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聲漸歇,在3月22日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的馬英九現在需要考慮的是他2個月后的就職儀式,其中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是,如何兌現他的競選承諾:復蘇經濟。
這也是馬英九代表的國民黨在此次大選中擊敗謝長廷所在的民進黨的主要籌碼。58%的投票人把希望寄予馬英九身上,并以此表達了挽救臺灣頹勢經濟的熱望和對臺灣上一任“總統”陳水扁“一黨獨尊的蠻橫與黑金”的失望。過去8年間,臺灣股市成為亞洲表現最差的市場,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3.5倍,遠遠低于2000年的44倍和2004年的22倍水平。
馬英九的勝出以及之前國民黨在臺灣“立法院”選舉中拿下多數席位,標志著臺灣風向已轉。陳水扁數次將臺灣推向戰爭火藥桶的危險邊緣,對150萬臺商來說,決然拋棄陳水扁及其民進黨的原因不難解釋:大陸既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其最大的投資目的地,臺企在大陸累計投資額估計高達1500億美元,但長期以來卻深受臺灣政府限制海峽兩岸經濟活動之苦——臺企對大陸的投資不能超過企業凈值的40%,在大陸的大額投資或涉及“敏感技術”的投資項目則被勒令逐一審批。這種“自我懲罰式”的限制已經成為臺灣企業最沉重的負擔之一。“(臺灣當局)利用政治手段干預經濟,”上海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葉惠德抱怨說,“它只能迫使我們把業務徹底撤離臺灣。”
散居海外的至少25萬名臺商及眷屬為馬英九帶來了支持票,從3月1日起的三周內就陸續返臺,另有數萬人集中搭乘夜間船班到金門投票,規模之大可媲美于60多年前的諾曼底登陸。返鄉的人潮中還包括在美國留學的馬英九女兒、著名影星林青霞以及李安的太太——她是馬英九的鐵桿支持者。人們希望溫和派的馬能夠徹底扭轉反大陸的經濟政策,決定性開啟與大陸的經濟聯系。
馬英九的任務清單包括:通過法案撤銷對臺灣企業投資大陸的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實現兩岸直航,允許臺灣銀行購買大陸銀行的股份,以及放寬大陸旅游者來臺的限制。分析人士相信,這些舉措不僅會受到北京的歡迎和配合,也將極大地提振臺灣經濟。不過,對全球經濟形勢更敏感的臺灣來說,要想在當前的次貸危機和美國經濟衰退背景下有所作為,58歲的馬英九面臨艱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