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末以來,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以極大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傳統產業。同時,對我國的裝備制造業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從遼寧省北遷的一部分企業和“一五”、“二五”期間在重點建設項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黑龍江省必須制定和調整裝備制造業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8-0164-04
引 言
《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黑龍江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部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當今面臨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機遇加快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國際化發展,促進現代化進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從遼寧省北遷的一部分企業和“一五”、“二五”期間在重點建設項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98年,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為235.95億元,占當年全國裝備制造業總產值14 991.86億元的1.57%;2005年,裝備工業產值為693.1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15.0%,2005年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160.3億元,與2000年相比增長162.44%;工業總產值701.8億元,增長192.96%;銷售收入632.6億元,增長182.65%;利潤總額42.6億元,增長438.81%。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7.4%、14.9%、13.3%和2.9%。“十五”期間,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21.3%、24%、23%和40.05%。雖然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保持了持續發展,但據2000—2003年可統計數據分析,反映裝備制造業規模的經濟指標,如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產品銷售收入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6.67、1.50和6.29個百分點,在全國各省中位居20位左右;而反映經濟效益的指標,如利潤總額、總資產貢獻率、工業增加值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則在全國處于21~26位,2005年全行業盈利17億元。2006年1~10月份,實現工業總產值6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8%。
二、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及問題分析
(一)比較優勢
1.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基礎較好。黑龍江省優勢和特色裝備制造業的依托企業,許多是國家“一五”時期的156工程、國家特大型企業,還有許多企業是國家級專業研究所的依托企業,另有一些企業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些企業均有較強的研究開發能力和特色產品及較好的基礎。經過50年建設,黑龍江省已發展成為重要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2003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為12 417.56億元,出口額為14 210. 45億元,就業人數為1 582.35萬人,分別占同年我國制造業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創造的全部工業增加值的29.5%;出口額的28.38%;就業人數的27.5%。裝備制造業在黑龍江省經濟中乃至全國,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黑龍江省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裝備制造行業。作為全國裝備制造業基地,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在很多方面占據優勢。在全國排名前5位的優勢行業有:貨車微型汽車、飛機制造業,冶金專用設備制造業,發電機制造業,汽輪機制造業,鍋爐制造業,機械化農機具制造業,切削工具制造業等。在十幾個行業中,數十種裝備產品生產中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黑龍江省已形成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裝備制造企業,如哈電站、哈東安發動機、哈飛集團、齊齊哈爾鐵路集團、一重機械集團等。
黑龍江省的鍋爐、汽輪機及發電機制造業的經濟指標在全國同行業均居第一位,具有明顯的行業優勢;冶金專用設備制造業居全國同行業第二,具備為冶金行業配套生產大型高爐、混鐵爐、頂養轉爐、扎爐、連鑄機的設計制造能力在全國居領先水平;貨運制造業、鐵路運輸設備修理業均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微型汽車名列全國同行業第六位,具有明顯的行業優勢;在焊接技術研究和開發領域方面,哈爾濱市幾乎包羅所有焊接工藝和方法,研究和開發水平處于國內和國際領先地位;在切割產品生產方面,數控切割機的主要技術達到國外同類設備先進水平;大型機械化農機具居全國第一位,具有行業優勢。總的來說,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在很多方面在全國都占一定優勢,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分析
1.部分傳統產品優勢在相對減弱,一些規模經濟裝備產品發展緩慢,失掉了發展機遇。黑龍江省主要裝備產品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由于企業技改投入少,產品開發慢,致使部分傳統優勢產品未能提檔升級,技術水平等級低,不適應市場需求,失掉或部分失掉了原有產品優勢。如黑龍江省的機械壓力機、大中型交直流電機、防爆電機、絕緣材料、機電器、電站除塵器、工量具、刃具等產品過去均是黑龍江省優勢產品,而現在優勢在減弱,有的甚至已經失掉優勢。齊齊哈爾二機床的機械壓力機在國內起步較早,原本具有較強的優勢,但由于企業技改不到位,在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上失去了優勢,產品市場被濟南二機床擠占,致使原有產品優勢在逐漸減弱。
