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源合理利用零碎時間來實現個人管理的竅門之一:睡覺前處理掉所有的電子郵件,以及在上班路上處理部分公務
七點之前我就起床了,當然一定要吃早餐,然后上班。因為我家住得比較遠,靠近機場,路上的交通時間我可以找同事談事情、問候。到公司以后,我先思考一下今天做什么,因為我頭天晚上已經把所有的電子郵件都處理好了,因此會有目的性。安排好以后,再開始看郵件,該回的回,該打電話的打電話。一般來說,我的行程通常都是事先排好的,我不會是當天安排(很少有這種情況)。我的行程同時都是很規范的,你隨時都可以看我的行程安排。我一天的時間幾乎都非常忙,少則五個會,多則十個會。所以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拜訪客戶或者是解決客戶的問題上面。
如果把時間分成比例,吳認為可以分為35:25:25:15,這些都是和生意相關,也是吳進行個人管理的另一個竅門和心得
35%是拜訪客戶的時間,主要是談項目、拜訪客戶的高層、跟我銷售老總溝通、談這些數字怎么樣、項目怎么樣。第二個25%是解決客戶的問題,或者是跟客戶建立關系。這里面的35%比較短線,2596比較長線。第三個25%就是解決員工的問題,跟客戶、跟員工了解一下他們最近狀況怎么樣,有什么問題要解決,或者是思考一下這個員工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去提高高度,等等。最后的15%是思考怎樣把我們的流程簡化及優化。這就是公司內部管理流程。
流程,這樣在一個公司里似乎是最司空見慣的規章制度,吳認為要處理好,實際很難,但一旦讓流程真正發揮作用,就往往能事半功倍
我有一個特性,一遇到什么事情,就想怎么可以做得更好。舉一個例子,賽門鐵克很多產品到國內來賣,都是要經過公安部的認可。但我們公司有七八個部門在參與此事,搞得很復雜,花了太多時間在內部、外部溝通上。這個流程往往需要一個禮拜,但如果我不要那么多的相關人員,只要一個“擁有者”,這個人可以從上游、中游到下游,把整件事情用最小的資源做完。現在可能三天左右就能完成。對于這個“擁有者”,我給他放權——權力給了他,責任也相應由他承擔。如果他需要什么樣的資源,他會告訴我,我會全力支持。
很多高管每天都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會議上,接下來的執行怎么解決?吳錫源有自己的答案
會一定要議,議一定要決,決要有行,行要有果。執行力第一,一定要流程來配合,去確定會議的議、決會被執行。第二,要確保有執行力,必須要有紀律。議要決,決而行,行要有果,比如我下個禮拜會回來再跟我剛才討論的那邊的負責人談,情況怎么樣,有沒有問題,進展是不是很順利,需要我做什么。這種紀律要有,這樣才能有執行力。
萬一出現一些問題,沒有達到預先的目標,什么時候去做“Plan B”或者直接去解決問題?
我們每個階段都會作評估,如果做不到,會思考為什么做不到。是我們當時定的目標太高,還是我們做法有問題,或者是我們后退了,還是我們根本被分心,或者說這已經不再是我們的目標了,還是我們方向有問題,切入的方式有問題,等等。所以一定要多思考。
我常常會跟我的人談,你不要只是反映情況,還要有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以及建議、怎么把這個問題解決。如果全公司只有我這樣一個腦袋,那這個公司是沒有成長動力的。所以我希望員工的思考能力很重要,遇到問題,先思考一下這是不是真的問題,為什么會產生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會產生什么影響,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哪種方法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
如果確定要一起去解決某個問題的話,適當的放權是必要的。吳不僅如此實踐,而且也驅動下屬多進行思考
我通常會讓下屬自己去解決問題,要他們先思考,然后講給我聽。我再看他有什么思考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是有盲點的地方,我提供我的建議給他,然后再訓練他思考。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訓練,每個人思考的能力就很強,執行力就很強。這就像紀律一樣,團隊的紀律要日復一日的培養。每一天你部慢慢訓練這種思考模式,你就會越來越強。整個團隊的核心價值,整個團隊的執行力就會很強。
讓下屬多思考的人,自己也一定是個喜歡常反思的人
因為我是信佛的,所以我每天會靜坐。然后再睡。我在靜坐的時候就放松自己,有時候我會回想這一天我做了哪些事,也會想一下假如重新來過的話我會不會做得更好。這樣能給我更多反省的空間,讓自己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