛,資金價格不斷上升。各銀行為了解決流動性的問題,大多在壓縮外幣貸款和外幣投資,但受次貸危機影響,壓縮美元債券又面臨虧損,若以人民幣購匯解決流動性問題又要承受匯率風險。因此,有必要從外幣資產境內運用限額等管理政策上針對銀行外幣流動性問題有所調整。
(作者單位:中國民生銀行計劃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