2.一些新興裝備產品未能形成產業化。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單位是較早開發工業機器人的,產品技術水平處于國內先進或領先水平,但至今未能形成產業化。環保設備、農副產品深加工設備也是黑龍江省較早開發的新興裝備,但是,由于產品單機多、成套性差,有的仍然停留在研制生產階段,因此,也未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3.上下游分割管理。裝備制造業本身就涉及到許多相關配套行業。裝備制造能力不僅包括加工能力,還包括技術引進、核心技術研究開發及其產業化、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的全過程。目前,條塊分割的企業和管理體制把裝備工業的各個環節分割開,影響了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發展。缺乏具有較強成套設備的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的供應商,因而盡管黑龍江省具有較強的裝備成套的生產基礎,卻沒有形成相應的裝備成套的市場競爭優勢。
4.企業設計和研究開發能力不足。設計和研究開發能力是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礎。目前,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大部分企業缺乏研究開發能力,而設計和研究開發機構又獨立于企業之外,造成研究開發、生產和市場脫節。企業缺乏技術創新能力,缺乏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和物質技術手段,許多重要產品技術來源依賴國外,缺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技術,產品更新周期長,響應市場的速度慢、時間長,整體制造技術及裝備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同時,研究開發費用不足也是制約設計和開發能力的一個因素。國家經貿委委托中國科學院評估研究中心對289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01年度工作情況進行了評價,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在289家企業中排名125位,技術開發經費支出額9 900萬元,技術開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比例為2.86%。
5.資金投入不足。2004年全國RD投入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23%,黑龍江省僅為0.75%,比全國平均值低0.48個百分點。2004年全國RD支出平均增長率為27.2%,黑龍江省僅為8.1%,比全國平均值低19.1個百分點。從橫向看,黑龍江的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不大,保持在20—30億元,明顯落后于國民經濟發展整體速度;從縱向看,黑龍江的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不但遠遠低于上海、廣東,也低于遼寧和吉林。投資額的巨大差異是導致上海、廣東的制造業飛速發展,而黑龍江卻止步不前的一個重要原因。
6.配套能力不強,成套生產能力薄弱。黑龍江省企業大都門類齊全,鑄造、鍛壓、車、銑、焊樣樣都有,這些附屬部門至少占了企業30%的資產,帶給企業的利潤卻不足10%,而且配件價格高,影響企業競爭力的發揮。大企業不大不強,小企業不精不專,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了資源的分散和浪費。大企業根據用戶要求提供成套“解決方案”的系統集成能力不強,小企業專業化生產優勢不明顯,沒有建立起“以大帶小、以小保大”的合理產業結構,行業生產集中度低。
三、全球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市場擴張為中心的經濟全球化帶來了世界性的經濟結構調整,裝備制造業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
1.地位基礎化。許多工業化國家,在工業化成熟階段都把裝備制造業作為主導產業。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即使是邁進“信息化社會”的工業化國家,也無不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2.全球化進程加快。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裝備制造業的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同時跨國公司的企業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即廣泛利用別國的生產設施與技術力量,在可以不擁有生產設施與制造技術所有權的情況下,負責產品的總裝與營銷,制造出最終產品。
3.競爭與合作共存。發達國家制造業之間圍繞高端產品、尖端技術研發、及全球市場戰略布局既競爭又合作;制造業產業內在的上下游產業之間也存在競爭與合作共存;同時世界主要制造業中心也出現了競爭與合作共存的局面。
4.結構調整繼續深化。目前全球裝備制造產業結構正在面臨重大調整,發達國家加大了產業轉移的力度,在控制核心技術、保持領先優勢的同時,也以多種方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成熟技術和過剩生產能力。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5.集群化的趨勢。朝著產業鏈分工細化發展的同時,全球裝備制造業的集群化趨勢也不斷發展,同種產業或相關產業的制造企業在地方有機集聚在一起,通過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促進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贏得競爭優勢。
6.各產業的技術升級對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產品綠色化即所提供的產品必須在全壽命周期資源消耗低、無污染或少污染及可回收、可重用;生產過程自動化,并向信息化、柔性化的方向發展;需求個性化,和人性化;服務在價值鏈中的比重上升。
四、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國際化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世紀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及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戰略和重點的調整,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國外環境與形勢
1.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日趨明朗,國際交流,國際合作日益頻繁,跨國公司的作用日漸突出。這就要求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不僅要搶占巨大的國內市場,還要著眼全球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2.產業結構面臨大的調整。發達國家處于擴張市場的考慮,在控制核心技術、保持領先優勢的同時,也以多種方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成熟技術和過剩生產能力,這使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3.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共識。很多國家已經認識到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已對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威脅。因而在1992年聯合國世界環境大會上,國際社會提出了建立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戰略。
