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將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各占一半的局面,而在未來,城市人口還將占更大比重,到2050年預計世界人口總量將會增加25億。達到92億,同時城市人口將會增加31億。這意味著什么?在2025年將有27個人口過千萬的超級城市需要為10%的世界人口提供工作和生活的種種保障。
更擁擠的居住空間,更糟糕的交通,更難以治理的城市污染……一系列令人頭疼的問題將考驗未來的城市管理者們。世界銀行估計,為此,到2030年僅是亞洲的能源和電網就需要4.5萬億美元的投資,幾乎占全球的一半;今后25年,歐洲也需要投資9萬億美元用于更新城市管道。
這也使得全球化經濟的脆弱性大大增加。自然災害,來源不明的病毒和恐怖活動等一旦爆發。將造成更為致命和更廣泛的傷害。解決之道?無非是努力減少經濟不平等和提高民眾的自組織能力。也許,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但正如《美國大城市死與生》一書作者簡·雅各布所說,最難的核心問題在于:怎樣理解人們需要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