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春天,我所在的小城經受了連續20多天的雨雪冰凍。冰凍期間,每天走出辦公室就可以看到那些在冰凍中遭受重創的樹木。冰凍剛開始幾天的時候,我看到同樣是在沿河路上,高大的廣玉蘭被沉重的冰塊壓著,樹枝被冰包裹著凍得十分粗壯,只是略有些下墜;而那些柳樹幾乎所有的枝條都被壓彎,好像就要垂到地面。看來,樹枝還是要剛硬,才不會像那些柔軟的枝條一樣經不起重匿,這也是優勝劣汰的一種吧。
可是,到了冰凍后期。我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高大的廣玉蘭承受不了冰塊的重量,幾乎無一例外被壓得缺胳膊斷腿甚至是攔腰折斷,沿河路上隨處可見折斷在地上的廣玉蘭枝杈,而那些柳樹的枝條卻依舊是那么彎曲著,很少被壓垮,甚至在冰雪融化后還從垂地的狀態彈了回去。
偶然的這一發現,讓我感觸良多。曾經一度,我將“剛烈”作為了自己處世哲學的最大準則。可是,在接連碰壁之后,我終于面對折斷的廣玉蘭和寧彎不折的柳樹開始了反思。道理其實很容易理解,有的時候,柔韌也是一種強大。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