4.需求的個性化日益凸出。需求的個性化表現為越來越多的產品是為特定顧客、特定目標和特定環境下使用而生產;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將是前所未有的非標準化產品和服務。這將導致單一的同類規格的大量消費市場裂變為一系列滿足不同需求的細分市場。
5.技術創新成為裝備制造業企業競爭的焦點。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取決于技術創新。
(二)國內環境形勢
1.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買方市場的形成,使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當前,我國市場化進程的速度不斷加快、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增強,這使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局面。
2.制造業的較快增長仍是我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地位不容動搖。我國制造業的總產值占GDP的比重比較大,未來三四十年,制造業仍是我國國民經濟較快增長的發動機,其作為制造業核心的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地位不容動搖。
3.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對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技術水平更高、品種和數量更大的需求。一是在產品的品種上,要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二是在產品的檔次上,要更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附加價值。
4.加入WTO對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和新的機遇。一方面為黑龍江裝備制造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進先進技術,參與較高層次的國際分工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也使得省內企業不得不承受直接來自國際上的壓力。
(三)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對裝備制造業的特殊要求
黑龍江省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間,要把本省建成國家重要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石化生產基地和旅游基地。從而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新的發展空間。要充分利用本省能源資源的優勢,構建哈大齊牡石化產業和依蘭煤化工基地,為此要求裝備制造業提供高效、高技術含量、適合大規模生產的化工成套裝備。
五、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國際化發展的戰略思路與對策
(一)組建大企業集團,調整企業組織結構
1.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競爭,逐漸演化成為各國大公司和企業集團之間的競爭。在黑龍江省目前558家裝備制造業企業中,大公司和企業集團數量少,而且規模也小,沒有一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2.裝備制造業基本上屬于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從規模經濟理論的角度看,行業的發展是需要規模的,沒有規模就沒有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利潤。擴大企業規模的途徑一般有兩種:一是通過兼并收購,走外延擴張式道路。一種是依靠企業自身積累滾動發展,走內涵增長之路。在黑龍江省目前財力有限、難以大規模注入資金的情況下,裝備制造業發展大企業集團的主要途徑應該是通過資本的流動和重組,逐步解決國有經濟布局過散、戰線過長的狀況,使國有資產從分散的中小企業向大型企業和特大企業集團集中,從低效的弱勢企業向具有優勢的龍頭企業集中,力爭在重組中培育和發展壯大一批具有相當競爭力的世界級大公司、大集團。
(二)區別對待,推進多元化經營
裝備制造業既有共同的特點,又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可供選擇的多元化戰略主要有:一是垂直一體化戰略。從理論上說,假如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合并為一家企業集團,由于消除了雙重的成本加價,產量將會上升,價格將會下降,企業集團利潤也大于兩家單獨企業利潤之和。另一個是相關和不相關多元化戰略。由于一些裝備制造業如今已不再是高利潤的產業,多元化經營是21世紀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一種值得重視的發展戰略,其目的是適應市場、資產增值和提高經濟效益。
(三)應對WTO,加快國際化經營
1.20世紀80—90年代期間,中國對外開放實際上走的是一條“引進來”的道路,黑龍江省今后要特別強調“走出去”,使“引進來”和“走出去”之間在數量上保持一個“適度”的比例關系。所謂國際化就是企業從事跨國經營,從間接出口到直接出口,再到在境外建立公司,直到完全跨國經營,這是企業國際化的四種典型方式,這是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四個階段。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企業國際化也要經歷這四個階段。
2.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對外開放進程中“引進來”的比較多,“走出去”的很少。嚴格來說,裝備制造業中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國際化經營的企業。裝備制造業企業實現國際化的道路應在企業總體戰略的指引下,通過出口產品的實踐,逐漸熟悉國際商務活動的情況和規則,然后在目標國家中建立辦事處,進一步加深對當地環境、文化及法律的了解,并建立起較好的公共關系。注意尋求投資廣、建立聯盟或并購的機會,以便為采取后續的行動做好準備。當情況已經熟悉且條件基本成熱時,就應果斷地采取行動,真正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四)利用資本市場,推動資本經營
1.利用資本市場,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我國采取公司上市的審批制度,盡管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是政府貫徹國家意志的手段。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企業應積極根據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的需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上市或發行公司債券,壯大自己。
