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追求效率、控制和層級的傳統辦公室文化正逐漸讓位于一種靈活多變、注重交流和創新的新流派。
你是否意識到,當我們大談特談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股市風險等議題的時候,辦公空間中正在發生著靜悄悄的革命?以追求效率、控制和層級為主導的文化正在漸漸讓位于以靈活多變、組織扁平、雙向交流和注重創新為主導的文化。
“新科學”的傳播是最重要的原因。任何文化變革都有其深層次原因,都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石?,F在發生在辦公空間的“新文化運動”也不例外。以往的理論,尤其是西方的管理理論認為人_生本“惡”,即人不會主動工作,人會偷懶,人工作的動機在于害怕受到懲罰等等。而且,以往的理論還認為“人”是個簡單的工作機器,是可以控制的。于是,各種提高效率和加強控制的生產線應運而生,并進而導致了剛才所談的“傳統辦公文化”的流行。然而,“新科學”認為,整個系統非常復雜,而且系統的各個部分是緊密相連的,再加上IT等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和機會對等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所以根本無法實現簡單控制,必須因時、因地、因情而變。而且,人不是簡單的機器,人有感情、自主性及強烈的成就動機。正是這些思想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其次,經濟模式的轉變和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是“新文化運動”的載體。以往的理論之所以有效,是得益于當時的經濟模式,從作坊式的經濟運作到能大幅度提高效率的生產線可謂當時的革命性進步。但現在,經濟模式已經從傳統的生產型經濟轉變到以追求服務、創意、知識產權為中心的“知識經濟”。所以,適應于傳統經濟模式的“文化”需要變革。為此,有志于公司未來的員工應該在以下方面做好準備。
(1)“思考周”
現代社會的知識正在以超指數級的速度增長,我們—定要隨時關注最新的思想和理論變化,真正做到“終身學習”而且,我們還要以此敦促身邊的的人。此外,除了每日忙碌于諸多的日常事務之外,還要有時間學習、思考和反省,而且要給其他人同樣足夠的時間。想想比爾·蓋茨一年一度的“思考周”和出自于員工20%自由時間的gmail,你不會不心動吧?
(2)民主共和國?
既然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主性和創新精神,既然人人平等,為什么不能充分信任每個人,能予每個人以足夠的尊重?為什么不能把原本僵化的作息制度變得更加靈活?作為創業者或企業管理者,要轉變以“盈利”為主要目標的經營模式,把“人才”真正當作企業運作的第一目標,把員工的滿意度、良好企業文化的營造當做首要的目標。眾所周知,每個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個人需求和作為一個組織的企業需求也會有所不同。但是,不能僅僅因為要達到組織的目標,而一味地犧牲作為組織重要組成部分的個人的需求。反之,要通過平等對話,共同商討和權衡來達到兩種目標的平衡。
(3)前瞻能力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新的知識、技術和機遇層出不窮。作為企業的經營者,不僅現實的變化趨勢和短期目標,而且還要有長遠的眼光。要與同事們—道探索可能的未來,并要樂于嘗試新事物,敢于第一個“吃螃蟹”。“最大的風險是不冒任何風險”,這句話用在這里可最為合適。
(4)新網絡
如果作為其成員的個人都越來越愿意關注整個組織的未來,也有能力參與組織的決策,那么曾經盛行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就不能適應這種需求。取而代之,—種更加扁平的組織結構應運而生。在這種組織結構下,大家共同參與決策,組織中的信息交流會轉變為雙向甚至多向的、自然而平等的對話。組織決策、資源分配、信息互享等都在這種對話網絡下自然而有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