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朱新禮一直將企業利益并通過企業實現的個人利益最大化作為追求目標,有心者從朱新禮前后或成功或失敗或成敗參半的私募早就可以看出端倪。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日前宣布的一則消息震驚了中國民眾:可口可樂擬用179億港幣收購中國果汁飲料中的第一品牌匯源,而包括匯源創始人朱新禮在內的3位大股東已經原則上同意了可口可樂的收購請求。中國民眾認為這是跨國巨頭意欲壟斷中國經濟的又一陰謀,而朱新禮等則是為了個人利益出賣民族品牌的罪魁禍首。事實上,匯源不過是朱新禮創造與匯聚財富的一個工具,與民族工業更與民族利益無關。
朱新禮領導下的匯源果汁從2001年到2007年上市前的6年期間,前后總共實施了3次私募。匯源的每一次私募雖然都經歷了很多艱辛和困難,但也迅速提高了其對資本市場的駕馭能力。
第一次“私募婚姻”
匯源的第一次“私募婚姻”發生在2001年3月,其對象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曾經大名鼎鼎的新疆德隆。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以5.1億元現金(實際到位3億元)出資控股51%,匯源則以資產出資持股49%,雙方組建合資公司北京匯源。當時,朱新禮希望通過產業與資本的完美互補,利用德隆的資本實力實現迅速擴張。
德隆的支持的確將匯源帶入了快速擴張的時期。此前匯源在全國只有6家果汁生產基地,合資兩年內新增了20余家大型生產基地。但是,合資后,德隆開始頻繁向匯源伸手借錢,2002年年底德隆欠公司的債務高達3.8億元。由于德隆借款額居高不下,歸還的前景難以確定,盡管德隆承諾的利息高達15%-18%,資金回報比匯源經營產品的利潤高得多,但匯源覺察到德隆出現了資金鏈十分緊張的可怕跡象。
當時已經陷入資金危機的德隆非常希望能全面收購匯源,借匯源題材拉升新疆屯河的股價,以緩解資金危機。德隆此時提出收購方案:先支付5000萬元到1億元的現金給匯源,余款3年內付清。朱新禮考慮到今后的不確定性,拒絕了這個方案。最終,朱新禮回購了德隆51%的股權。
第二次“私募婚姻”
2003年4月至2004年12月,著名國際投資財團如摩根士丹利、百富勤、美林、高盛、匯豐、美國資本集團等數家國際著名投行不約而同地盯上了匯源,準備圍攻狩獵。
雖然公司與摩根士丹利商談很深,但朱新禮并不為其蒙牛故事所打動,因為他了解蒙牛的對賭條件,這些條件可能使公司的發展前途毀于資本的赤裸裸的逐利條款上。不如等待可以談得攏的成本較低的戰略投資人,戰略投資人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而不會過分注重短期利益。
不過,匯源考慮最好和產業投資人商談合作事宜,因此先后接觸了法國達能、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臺灣統一。4家中朱新禮對統一的方案最滿意,因為,第一,統一出價高,出資2.5億只要求占5%的股份;第二,統一發展速度快,擁有龐大營銷渠道,對匯源有利。
經過悉心比較,朱新禮最后選擇了統一。2005年3月,匯源集團分拆其果汁產品業務,統一集團斥資3030萬美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雙方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中國匯源果汁控股”,統一集團持有合資公司中5%股權(按雙方約定,統一可有權陸續購進雙方合資公司股權最高至35%,若目標實現,統一合計需投入總共2.2億美元的資金)。當時,匯源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行業第一,雄霸國內果汁市場30%的份額,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濃縮果汁生產商之一。雙方當時對匯源的估值為47.5億元(大約25倍市盈率)。雙方合資后,統一又追加了部分投資,這樣,統一對合資公司的總投資額達到了1.21億美元。在統一的支持下,匯源利用統一的渠道實現了穩步擴張。
2005年到2006年6月,匯源與統一過了一段甜蜜但平凡的日子。匯源繼續穩步發展,但發展速度已經放慢,由于統一對急欲走向國際市場的匯源支持有限,同時統一也在發展自身的果汁飲料業務,雙方在業務上存在沖突,統一不可能為雙方合資公司提供最大支持,對在大陸的行銷渠道也有所保留,引起匯源不滿。雙方這段婚姻很快就變得如雞肋般索然無味。
第三次“私募婚姻”
對第三次“私募婚姻”,匯源主要考慮到發展業務和上市合計需要的資金額、出讓的股權、資金到期及附加條件。同時,國際化也是匯源考慮的主要目標,因此選擇的募資對象僅限美國華平、DPF、VPL等國際資本大鱷,另外就是在匯源的第二次“私募婚姻”中與之失之交臂的法國達能。當時,投融資雙方對匯源估值為70億元人民幣(大約2006年30倍市盈率),投融資雙方談定的條件為:1、由華平出面組建的投資共同體共對匯源投資8567萬美元,其中華平出資6567萬美元,VPL 出資1400萬美元、DPF出資 600萬美元,全部投資均以可轉債方式完成;投入完成后,華平可獲得匯源6.6%的股份,VPL、DPF等可各獲得匯源2%的股份;2、達能亞洲投資1.3725億美元,獲得225000股(面值0.01美元);達能可最終購買和持有匯源22.2%的股份。
雙方還商定,以華平為首的國際財團有義務隨時提供匯源業務發展所需資本支持以及過橋貸款,以便于實施紅籌重組及今后業務快速擴張。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分別向美國華平財團和達能亞洲發行可轉換債券8567萬美元和1.3725億美元,償還了統一先期的“彩禮”1.215億美元。至此,與統一的第二次“私募婚姻”結束,完成了與國際投資財團的第三次“私募婚姻”。
隨后,匯源果汁(代碼1886)于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格為6港元,攤薄前市盈率45.6倍,當天股價一路上揚,最高價為10.06港元,當天報收于9.98港元,比招股價高出66%,日成交3.19億股,成交金額達30.48億港元,成為當天成交金額最大的股票。
目前匯源市值為96億元,資本市場上表現較佳,可持續再融資。最重要的是,匯源可以不用再辛苦地通過一次次私募的痛苦獲得業務發展的資本,獲得了長久的幸福。
從上述介紹可以看出,通過每一次“私募婚姻”,匯源的身價都在上升,與此同時,匯源對“私募婚姻“的伴侶即投資人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選擇“夫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朱新禮來說,賣不賣匯源,怎么賣,賣多少,是部分股權出讓還是像這次一樣整體銷售,看的都只是價錢合適不合適,能否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而已,委實與民族感情、民族品牌扯不上任何干系。而且匯源注冊在英屬百慕大,本身就不能算是一家“國產”企業。總之,以朱新禮的風格,吃虧的事情不做,賠本的買賣更加不會做,恐怕這第4次“賣身”,也是歷來最徹底的一次“賣身”,將會使朱新禮進一步上升到財富和幸福的天頂。朱新禮的選擇,委實是一個企業家、一個經濟人理性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