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天的我覺得昨天的我所做的事很幼稚時,我們還在成長;當今天的我覺得跟昨天的我沒兩樣時,我們已經停止成長。成長,是一段必須付出代價的旅程,行路過程中總會不斷地撿到和丟掉一些東西。只有走到世界盡頭時,才會發現,原來我們所撿的與所丟掉的都是同一樣東西,那就是記憶。
同情
成熟的另一種解釋方式是從容,從容地面對各種災難,換句話說就是鐵石心腸。街上形形色色的乞丐在不斷地磨滅著我們的同情心。記得上個月那個被溫暖陽光照耀得人心暖乎乎的冬天下午,和幾個朋友圍坐在公園里聊天,突然從拐角處冒出一個老年乞丐,我沒聽清滿口外地口音的他說些了什么,只瞧見他淚流滿面,遍布整個臉上的眼淚被太陽照射得發出亮閃閃的白色光芒。我正不知所措的當口。他突然雙膝一彎跪倒在我們的面前,下意識里我沖上前去一把把他拉了起來,并從包里掏出20元錢塞給他。之后,我所有的朋友都說我被騙了,說現在的乞丐足可以去追逐奧斯卡大獎,說著說著,連我自己都覺得我是一個可憐的愚蠢的上當受騙者,剛剛升起的同情心被憤怒心所代替。后來說給母親聽時,母親說,不管那個乞丐生活里是不是真遇那些不幸,只要他向你伸出雙手乞討,他從心理上已經完全是乞丐了,再說了,你若真眼睜睜地看一個老年人淚流滿面跪在你前面而無動于衷,你還能算人嗎?所以,你給他錢一方面是給他幫助,另—方面是在挽救你的同情心。是呀,如果那老年乞丐只是流淚而不下跪我能給他錢嗎。不知從何時始我已經能面對別人的眼淚而不動聲色了,我只能悲哀地標榜著我的成熟。
驚喜
已不知有多長時間沒感受到一種叫驚喜的情緒了。對于驚喜的詮釋最熟悉的畫面莫過于突然造訪的好友站在你家門口跟你說“嗨,給你一個驚喜”?,F在呢,在這繁忙而又充斥著個人隱私的都市里,已經沒有這種驚喜的生存空間了,如果誰還這么來—下,得到的要么是閉門羹要么是主客之間的尷尬。以前我也會把突然收到禮物當成一種驚喜,可是這社會天天在教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道理,所以我不敢隨便驚喜,我只會直覺地懷疑。我們已經成熟得明白了事出有因這句話,我們已經懂得分析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系,我們知道世上沒有絕對的偶然性,必然性總是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的。當我們已經了解到偶然性背面的那個必然性,一切,都失去神秘,一切,都不再驚喜。
沖動
提到沖動,總會想到年輕這詞,成熟,就意味著失去了沖動的理由。生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人雖然年紀不算大,但為了生存為了更讓人信服,我們不得不裝做很老氣橫秋,我們不得不選擇成熟不敢選擇年輕。幾年前,我沖動地談戀愛沖動地失戀沖動地失業再沖動地就業,日子不斷地被翻新,我痛苦我快樂,可是,這才是生活?,F在,我已不再沖動地陷入愛情的包圍圈,我總是左瞧右瞧瞻前顧后地審視愛情的周圍,我愛了,可是是一種很累人的愛,更不會沖動地東奔西走尋找生活的樂趣了,我所關注的是安定。
天真
說實話,在我意識里我是非常喜歡天真這個詞的。我從來就覺得一個人若有一種很潛在的天真,那特性真是一種誘惑,對異性致命的誘惑??墒?,意識歸意識,現實若被人說一句你真天真的話,竟然會覺得無地自容,因為,天真后面的潛臺詞就是幼稚。所以,怕被人說幼稚,我們不敢再天真。
感動
有哲人說過,生活里不是缺少感動的事情,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感動的眼睛和心靈。以前總是容易被愛人或朋友的一句話感動,甚至只為了一篇文章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感動,感動得縱聲大笑,感動得放聲大哭?,F在呢,電影和電視時常只會換來我的嗤之以鼻,即便是感動也是微乎其微的那瞬間。以前總是害怕接觸送別的場面,因為面對離別總會傷心淚流得難以自持,時間一年一年過去,朋友一撥一撥地來來去去,送別的場面一幕一幕已經重復得麻木不仁?,F在雖然也害怕送別場面,可是已經不是怕流淚,而是害怕流不出淚,離別的時候根深蒂固地覺得應該悲戚,可是大家都悲戚不出的場面更令人痛苦不堪。所有付出和所得都理所當然,我們不再感動。
幻想
從小到大總是經常性地被告知,人不能活在幻想當中,因為幻想的世界是美好的,而從幻想的世界走出時,心理落差總會令人難以承受??墒牵蚁胝f,能幻想的人是快樂的,最起碼是在幻想的那當口是快樂的??墒?,這幾年來,我卻時常不自覺地打斷自己幻想的翅膀,每當有種思想在幻想怎樣怎樣時,總會有另一個聲音在說無聊,不可能的,別瞎想了,然后郁悶地睡去了。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不敢向人提起自己的幻想,自己也越來越不敢幻想。
滿足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看到聽到的東西越多,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也就越多。站著的想靠著,靠著的想坐著,坐著的想躺著,這是人類的一種通病,好聽地講是不斷追求,其實,就是一種不知足。人活著活著就逐漸變成一只永遠在尋找食物的狼,我們比狼更可悲的是狼懂得飽,而我們永不知飽,爪下的山雞還沒吃完,雙眼就盯住了前方的野兔。不懂得把握手中的云雀而去追逐空中老鷹的人是悲哀的,最終結果只能是手中的云雀也跟著飛走。知足常樂。
其實,歸根到底地講,我們最逐漸淡去的情感是快樂。
(摘自《長春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