2.利用資本市場,實施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和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要對裝備制造業布局進行戰略性調整,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重要的實施手段就是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股權結構調整,通過允許一些國有上市公司的部分國有股和法人股流通,出讓部分國有股權,實現國有資本金的戰略轉移,達到調整國有企業股權的目的。此外,上市公司必須要同國有企業的改革、改制結合起來,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逐步改善經濟運行的微觀經濟基礎。
3.利用資本市場,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對于有一定規模、有技術、有良好的盈利前景的裝備制造業企業,應鼓勵其利用現有的資本市場上市籌集資金,加快發展。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即將建立的“一板市場”的機會,爭取上市直接融資,吸引風險投資基金的進入。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允許、鼓勵非國有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利用各種資源加快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五)加快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1.樹立技術創新意識,使“科技興業”的觀念深入人心。要使裝備制造業企業領導人真正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時刻想到科技是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在思想深處真正重視技術創新,促進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2.努力實現技術創新主體企業化。在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模式構建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黑龍江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促進與企業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實現營銷、生產部門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充分的雙向交流和多層次合作,形成科技進步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依靠科技進步的機制,達到優勢互補和相互學習的產學研合作創新。實踐也證明,走產學研合作創新之路,是裝備制造業實現技術創新主體企業化的現實選擇。
3.廣開投資渠道,鼓勵風險投資。可采取“銀企結合”、“銀技結合”、合作籌資、抵押貸款、向風險投資公司或風險投資基金尋求資金,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等多種有效手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技術創新領域。同時,政府必須保證對基礎性、長遠性和公益性研究項目的支持,從供給上保證技術創新所需科學技術知識來源。
4.建立和健全技術創新的市場機制。要推動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就必須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打破地方保護、行業壟斷,維護市場競爭的有序性,使企業更多地依靠技術創新而不是其他因素獲取競爭的優勢。要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通過誘導性和鼓勵性財政政策、稅收政策來推動技術創新,并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使企業成為創新利益的獲益主體。
六、結論
在當今裝備制造業全球化的形勢下,黑龍江省要走現代化之路,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是必然選擇。應當從本省當前的實際出發,制定裝備制造業的國際化發展策略,通過實施大企業集團、多元化經營、國際化經營、資本經營、產業結構升級等主要發展戰略,加快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使其為各個產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增長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統計年鑒編寫組.中國統計年鑒.1999~2004[G].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2]潘智勇,朱懷意.淺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戰略[J].企業經濟,2004,(2):126-128.
[3]吳慶慶.我國裝備制造業現狀分析及振興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6.
[4]張威.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集聚[J].中國工業經濟,(3):58-60.
[5]孫偉,王雅林.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應用對策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6,(1):76-80.
[6]鄭明府.黑龍江省裝備制造工業競爭力問題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
[7]李悅,等.論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經之路——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J].財經問題研究,2004,(1):42-44.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NG Li-ping 1, SUN Wei-dong 2
(1.Harb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20th centur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th great depth and breadth has infiltrated traditional domain. Meanwhile, it has made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With fas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constitute and regulat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articipating actively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Key word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opment strategic